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拜年(第2頁)

 田家的子孫識趣地沒有上前打擾。

 “媽,老秦不會和楊寧走到一起吧?”田朝雨忍不住八卦。

 師孃笑著說道:

 “這不挺好嘛!

 頌揚的愛人去世四年了吧,這麼些年他一直一個人,又沒有孩子,也該找個合適的成家了。

 小寧只比頌揚小九歲。

 我看兩人倒是挺般配的。”

 書房外,田家人小聲地聊著秦頌揚和楊寧是八卦。

 書房內,田豐先是看著楊寧,說道:

 “小寧,紅星公司經營的不錯,幾次資本運作都很成功。

 老師沒有看錯你。

 我們學經濟的切忌閉門造車。

 能走出去,學以致用,這是好的。”

 楊寧辭職前特意拜訪過老師田豐,徵詢過老師的意見。

 田豐當時給楊寧的建議是聖人王陽明的一句名言:

 “始信心非明鏡臺,須知明鏡亦塵埃。人人有個圓圈在,莫向蒲團坐死灰。”

 田豐的意思是告誡楊寧,不要死守著不動心一成不變,把生活過得索然無味,走出去、動起來,或許有一番別樣的風景。

 這句話是聖人王陽明“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核心思想的延伸。

 那次的談話堅定了楊寧辭職的決心。

 楊寧用半年時間,交出一份讓老師滿意的答卷。

 田豐看著秦頌揚,說道:

 “頌揚,你的這個小師妹很了不起啊。

 有魄力,敢想敢幹。

 咱們奚川最大的醫藥公司就是小寧的手筆。

 小寧在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競相私有化的大背景下,反其道而行,大膽引入蓉城國有資本,為國資投資打開新的思路。

 很了不起!”

 九十年代開始,全國各地的國有企業大面積被市場淘汰,不少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革。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資委應運而生。

 企業在探索發展的道路。

 手握大量資金的國資委也在尋找投資的方向。

 目前國資委的投資手段主要還是二級股市,以及政府牽頭的企業或者項目。

 蓉城國資委入股紅星,放棄絕對控制權,不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在零幾年的內地是相對超前的資本運作。

 這樣做的好處是紅星生物醫藥具備國資背景,在與其他企業,特別是外國醫藥公司的競爭中擁有足夠的底氣,同時又摒棄了國有企業繁複的管理,讓企業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