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衛:楚王府 作品

第737章 驚夢東風寒(2)


                 雞鳴聲起,長安城漸漸恢復每日的忙碌和熱鬧,寒冬臘月裡置備年貨和有逃亡的難民滯留在京師未歸併不相悖。

  大寧朝早已不再是太祖年間文臣坐轎,武官騎馬的年景,繡禽的大紅官袍和紋獸的武將紫袍大多都坐在馬車裡,手裡把持著暖爐,腳下置一盆炭火,兩眼微閉,背靠著身後的軟榻,在腦海裡回憶著昨日或是哪一日與同袍相約而定的事,今日在朝上該有個怎樣的說法。

  他們棄置一旁食之無味的點心被擱置在角落,馬車左右總是三五成群的侍從家丁,不止這些大寧的百姓父母官,便是守在外面跟著自家主君上朝的家丁隨從們,還是清晰可見的驕橫跋扈。

  朱雀大街兩旁的小巷子裡,不時傳來嬰孩的啼哭,寒氣森森的清晨薄霧裡,沒有人去細究到底的何處傳來的響動。一堆雜草,權貴人家為表露為君分憂施捨的擋風衣物成了這群或許曾經衣食無憂的邊地百姓年前的“家”。

  如此時節,縱然是回去,也是上無遮風避雨的瓦,下無飽腹充飢之糧,倒不如留在長安城裡,留在這處天子不可能視而不見的皇城腳下,討些粥,要些衣物,堪堪過活。

  父母官們就這樣心安理得的穿過一處又一處小巷,將各家的馬車停在玄武門的兩百步外,以此彰顯謙卑,再露出一番憂國憂民的神色,且嘆口氣,徐徐向前。

  “聽說了麼?昨個楚王殿下回來了”

  “嗯?他怎麼又回京了,上次說是陛下藉著公主殿下成婚回京觀禮的名頭回來的,可沒等公主和王敬成婚就回去了,只是和德國公還有景清大鬧了一番,這次回來又是所為何事?”

  “他還有臉回來!哼!”對有些人而言,義正詞嚴,好像並不是需要底氣的。

  “我等每日上朝都能看到這群無蔽體之衣的百姓,聽飽受飢寒之兒啼,陛下讓他平亂安定北境好讓百姓歸家,他倒好,有事沒事就跑來京師逗留,全然不思為君分憂!一會兒別讓我碰見他,非得讓他當著咱們說清楚,領著大軍在外,月費十萬金,究竟都幹了些什麼!把這些銀子拿來安撫難民,這長安城裡早就不是這番景象了。”

  一旁的同袍輕輕扯了扯此人的衣袖,此人方才停住,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面露惑色,又隨著眾人一道向品階比自己高,但由定南出仕,被視作楚王一黨的楊子云行禮道:“見過楊大人”

  令狐元白站在楊子云身後對這群剛剛還義憤填膺的御史滿目鄙夷,對心高氣傲的他而言,這群人更像是一群趨炎附勢,不知好歹,不懂冷暖,不明黑白的小人。

  “諸位大人早”

  沒有再想做聖人,而是老老實實地接受了一切官場的規矩,甚至用最短的時間把一切變得習以為常的楊子云滿臉和氣的向眾人回禮後,笑意盈盈的離開了。

  沒走多遠便推開了令狐元白的手,向面色鐵青的令狐元白笑道:“元白啊,既然做了官,入了仕,就該學會和光同塵,不要總是這副冷暖皆不近的臉色給旁人看。廟堂之上,非敵即是友,非友便是敵。多一人說話,總比少一人說話來得強。”

  “師尊當年可不是如此教我和光同塵之意的”令狐元白對此不以為然,楊子云仍舊是不厭其煩的呵呵笑道:

  “因時而異,因地而別,因人而殊,此變通之道也,聖人當年周遊列國遊說,困於陳蔡,惶惶如喪家之犬,不也得老老實實地自解為喪家之犬麼?百姓說得俗,入了秦淮地,莫念牌坊高,亦是此意”

  令狐元白對眼前這位自己追隨多年的師尊頭一次生了詫異,一位名滿天下的大儒名士,竟然會用百姓議論婊子的話來諷刺自己。

  還未等他開口,身形佝僂的楊子云又走上前去,和王太嶽還有宇文傑一一行禮,若是早個十年,只怕以他楊子云的身份,不拘小節,行事從容,待人謙和,論事有度,制人有方,還頂著一個大寧士人之首,位列內閣宰輔,也不是問題。

  和納蘭瑜的那個賭約被楊子云記在了心上,他要讓自己的徒兒有朝一日走入大寧廟堂時,沒有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