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痞軍師 作品

第497章 撬動戰爭的天平


                 隨著賈詡計劃的展開,北地的羌胡很快就坐不住了。

  畢竟最近,他們已經習慣了來自於大漢源源不斷的資助。

  兩年!整整兩年間羌人們已經沒有一個孩子或是老人是因為冬日的嚴寒與缺少食物而死的了。

  這一切都得益於漢人修建的溫暖的房屋以及那可以快速運轉物資的道路。

  甚至在經過了最初的抵制之後,絕大多數羌人也願意受僱於漢人去修建在自己境內的道路。

  畢竟漢人一直都沒有進兵的姿態,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為了與他們交換彼此雙方積壓在倉庫之中的物資。

  漢人們拿出糧食與布匹,甚至是精美的器具與他們交換那些毛皮與乳製品。

  至於為何要花費那麼大力氣修建道路,據漢人們來講,那就是:毛皮也還好,可這些乳製品若是放久了,帶回去之後可就賣不出去了……

  當然就為了這個而大費周章的修建道路依舊讓羌人們感到不可思議,甚至有羌人為此嘲笑漢人都是傻子。

  可面對這群“可愛的傻子”所帶來的生活改善,又有誰能夠拒絕呢?

  雖然只是區區兩年,但就是這麼短的時間,往往會讓整個社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至少很多羌人不再拒絕僱傭他們的漢人用銅錢結清勞務費了。

  畢竟在道路修建好了之後,羌人們發現,用漢人的錢財去與那些來到聚落中行腳的商人交易物資往往要比以物易物來的划算。

  尤其是毛皮,這東西不用漢人解釋他們也明白,其價值總是會因為季節以及天氣的變化而出現價值波動的。

  而用大漢的銅錢甚至是金銀就沒有這方面的顧慮,畢竟這些東西既不會因季節而影響其本身代表的價值,放在家裡也不會散發出什麼過分的氣味。

  唯一讓羌人們不滿的,恐怕也就只有它們太重了吧,每每需要短距離遷徙的時候,叮叮噹噹的銅錢總會成為他們行進時過去沒有經歷過的負擔……

  然而最近幾個月裡,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

  隨著鮮卑人與大漢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原本很常見的大漢商人出現的頻率低了很多,而往往商人就算是來了,那原本可以隨意供人挑選的商品也少了很多。

  這種少不僅僅是體現在種類上的,也是數量上的少了。

  以往最受羌人們鍾愛的烈酒、絲綢等物,如今更多的只能更多的出現在聚落的首領們的家中。

  這種情況讓羌民們很是不滿。

  然而首領們卻很開心。

  他們手裡掌握著更多的財富與權力,自然能夠從商人手中換取到的物資也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