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 作品

第70章 戩地之役:用不講禮的打法,魯莊公再次擊敗了宋軍

那就作好準備吧。魯莊公的準備是對長勺之戰、乘丘之戰這兩次大捷作了總結,很顯然,憑魯國目前的軍事實力,無論是與齊國還是宋國真刀真槍列陣幹一架,魯軍是討不了多少好的。

 這兩次戰役的完勝,關鍵中的關鍵,是魯軍徹底摒棄了先前諸侯國之間戰爭的那種規矩,即不講什麼戰爭禮儀!

 戰爭禮儀,那就是雙方列陣,互相沖殺。但魯國的國力有限,在眼下傳統盟國齊國變成了仇敵、盟國鄭國內亂不已無暇顧及的情況下,魯國拿什麼去和敵人列陣而戰?

 長勺一戰,魯軍靠著曹劌的消耗齊軍士氣提升自己士氣,趁齊軍不備猛然發起衝鋒,後發制人取得勝利。乘丘之戰,魯軍更是用上假虎皮嚇亂了宋軍戰馬,亂了敵人陣營,並先發制人突然發起襲擊取得勝利。

 兩場戰役,魯軍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根本不與敵人講什麼道理,都是趁敵人不備發起偷襲從而取得勝利。是的,戰場上,取得勝利是硬道理,為取得勝利,可以使用一切辦法。

 那,以後魯國的軍事行動,就徹底摒棄什麼戰爭禮儀吧。先發制人也好,後發制人也好,只要打敗敵人就可。

 但是,戰爭並不能成為魯國稱雄這個春秋江湖的目的,魯國的最大優勢就是大周王朝的宗邦諸侯,是政治優勢,要保持這種政治優勢,魯國必須始終加強與周王室的聯繫。

 再說齊國。

 齊國國君齊桓公連續兩次討伐魯國都沒撈到好處,上次長勺之戰慘敗,這次聯合宋國教訓魯國又以失敗告終,終於開始檢討自己的治國理念來了。

 是的,在齊國相國管仲實施的齊國改革收到實質性效果之前,齊國確實不宜對外大動刀兵,更何況,魯國本應該成為齊國的盟國而不是敵人。

 按照管仲的意思,齊國應該利用魯國是大周王朝宗邦諸侯的政治地位,獲得屬於齊國更多更有實際意義的國家利益。那,就暫時不要惹魯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