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借刀


                 董昭感嘆過後,小心翼翼的開口問道。

  “這賈文和的確厲害,只是不知如此機密之事,念祖卻為何直接將其交由天子?莫不是顧念血脈親情,又或者說念祖想要為漢室……”

  劉章聞言白了董昭一眼,這個當年與自己父輩交好之人哪裡都好,卻是有點喜歡揣著明白裝糊塗,不過劉章也沒有什麼不耐煩,畢竟即便不看父輩的關係,董昭也算是個有才幹之人,雖然為人有些奸猾,可若是用好了也是一時之選。

  搖了搖頭,劉章解釋道。

  “公仁莫要如此,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家的情況,血脈親情?扯得上嗎?至於漢室……呵呵……明說了吧,我只是不想劉協那小子將來成為麻煩,未雨綢繆罷了。”

  “賈文和之策雖好,但難免會落人口舌,此舉短期內或還好,可就長遠來看,難免會讓世子留下汙點,此為不智之舉,於是我便藉著文和之策完善一二,這人嘛,總是衝動的,可衝動之時難免會對當時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悔不當初。”

  “對於劉協也是如此,提前陳明利害,時間越久,其便會在取捨之間躊躇不定,最終便會選擇最為利己的那一條路,這是人性,無人可以免俗之。”

  劉章說著,腦海中所顯示出的卻是另一幅畫面。

  那是後世的某支軍隊在抗擊侵略者的時候奮戰到了最後一刻,彈盡糧絕之後,相擁著跳下滾滾黃河,寧願以身殉國也不願成為侵略者的俘虜;那也是一名身材挺拔的將領選擇了為人民保留下了六朝古都使之不被戰火毀於一旦。

  這二者有何區別?國仇家恨與勢力相爭的區別罷了。

  在劉章看來,劉協不是前者,都是炎黃血脈,這屬於王權的更替,一旦如後者那般有了選擇的餘地,這個小皇帝是不會選擇玉石俱焚的。

  而歷史上的事蹟也恰恰佐證了這一點。

  而劉章現在所做的便是,讓劉協看清形勢,主動一點退位讓賢,不要讓曹衝在史書上留下什麼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