千里草人 作品

第422章 孔丘辦學:孔子收弟子的標準,真的是每人十塊臘肉?

公元前526年,經過深思熟慮的孔丘終於邁出了很重要的一步:辭職,創業!

 孔丘的創業,就是講學。

 一開始,孔丘只是到人多的地方與人們討論時事。

 這相當於鄭國的鄉校,大家聚集起來,針砭時弊,互相交流。

 這個大家,主要的是象孔丘這樣的沒落貴族。都讀過書,都有學問,都憂國憂民,都流著源於高貴的祖先血統,是一批士人。

 在這批士人中,孔丘憑著淵博的知識,尤其是其對禮制的精湛研究,讓大家對孔丘刮目相看。

 很多場次的自由辯論下來,二十來歲的孔丘已經成了公認的知書、達禮、通樂型人才,大家都很服他。

 其中有一個人,孔丘早在多年前就知道他的大名了,曾點。

 那位曾經在魯國第一號人物季孫宿去世時,居然跑到季府門口放聲歌唱的魯國狂士,此時見孔丘毅然辭去季氏家臣之職,加上孔丘知識淵博,對孔丘非常佩服。

 “仲尼,您飽讀詩書,見識遠在吾等之上,晳心悅誠服,請收晳為弟子吧。”有一天,曾點誠懇對孔丘道。

 孔丘心念一動,對啊,如果自己身邊有一批象曾點這樣的學生,再通過這些學生將自己的理念宣揚出去,假以時日,魯國定會興起克己復禮之風。

 孔丘欣然應允,但他還是謙虛對曾點道:“其實丘的學問還有很多不足,還需要學習,那就讓我們一起學習交流吧。”

 就這樣,曾點就成了孔丘的早期學生之一。

 孔丘的學堂就是自己在闕里的家。這樣的學堂,由於是私人所辦,所以被稱為私學。

 孔丘,就成了當時較早興辦私學的人之一。

 當然,曾點的故事,我們在前面基本作了介紹。後來,曾點讓兒子曾參也拜孔丘為師,曾氏父子同學於孔子,一時傳為美談。

 還有一位叫冉耕的小夥子,祖上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子季載,周武王的同母兄弟,中華姓氏中冉姓的得姓始祖。

 三監之亂平定後,周成王將季載封到冉地,建立冉國,即今山東定陶。

 冉國國君冉季載治國有方,與周邊諸侯列國睦鄰相處,其德行遠播國內外。

 當然,與當時大多數週武王的兄弟一樣,季載並未在冉國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