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挖煤,挖煤!

“話說回來,之前藤原姬好像邀請過我過幾日與他一同去北交河的湖心亭賞雪……”

就在慶修心裡盤算著如何安排自己的妻妾以及房外的“彩旗”們時。

他卻突然發現眾人的視線不知何時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了。

“慶國公為何失神?”李二有些疑惑的看著他。

大臣們也覺得奇怪,剛才李二連聲呼喚他好幾次,慶修才回過神。

該不會是慶國公昨夜過於疲勞?

不過想來也是,任誰有那麼幾房妻妾,晚上都很難閒得下來啊。

“咱們說正事!”

慶修乾咳了幾聲,“話說……陛下剛才問我什麼事來著?”

“朕想問你如何解決高句麗過冬艱難的問題。”

“我中原人未曾經歷過高句麗那般極低的溫度,很難生存,不知你可有什麼好辦法?”李二耐心的問。

這問題聽得慶修莫名其妙,這種自然氣候的問題,難道他也有辦法能解決?

開玩笑嗎這不是,難道李二指望他真能用一些神通把高句麗的低溫氣候給解決了?

“陛下,臣常年在中原生活,對遼東以及高句麗的氣候情況不算了解,還是應當禦寒方面多想辦法,但這就需要戶部撥款,補貼移民到高句麗的中原漢人,讓他們有足夠的財力支撐過冬。”

李二趕緊說道:“朕說的不是禦寒,朕的意思是……你知道遼東為何會如此寒冷嗎?根源是什麼?”

慶修微微一愣,隨後猛然回過神來。

他竟然以為遼東的寒冷氣候就像黃河氾濫一樣,有一個最根本的源頭問題。

只要把問題解決了,遼東就不會像那麼冷了!

李二他還真敢想,這想法哪怕是在可預見的未來裡,都堪稱數一數二的荒唐!

不過想來也是,他之前被慶修好好教育過一番,自然也以為氣候驟變都是自然環境遭受破壞所致。

“陛下,高句麗的寒冷和黃河不能一概而論,絕非是人類能夠制止或者緩解。”

“唯一應對的辦法,只有禦寒。”

李二神色略顯失望,不過仔細一琢磨,連他自己也忍不住想笑。

歷代皇帝,恐怕也就只有他才出現過這等念頭了。

“那關於禦寒方面,慶國公有沒有什麼意見可提?”

慶修略微一想,“如果只是給遷移高句麗的漢人發錢購買柴火,根本就是無底洞。”

“我在高句麗作戰時,發現當地的樹木因為其本地人口過於膨脹,早就被砍伐的不剩下多少,許多地方的山丘都己經變成了禿山。”

“這種情況下,就算是給他們錢,也不可能買得到柴火。”

剛才提議給老百姓發錢來買柴火的大臣們頓時面色有些尷尬。

李二若有所思的點頭,這事兒想來也是。

那些被凍死的人又不是傻子,至少在他們身邊的所有樹木都被砍完之前,絕對不會讓自己被凍死。

可若是翻遍漫山遍野都找不到一棵樹,那凍死這麼多人便說得通了。

“這燒火也不能燒,衣物也難以禦寒,著實是麻煩啊!”

李二不禁高嘆一聲,他現在是真的束手無策了。

“倒也並非毫無辦法,燒木柴取火本來就是既浪費又低效,讓當地百姓用燒煤炭來取代燒柴取暖,豈不是更好!”慶修大大方方的提議道。

“這……”

滿朝群臣面面相覷,這方法在他們看來也極其荒謬。

煤炭開採的難度可比鐵礦,甚至是金礦開採還要困難。

再加上這個時代所探到的煤礦極其稀少,導致其價格昂貴,尋常百姓一年耕作所得的收入甚至都供不起他們一個冬天來燒煤的。

“慶國公,你當真是不知道啊,如果從朝廷國庫裡發錢給高句麗幾十萬漢人用以冬天燒煤,那還不如首接丟掉這片土地了!”

一向心首口快的魏徵說話又不過大腦,想到什麼馬上便說。

慶修皺起眉頭,“魏大夫,你若是自己想不到辦法,就別對他人的提議冷嘲熱諷!”

“你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想不出辦法來就閉嘴好好聽,我還沒說完!”

魏徵聽了這話頓時滿臉通紅,想說些什麼卻也無法反駁慶修,只能低頭退後。

“據我所知,高句麗的鴨江東岸許多山體下有淺層煤礦,比較便於發掘,陛下可以下令差使當地百姓前去發掘煤礦。”

“只要當地百姓發掘出煤礦,前三年不限量,能挖多少他們便可以帶走多少,不必支付分文!”

“而三年之後,當地的煤礦也大多被開掘出來,有足夠的煤炭存量,也會使當地的煤炭價格降下來,讓尋常百姓也可以購買過冬了。”

這個意見聽起來還真是行之有效,朝堂上無人不覺得有問題。

若是真有問題,那便是……

“你是如何知道鴨江東岸有大量煤礦的?”李二當場發問。

如果當地人真的知道有那麼多的煤礦可以發掘,他們也絕對不會鬧的把整個高句麗樹木砍掉七七八八的下場啊。

“陛下只管差人去查,若是挖不出來煤礦,責任在我!”慶修當場拍著胸脯打包票。

別的地方他不敢說,遼東到鴨江一帶,他可記得那是煤炭的高產區。

以古人的生產力以及消耗量,哪怕是支撐用上幾百年都沒問題,足可解燃眉之急!

既然慶修都這麼說,李二倒也沒有廢話,馬上吩咐戶部下令,就按照慶修所說調動民力。

不過,慶修也知道他這個提議生效時間較為漫長,而且只能解決一部分麻煩。

老百姓縱然能免費用得上煤炭,也只能在家中燒,總不能時時刻刻出門身邊提這個爐子燒煤取暖吧?

說到底還是這個時代生產力有限,讓大唐能夠控制的地區也難以延伸。

他現在算是明白,為何中原王朝歷代都只能短暫的控制高句麗地區,而無法長治久安。

退朝後,慶修剛走出宮城,便遇到了從商會趕來向自己通報消息的小廝。

“聽說大食國商人最近又帶來了不少好東西,您看要不要過目看看?”

慶修一聽就來了精神,馬上吩咐車伕調轉方向,首接前往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