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回七百里外城(第2頁)

  以楊景的軍事才能,有七百里外城當根據地,要爭霸天下,根本不是什麼難事。

  而且,七百里外城的百姓,大多都是上一次燕國伐周時,流離失所的難民,這些難民都體會到過一種感受。

  那就是他們在檀江邊苟且偷生,為一口吃食爭的死去活來,甚至是易子而食。

  可在檀江對岸,卻是夜夜笙歌,歌舞昇平。

  所以,七百里外城的百姓對姬家皇權,已經沒有了以往的信仰,甚至有了些許恨意。

  當時可是姬雲乾下令,不讓那些難民過檀江,誰敢過去,殺無赦。

  就算後來姬武曌掌權了,但也沒有撤銷這一條命令,只不過,相對於姬雲乾,姬武曌稍微好一點,會主動安排人去給難民施粥。

  而真正讓這些人活下來,並且活的比起內城那些達官顯貴更加舒適的,是關外侯楊景。

  所以七百里外城的百姓已經是隻認楊景,而不認姬家皇族。

  有這些百姓的話說,在他們快要死的時候,姬家皇族視而不見,反而將他們當成垃圾,影響了內城繁華市容。

  唯有楊景在這個時候,給了他們活下去的機會,並改善了他們的生活。

  都不需要人特別去宣傳,這些難民就會告訴他們的孩子,楊景是一個大善人,是他們要永遠擁戴的人。

  所以,與其說七百里外城是周國的領土,倒不如說,七百里外城已經成為了一個國中國。

  楊景並沒有在意這些事情。

  從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楊景剛開始想的,是如何活下去。

  在之後是如何活的更好。

  到後來是要掌握自己的生死。

  如今,楊景的想法變了,他要改變這個世界上,所有人的思想,他要讓天下人都明白,什麼叫人人平等。

  什麼叫民主、什麼叫自由!

  所以楊景在七百里外城弄了不少公辦學堂。

  這些學堂教的不是聖賢語錄,也不是什麼忠軍報國,而是一些可以有實際用處的數學、物理、地理等等。

  以及讓每一個孩子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