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衛:楚王府 作品

第787章 爭執,妥協(2)(第2頁)

  大寧朝的後宮裡,從來不曾缺乏故事,而皇太后與皇后早年間的不和就是隱傳於宮裡內外,宮中伺候行走的奴婢們也是見機行事來得更多,在他們口中,得姜筠庇佑的木今安就是皇后一黨,而與皇后爭寵的皇貴妃和幾位皇妃,則是所謂的太后一黨。

  私下笑言:“前朝是宇文家和姜家爭得頭破血流,這後宮,竟然也是這兩家,太祖爺的大寧朝,看來也不盡是姓楊”m.

  這也是為何楊智在重病臥床之際,把木今安詔到自己的甘露殿裡做女官,還欽許她可行走內廷六宮,行事規矩,皆可漸漸學來。

  姜楷致使大寧兵敗,近日將要歸京,前朝要如何論罪懲處尚不得知曉,但後宮中宇文雲倒是藉此發難了許多,惹得六宮非議,也逼得姜筠今日跪在了甘露殿外,以退為進,自請廢后為姜楷兵敗,天子重病,皇嗣流產之是贖罪。

  後宮之人擔著前朝母族榮華富貴的擔子,而前朝之勢也是後宮女子說話做事的底氣,姜家的咄咄逼人,終於在姜楷兵敗之後,成為一樁笑談。

  確如木今安所言,楊宸尚未走到甘露殿,就已看到了跪在殿外的皇后姜筠,也看到了和姜筠一道跪在殿前的皇后宮中之人,比如傳言是皇后大力舉薦試圖塞道龍榻之上的椒房殿侍衣女官姜儀。

  沒能做成楚王側妃本不是什麼要緊的事,要緊的是楊宸那日當著御前親口拒絕了此事在京中貴女間不脛而走,又一次讓姜儀和姜家被架在了火上烤,為人指責恥笑這才逼得姜儀入了宮在皇后身邊伺候。

  姜儀的鳳袍拖在了地上,滿頭珠翠也因天色稍晚,而顯得有些黯淡無光,在木今安進殿回稟時,披甲的楊宸先走到了姜儀身邊,向姜儀躬身行禮道:

  “臣弟,見過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姜筠輕輕側過了她的側臉,儘管大寧有披甲之士可見王不跪的規矩,所以楊宸此時只是躬身向她行禮,並無什麼不妥,但她在抬頭之際,還是不免動了怒。

  就在昨夜,姜楷其實已經便衣入京,親自落筆交代了自己的妹妹,要在後宮之外為自己分擔稍許,好讓前朝之上,他擔的罪過輕些,姜楷聽聞因為自己兵敗而天子一病不起時,還連夜派快馬去江南詔回楊宸時,最初也是嚇得魂飛魄散,下令班師之兵馬行軍慢些,但沒過多久,他就像是回心轉意了一般,改令三軍快馬加鞭回京。

  最後未等進入橫嶺關,便匆匆撇下大軍,帶著姜家近從,星夜馳騁趕回長安,直到聽姜家的耳目傳來楚王在江南遇刺,留在金陵養疾難歸時,而天子的身體也不知是被哪位太醫妙手回春,漸漸康健,他才放下心來,好好的歇了一夜,但又未等歸於京師,東都密報楊宸和宇文雪已經離開東都不日歸京的消息又送到了姜楷之處。

  逼得德國公這位敗兵之將又一次躍馬揚鞭緊趕慢趕才終於回了長安,連夜密函入宮還不忘提醒自己的妹妹:

  “上疾之初,何詔楚王歸京師?江南路遠,楚王置事於不顧,直歸長安,何為其心乎?今上蒼垂憐,上身形漸愈,然,若為雷霆非常之際,楚王歸京,後與皇子,該置於何地乎?.....”

  姜筠不是一個蠢笨不堪之人,所以有些話,不必說得太多太深她也一清二楚,自己的兄長為何一次返京之路要看楚王殿下的行蹤而折騰,楚王又到底是為什麼,要在江南之地演一出瞞天過海,連近侍隨從都不帶,只領著宇文雪就回了長安。

  長安以北,有楚王百戰的精銳舊部,長安城中,國子監祭酒,戶部尚書,兵部左侍郎,長安府尹,九城兵馬司指揮使,錦衣衛指揮使,或許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姜楷的這封信,姜筠昨夜幾乎一夜未眠,便是淺淺睡下,也被噩夢驚醒。

  其實那本不是噩夢,只是她久久未眠時的一番臆想,她想到了廣武二十五年的那個夜晚,在一場驚心動魄之後,奉天殿裡群臣擁戴楊景的場面,那是當初他年紀尚幼,只能從自己兄長那兒聽來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