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衛:楚王府 作品

第743章 相思種雪,皓月纏山(5)


                 聽見高力提起這個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名字,楊宸的思緒不可避免的回到了當年在迪慶寺和麗關之間苦戰時候。雲單阿卓,雲單家的繼承者,當年他也是費了好一番心思威逼利誘才讓其叛出多吉帳下,助自己滅了多吉,並乘勝追擊直入昌都的人。m.

  真論起那一戰的首功,雲單阿卓對楊宸的助力並不比安彬小到哪兒去。和旁人不同,楊宸是真正和雲單阿卓打過交道的人,他很清楚,這位今日成了雲單家主人的男子,其才智雄心,並不比當年幾乎是萬人敵的多吉小到哪兒去。

  “王爺小心”

  在進入武安殿後,楊宸在高力的引路之下緩緩向主殿走去,高力不無貼心的提醒著極少踏足武安殿的楚王殿下小心此地比起其他宮門略高的門檻,據傳這是當年太祖皇帝有意如此,打算藉此警示後世子孫,兵者,家國興亡之大事。

  廣武帝這些年輕有為,能文能武的孫兒們曾經絞盡腦汁也沒能想明白,為何把武安殿的門檻設得高一些就是在警示後世子孫要不忘兵家之事,畢竟楊家子孫,縱然是女兒身也得粗通騎射,若非身弱體病,人人都得按著他的遺訓去皇子校武場裡滾上幾圈。

  直到楊景登基,崇尚文治,有人以此為諫,貴為九五之尊的他也只是笑而不語,群臣不解時,也是王太嶽在奉天殿裡主動點破了其中奧秘。

  “太祖非以武安殿門檻之高警示子孫,意在藉此事流傳萬古,昭昭其心”

  可惜楊宸踏足此地的時,想到的,並不是這個流傳多年的故事,而是自己在南疆的雪域裡,爬冰臥雪,意氣風發領著三萬兒郎出拉雅山的轟轟烈烈。

  富麗堂皇的長樂宮和風雪交加的沙場比起來,楊宸還是更喜歡沙場,充斥著權謀算計、人心較量的長安城和他肆意行事的兩州窮山惡水比起來,他還是更喜歡定南衛的山山水水。回京小半年,楊宸已經發覺,自己並不喜歡這座曾經夢寐以求想要回來的巍巍皇都。

  楊宸與高力走到武安的正殿時,正殿當中正是死一般的寂靜,內閣沒有在平日裡議事的文淵閣和勤政殿裡,而是被請來了此處,楊智之心,已是隱約可以猜到兩分。

  “主子,王爺到了”

  “進來吧”

  殿內楊智的一聲輕喚後,兩名內宦在殿內將殿門打開,和殿外的寒意不同,武安殿中,乃是一片溫暖熙和之意。

  廣武當年御筆所題的“江山永固”和“寸步不失”牌匾被懸在高處,那柄隨廣武帝自北寧起兵攻入長安一統天下的“飛揚劍”被束在了武安殿的密閣之中。

  廣武帝曾經和群臣說過:“朕之子孫若有失天下之日,可用此劍殺敵,亦用此劍自盡,皆不負為朕之子孫”

  也許是親眼見到當年大奉太宗皇帝的子孫是何等屈辱地跪在馬下向自己獻出長安乞降,又或是將司馬皇族屠戮殆盡害怕有朝一日舊事重現發生在自己的兒孫身上,廣武帝才會大建武安殿,又多設些機關奧秘,多說一句警示子孫的話。

  王太嶽曾言先帝有江湖豪氣,所言不假,大寧朝的太祖皇帝從踏入長安城的那一刻就相信有朝一日楊家的子孫也會丟掉他辛辛苦苦打來的天下,他從不相信什麼仙丹神術,甚至在病重時,都堅信只要自己還能上馬遛上幾圈,也可像年輕時那般無藥自愈。他只希望那一日,來得晚一點,在長安城破之時,楊家的子孫不會像司馬家的子孫一樣孤苦無援,顏面掃地。

  廣武帝從不害怕有人忤逆自己,更不會害怕背叛,他從始至終害怕的,只是自己老了,上不得馬,拉不開弓,殺不得敵,所以彰顯著年輕時氣吞萬里如虎的飛揚劍,被他束之高閣,送給自己,也送給兒孫。

  走進正殿的楊宸一眼便看出了殿內諸人皆是心事重重,楊智端坐在御座上,一言未發,但放在身後的天子罩甲,太過顯眼。王太嶽和宇文傑一前一後坐著,在對面的位置上,給自己留了一個與元圭相鄰的座位。

  他毫不避諱地走上前向楊智行完禮後便心安理得的坐在了有意留出的那張椅子上,因為景清覆亡太快而讓元圭也不得不在楊宸這裡裝起了笑面虎,笑嘻嘻地把楊宸的茶盞推了稍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