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舟隱鶴 作品

第十六章 送老太君(3)【老太君案】(第3頁)

  上了古道,轉道竹徑,這裡的坡就陡了,馬匹難行。鍾挽靈找了一處隱秘的竹林後的灌木,將馬系在樹上,摸了摸馬頭,稍稍安撫了下馬匹,迅速沿著小徑飛掠而上。

  白色的身影在竹林間靈巧地穿梭,像一隻靈敏的白鷺,很快就到了一處近乎筆直的山壁。

  這便是拐頭巖的底部了。

  拐頭巖高數十丈,陡峭異常,而且除了少數裂隙和坑窪有少許雜草灌木,幾無抓握之處。但,這對於已接近開明境的鐘挽靈來說,並不是什麼障礙。她運氣蓄力奮力一躍,便躍上了十數米,看準時機,或扶或踏,時而攀住凸起的巖壁或是斜出的雜草細枝,翩然而上,宛若一隻繞柱的雨燕,扶搖直上青雲間。

  不消片刻,鍾挽靈已登上了拐頭巖。

  淡淡的霧氣縈繞在四周,夾著初春的微雨。

  站在巖頂,鍾挽靈真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豁然感。她能清晰地看到,佬山蔥蔥綠海中,正有一支悠長的白色隊伍正在慢慢穿行,像一條潔白的輕輕搖曳著的白色長披帛。

  喧鬧的嗩吶聲,穿透雲霄,違和的喜樂就連相隔甚遠的鐘挽靈都能隱隱聽見。漸漸的,那白色的飄帶,搖曳著收縮盤踞,匯聚到佬山之巔,像老嫗雪白的華髮。

  下夢川,觀夢湖,浮生一世若蜃樓。乘扶搖,上蒼穹,化作塵埃天地遊。

  片刻後,兩聲巨大的麻雷子響徹天地。

  鍾挽靈遠遠地看見佬山頂閃出了火光。她摘下了紗帽,平放在身側,重新披上了孝服,跪在地上,朝著佬山頂,鄭重地磕了三個頭。

  “佬仙門鍾挽靈,送老太君。”

  縱天賦異稟,無能救君於水火;縱神靈眷顧,無緣見君最後一面;縱天縱英才,無法送君最後一程。

  淚水奪出眼眶,就著低垂的頭,落下青巖,化作山間微雨中的一滴。

  誰也沒注意到對面的山岩上有一抹白色的身影,就像沒人會注意到陰雲密佈的天空多了一片雲。

  鍾挽靈靜靜地站在拐頭巖上,看著對崖人頭攢動,看著樹下巖場火光耀眼,看著火光搖曳著吞噬著。

  然後,火光漸漸減弱,卻依舊紅火耀眼。

  鍾挽靈沒有多做停留,一躍而下,掠下山岩,踏著濤濤竹海,她很快找到了她的馬匹。她必須在山頂有人下來之前趕回山門。

  馬蹄疾踐踏銀華,人影匆匆掠鏡湖,白色的人兒一路匆匆。

  城中的人大多上山去了,留下的人也因為連日來的操勞疲憊鬆懈。

  鍾挽靈在城外樹叢下了馬,讓馬匹自己回去,自己再度躍上城牆,踏著屋簷一路飛縱回到了上山鍾府的玉蘭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