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衛:楚王府 作品

第777章 勝敗一念間(第2頁)

  “李將軍”

  向來弓不離身的李朝聽到姜楷喚自己,一時間恍惚後,才將大弓放在了案上,匆匆站起來回命道:“德國公”

  “我聽說你騎射百發百中,從無失手?”

  “不敢”

  “誒,這有什麼不敢的”姜楷仍舊站在所有人正中那張西域絨毯上,笑意盈盈:“將軍少年英雄,又是將門之後,你的父親李飛,當年在楚王殿下帳下可是有飛將軍之名,若不是因為隨楚王殿下列軍橫嶺關,想必此時也早已封公列爵了”

  姜楷的這番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陷入了一片死寂。

  誰是他口中的楚王殿下?是有天策上將軍之名,卻被奪爵流放的楊泰,還是如今身在江南的楊宸。何況楊泰謀逆之事,在朝中就是禁忌,楊泰當年麾下的部將,與如今在座之人也是難免沾親帶故,姜楷的這番話到底是何用意,是故意讓李朝難堪?

  身為副將。在姜楷身邊卻一向難有作為的李嚴早在離開長安時就知道以姜楷的性子,勢必會藉此次南征以權謀私,為難他邢國公府,卻不料此時還為難到了早已與他們李家分道揚鑣的李朝頭上。

  李飛乃是李復幼弟,他李嚴的親叔叔,當年因為負氣與李復分道揚鑣,這麼多年,兩家在明面上早已沒了什麼情義可言。李嚴放下了自己手中的酒樽,望向了李朝,李復與李飛的兄弟之爭早已隨著李復的戰死沙場而煙消雲散,對近在眼前,卻形同陌路的這位堂弟,李嚴心裡始終有些嘀咕。

  “你多年身在定南邊陲,熟悉羌人,要不,就由你帶著定南兵馬,做這先鋒,為在陣後,為你擂鼓助威,讓你奪此先登之功如何?”

  李朝一時間有些啞然,離開理關前,他的父親李飛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千萬記住李鼎戰死之事,羌人狡詐,此番運籌帷幄的手筆,便是當年的木家先祖也萬萬做不到。可是此刻,好像所有人都忘了,李鼎是為何戰死,是貪功冒進不假,可為何貪功,是因為羌人連連敗退。

  “怎麼,李將軍有些為難?”

  “不”李朝還是走出了自己的案前,躬身向姜楷行禮道:

  “啟稟將軍,末將以為,三日之後,攻取東羌王城不妥”

  “為什麼?”

  “將軍請看”李朝用劍指著姜楷腳下那張東羌地形圖志說道:“如今我軍雖深入東羌三百餘里,可由此入東羌王城,尚有一百餘里,又不曾探明木波所率的東羌精銳主力。我軍多步軍,三日之內,縱然安全的走完這一百餘里,已屬疲憊之師,東羌城池與陽明城相似,皆是堅城,沒有攻城良器,拿下東羌也沒那麼簡單。末將以為,當務之急,還是應當先多遣遊哨,探明木波精銳所在,與其野戰,我軍人多,必能全勝。待其不敵退回東羌,再舉兵困之,方是必勝之策。”

  “必勝之策?”姜楷輕蔑一笑,向四周張望了一圈,看到了跟隨他從長安來到的部將們臉上也是一樣的輕蔑神色。

  “李家小子,你這也太謹慎了些吧?”萬通伯薛浪指著李朝笑話道:“哪裡有什麼東羌精銳,自與我軍交戰,那一戰羌人不是一敗塗地,丟盔棄甲?我看那,就是木波那小子自知打不過,帶著人馬先逃了。等咱們拿下了東羌,宰了他木家的那些小子,掘了他木家的祖墳,我到看看他木波這小子要不要出來”

  陽德伯秦漟也附和道:“我看,這羌人也好,詔人也罷,沒有楚王殿下在朝中說得那麼驍勇,東羌蠻夷之國,民皆似猴,雖精詐卻無剛勇。我軍兵力,便是整個東羌舉國尚不能敵,何況如今木家四面楚歌,有木壟領軍兩萬駐涼都,有木桁兩軍一萬餘在南疆二部,又有木化領軍兩萬在羌部西面與蠻人僵持,滿打滿算,東羌兵不過十萬,分兵多處,被我軍斬首萬餘,俘兵一萬,這木波麾下,最多也就四萬人馬,他還要困住月家,如此一來,帳下兵馬想必不過三萬,這也是為何我軍一直找不到他木波的緣由。我軍整整八萬人馬,就是碰上了,也完全可以硬吃下他們。既然李家小子你不敢,那就讓老夫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