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趙武的計劃(第2頁)

  趙武是一位英明的皇帝,將各種利益牽扯分析的頭頭是道。

  周國有楊景這麼一個“妖孽”坐鎮,如果不是沒有選擇的話,趙武是絕對不想將目標定位周國的。

  “陛下,周國國力嚴重受損這件事情,老臣覺的有待商椎。”

  一名老臣開口說道。/

  這老臣看上去都七八十多歲了,頭髮鬍子都白了,但一雙眼卻炯炯有神。

  這名老臣正是晉國的宰輔,名為趙乾坤。

  趙乾坤雖然年紀大了,卻不是一般的人,而是當世有名的頂尖智者。

  昔日晉國上一任皇帝因為好大喜功,跟周國一戰的時候,被周國的先帝、蔡嵩聯手給坑了,差點就被活捉。

  就是趙乾坤力挽狂瀾,不僅救出了晉國先帝,更是以驚天佈局,讓蔡嵩吃了一個大虧。

  從此以後,晉國跟周國才再也沒有了戰事。

  而趙乾坤在輔佐趙武登基為帝的過程中有扶龍之功,所以,趙武成為皇帝之後,就讓趙乾坤做了晉國宰輔。

  “宰輔大人有何高見?”趙武連忙虛心的問道。

  “老臣聽說,周國要施行新政了,如果周國的國力真的受損很嚴重,又怎麼可能施行新政呢?”

  趙乾坤說道。

  趙乾坤不愧是頂尖智者,可謂是一句話就說到了點子上。

  要知道,任何國家施行新政,必然會引起不小的動亂,所以,只有在國家太平穩定的時候,君王們才會嘗試去實施新政。

  如果國家國力受損嚴重,還搞什麼新政,那根本就是自取滅亡的舉動。

  所以,從周國在這個時候施行新政,趙乾坤就覺的,周國國力可能有損,但問題不大,所以周國朝廷才敢在這個時候施行新政。

  “另外,老臣派人去過周國的七百里外城,按理說遭到燕國鐵騎踐踏的廢墟之地,應該是餓殍遍野才是。

  真實情況卻是,七百里外城繁榮昌盛,就連周國的內城都比不了。

  這也是周國要實行新政的原因。”

  趙乾坤再次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