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 作品

第142章 孟地會盟:宋襄公跳出來稱霸,結果被楚成王一巴掌扇在地上

既然中原即將出大事,魯僖公得作好相關準備。公元前640年春,剛從齊國參加陳國組織的會議回國的魯僖公下令,不顧當時天寒地凍的天氣,徵發勞役修築城門,而且是南面的城門。

 因為南門,面向楚國的方向!

 上卿公子遂執行這個命令的時候有些猶豫,魯僖公知道他想說什麼,畢竟這個時節這個天氣讓百姓幹修城門的活,肯定會被魯國的史官們以負面的語氣予以記錄。但是,在國家利益面前,寡人的這點名節,又算得了什麼?

 縱觀魯國曆代國君,尤其是自魯惠公以來,貌似都很有個性。為了大局,可以不顧自己的名節。但這也是值得我們對這些魯侯們的尊重之處,要知道春秋時期,對許多人來講,名節甚至比性命還要重要。

 正如魯僖公判斷的那樣,楚國要出動了。這一次,楚國先是收拾了隨國。

 隨國,一個原本漢陽諸姬的帶頭大哥,擔負著大周王朝南大門鎮守重責,曾經讓楚國屢屢吃虧的侯爵諸侯,眼看著楚國又要染指中原的樣子,就出來警告了一把楚國。

 結果楚國二話不說,出大兵就打,隨國被打得北斗轉南,重傷倒地,從此,再也不敢對楚國說三道四了。隨國的故事,我們主要放在楚國風雲裡了,這裡也不多講了。

 陳國本想著為宋國老大哥做點事,誰料居然惹來了楚國,心下忐忑,但不管如何,總得向宋國彙報一下這次會議相關情況吧。

 誰知宋襄公聽了陳穆公的彙報後,一開始也是氣急敗壞,但氣了一會,突然靈機一動:中原諸侯聯盟組建的目的是什麼?難道真的是非得對付楚國麼?

 照著這個思路,宋襄公的腦洞頓時打開了:齊桓公的霸業,到後來為何處處碰壁?關鍵原因,就在於把楚國當成了假想敵,然後再正兒八經的當成了敵人!

 這不是自討苦吃麼?楚國,何必非得是中原諸侯聯盟的敵人?楚國都恢復了向天子進貢,天子都賜命楚國鎮守南方!

 如今楚國居然主動來參加中原諸侯的會議,這不說明了楚國是非常想融入中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