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衛:楚王府 作品

第554章 出城


                 令人惶恐不安的議事在楊景在決斷之後很快散去,坊間傳聞病入膏肓的楊景,此時並沒有顯得太過垂垂老矣,在楊智親口告訴他以前,他已經知道了楊復遠和獨孤家的餘孽勾結破連城而入,朝廷連戰連敗,所謂“奉詔鋤逆”的八萬大軍逼近陳橋鎮的消息。

  在陳和的服侍下,當自以為可以在陳橋之前平定一切的太子殿下惴惴不安地跪在甘露殿外時,楊景也沒有絲毫的慌亂,作為天下之主,他從來就不該與慌亂二字沾上邊際,作為長安城裡如今萬民信念的寄託,他也沒有慌亂。

  問詔入大內甘露殿的重臣來時已經看到了這些時日監國理政的太子頂著額頭碩大的汗珠跪在殿下,也就應聲跪在了楊智身後,沒有人敢造聲,也沒有人敢僭越先於楊智走進殿內。而楊景則是在御榻之上,等陳和久違的替他打理好一頭白髮後,才召見了眾人。

  楊景已經許多年不知道害怕是什麼滋味,從近二十年前那場趙家覆亡之禍,還有送到自己最心愛之人眼前的那條白綾和毒酒之禍,他已經習慣瞭如履薄冰的滋味,安心地做了十幾年的磨刀石。等到坐上龍椅,楊景方才無不驚奇地發現,那個位置,迎面而來的風愈大,腳下走的路更為艱險,他在一瞬間明白了自己的父皇,也原諒了自己的父皇。

  眾人散去,楊智則是拿起楊景早已準備好的密詔出了宮,內閣諸臣唯有王太嶽被楊景留在了甘露殿裡,親自賜食。

  桌上的飯菜沒有宮外之人所傳的那般神乎其神,也沒有長安城裡達官顯貴所習慣的精巧雅緻。大寧天子和首輔今夜的飯菜在長安城外那些通往五湖四海的驛站裡值不過二兩銀子,唯一彰顯身份尊貴的,不過是盛有青菜的盤子,和擺放整齊,從汝窯中御品坊裡取才的碗筷。

  王太嶽穿著朝服被內宦引進了偏殿裡,看著這桌有些眼熟的飯菜後啞然失笑,和自己日日侍奉的君王一樣,他也並不擔心長安城外的楊復遠。只要楊景在,他便不會擔心有長安城破自己落得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究竟是從何時開始有了這種安心的感覺,王太嶽說不清楚,也許是當初從淮南道入京赴考初次見到溫潤如玉的楊公子時,也許是在翰林院裡日日做著抄錄朝廷奏章正覺煩悶便得齊王殿下來一道閒談解悶的時候,又或許是在先帝暗藏殺心要將他貶到瘴氣駭人的嶺南最終卻只被貶到連城一線督軍歷練時,也有可能是楊景登基不過一載,他王太嶽一飛沖天成為大寧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得以施展抱負時。

  舊事彷彿還歷歷在目,看著曾經意氣風發,風度翩翩的楊公子成了今日這般恍若古稀之人的憔悴模樣,王太嶽也在不經意間覺得自己頜下泛白的影子格外刺眼,他摸了摸自己的頭才想起這兩年因為推行新政,每日總是被夫人提醒又多生了幾縷銀絲的話。哪怕只是一日多一絲,五六年的光景,該是多少,王太嶽不敢想。

  “陛下到!”

  隨著殿外的一聲提醒,偏殿裡伺候的宮人與等候的王太嶽一齊跪下,在這種時刻,除了身上的衣物,大寧的首輔和天子的家奴沒有什麼差別。

  輕盈的腳步聲無比清晰地傳到王太嶽的耳邊,一步,兩步,按照多年的經驗,王太嶽熟練地在楊景走到自己跟前時將頭埋了下去,沉聲道:“臣王太嶽,參見陛下”

  午後還在病榻之上要靠在陳和身上方才可以坐穩的楊景此刻驚奇地站在了王太嶽的身前,未經陳和攙扶,天子冠冕上的明珠和明黃色的龍袍格外顯眼。楊景遲滯地彎下身子,聲音輕柔地喚道:

  “平身吧”

  “謝陛下”

  等王太嶽剛剛起身站直,楊景便親自一把拉過了他走到桌邊坐下,還未站定楊景就自己說道:“今日才讓陳和去請大姐來燒的,隨和些,你我今夜不做君臣”

  王太嶽身子又是一低,拱手說道:“臣不敢”

  “太嶽!”楊景聲色驟然嚴厲了起來:“朕說了,你我今夜不做君臣,朕久居禁內,總覺乏味,不過是找你說說話,就連這,你都不肯成全朕?”

  “陛下”王太嶽抬頭看著楊景漸漸褪去厲色的目光,也是毫不避諱地問道:“陛下龍體康健是我大寧之福,臣斗膽問一句,何時陛下才肯臨朝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