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衛:楚王府 作品

第832章 此去萬重山(3)(第2頁)

  看著登船的楊智,吳王府帳下的部將們神情複雜,哪怕如今登上皇位的是那位幾乎得罪整個江南士林官場的楚王楊宸,但他們也從未萌生過一絲的反意。除了民間笑談江南之地無龍脈的說法和史冊裡幾乎無從找到自江南起兵一統天下的前車之鑑外,如今太平安樂的日子也是一大緣故。

  亂世割據是為自保,可如今的他們呢,到底是要去哪兒,到底要做什麼,無人知曉。九九小說

  “揚帆,去廬州。”

  “王爺,去廬州何必如此興師動眾啊?如今天子剛剛登基,王爺帶著咱們萬餘水師沿江而上去廬州淮南王的封地,恐授人以柄啊。”

  楊洛沒有說話,只是默默的拔出了自己的佩劍,隨即向下猛刺,望著刺入船板的佩劍,諸將有些遲疑,抬頭望向楊智,只聽見了這一句:

  “淮南王謀逆,本王要代天子討不臣,若害怕違制不敢跟隨本王的,就此下船吧,本王絕不阻攔。可若是不下船,一會兒又生了退意,那本王只好用這把劍,回你的話了。”

  “這?”

  主將正是面面相覷時,楊洛見無人應話,當場下令道:“擊鼓!出兵!”

  “諾!”

  大寧朝最精銳的水師就此揚帆,自東海城的長河口北上,沿江兩岸,百姓見狀無不驚歎多少年未見如此水師之盛。可沿江的軍屯衛所,卻是亂了方寸,王府的水師在長河上,像是打算直撲金陵這座江南道的心腹之地,未曾叨擾於他們,他們自然也不知自己究竟該不該阻攔。

  便是有人誠心想要阻攔,長河之上能夠於吳王府一戰的水師也僅僅只有荊州水師一支兵馬而已,其餘各道各處的水師,早已因為天下承平日久而廢弛不堪,剩下的戰船也大多是開國之後剩下的那些,用來清剿各處的江湖匪眾可以,但用來阻攔出海平定了東臺島的吳王水師,便像是以卵擊石了。

  無奈之下,自東海城往金陵一線的軍報如雪花般飛向了金陵軍前衙門,而江南道遊擊將軍此時還在江北領軍平定水泊亂軍,收到了軍報撤軍,也只能將希望寄於金陵城可以堅守些時日。一旦金陵落入吳王之手,那朝廷所仰仗的財賦重地,乃至江南,江北,淮南,淮北四道,便猶如楊洛的囊中之物。

  如此想來,趁著如今天子剛剛登基,南疆平定不久,西面有秦王虎騎十萬窺視京師,北面有北奴王庭伺機而動,楊洛佔據金陵,沿江隔絕倒的確是有幾分可能。這或許是楊洛此生最好也是最後的機會。

  但楊洛究竟為何要如此,是對先皇之死有疑,還是對楊宸這位比他年紀更小的弟弟登基不滿,亦或早有圖謀帝位之心,無人知曉。

  奉楊宸之命為金陵校尉的鄧耀只能急匆匆的從金陵四周軍戶衛所抽調兵馬,可平日裡因為太平時節無人注意的爛賬終究會在這樣的危局裡原形畢露。一座千戶衛所,真正能抽調的兵馬不過六百,拋去老弱,可戰之人又只有半數。

  在楊洛起兵到金陵城下的兩日時間裡,整個江南道還不曾有一支兵馬主動攔截這支水師,所有人都知道楊洛的兵鋒並非指向自己,而是身後那座金陵城,所以沒人打算觸這個黴頭讓自己不堪一擊的事實展露於人,都盤算著等楊洛攻取金陵時,再見機行事。

  可等楊洛真到了金陵城下時,面對幾乎唾手可得的金陵城,他卻出乎意料地繼續率軍北上,吳王府的部將們也正是此時才真正相信,自家主子的目的,不是佔據金陵與朝廷沿江隔絕稱王稱霸,而是奔向那座小小的廬州城。

  但去廬州,又到底為了何事呢?在楊洛將整個水師的後背交給金陵城又毫無防備時,整個江南道已經無人能猜出楊洛的用意了。

  倒是一直奉命在暗中徹查當初楊宸遇刺,徐知餘身死一案的羅義品出了一些端倪,帶著上百江南道錦衣衛快馬飛奔向淮南道廬州城的淮南王府。

  剛剛聽聞楊洛率水師直奔自己而來的楊羽還以為事情敗露,被楊宸察覺,如今登基就要對自己秋後算賬,也是匆匆點兵,在和縣之外的長河水面上將自己暗中拼湊的水師悄悄埋伏著打算以逸待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