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衛:楚王府 作品

第516章 誅逆(1)


                 夏日的長安的天說變就變,明明昨夜才一番郎朗明月,萬里無雲的情形。今日一早懸於長安天際之上的晴日卻在午後陡然為密雲所遮掩,大寧的今日的朝會還是沒有等來楊景坐在龍椅之上,昨夜商量好的那些話也自然從言官口中說與了監國坐於御下的楊智一人來聽。

  大朝上其實還有不少人在等那個人的出現,昨日午後就有他所率三千騎不知為何突然先一步進京還得以面聖的消息在百官中流傳開來,楚王的突然入京算是給眼下有些無趣的廟堂多了一些爭執的可能。

  楊宸就藩之後的第一次入朝當著滿朝文武將方孺這位東宮新貴罵得一個酣暢,這次卻無人再想通過貶抑當朝的親王來搏名,畢竟眼下正在北面草原上馳騁的兩位王爺麾下都是有數萬驕兵悍將,能在此次傾國一戰中取得怎樣的戰果尚不得而知。

  文武百官也就是想知道身為東宮胞弟的楚王和宇文家有著千絲萬縷的瓜葛,在廟堂上是會順著太子的意思貶抑新貴,站在他們這夥清流這面還是會選擇逆勢而上跟著勳貴一道。

  可是今日的朝會讓他們有些失望,直到開始楊智開始問奏也不見楊宸的蹤影,一時間只好一如尋常那樣奏對,爭執,惶恐,驚喜,再是平平無奇。奉天殿裡的明槍暗箭因為楊景的聖躬抱恙,還有國朝北伐,短暫的失去了原有的那份精彩。

  奉天殿北面的柳臺縣也是無比正常的開始了今日的營生,地處京畿,給了這裡的百姓相較富足的生活,而獨孤氏數百年的家底也足夠讓柳臺縣的百姓多有一份獨屬於世家的傲氣。當初獨孤家隨先帝入京,先帝將柳臺縣一應之地賜給了獨孤家,更是因為獨孤一門乃皇后母族而永不賦稅。

  在三十年前剛剛入主關中時,獨孤家全族數萬人遷徙至此都懷揣著那個相同的夢想,正是先帝曾經在大寧皇后還有皇后兄長獨孤朗也就是第一任懷國公跟前當著滿朝文武所說的那一句:“楊與獨孤共天下!”

  只是世事難料,隨著廣武六年獨孤朗的急病而死,國公之位出乎意料的落到旁支獨孤信的頭上,獨孤滿門也就為先帝和當今聖上所疏遠。今時今日的獨孤族人不時還能記起先太后與先國公的事,卻鮮有人說出獨孤信的功績來,畢竟在他們眼中獨孤一族落到這樣的境遇,怪不到先帝,也怪不到陛下,全是獨孤信這個家主文不成武不就,喜歡問道修身,全無在廟堂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本事。

  驕傲的獨孤一族有人受了委屈,也會時常提醒一下如今長安城裡只記得“宇文鎮國”的人們:“宇文鎮國不過是一個看家的,先帝還說過:楊與獨孤共天下,我們獨孤家才和先帝是一家人”

  這話究竟是不甘心,還是惱羞成怒的辯解難以體會,但獨孤一族的有識之士自然會明白,就是這一句:“楊與獨孤共天下”將數百年基業的獨孤家推上了至高無上的位置,也成了群起而攻之的理由,最終致使“獨孤文武不兩全”的境遇,凡獨孤一族的子弟在朝中舉步維艱為人所嫉,獨孤一族的兒郎不得不一次次的調轉馬頭面北,在草原的月夜下廝殺用鮮血換來族人的繼續驕傲的底氣。

  同樣的境遇,在大奉時楊家經歷過,世代鎮守邊關為帝王所忌,不得不身死彎刀下證明忠心,但是在大寧,無論是廣武帝還是楊景,彷彿都沒有耐心讓獨孤家重演楊家的故事。

  泗水鎮的朝廷兵馬在昨夜突然收到了宮中的旨意,駐守長安四鎮之一泗水鎮的八千精銳本由長順候祝同所統率,受命於五軍都督府,但朝廷詔命卻讓祝同在今日聽命於率三千騎北上的楊宸。

  祝同本是鄧彥的部將,行軍打仗全無並無威名,不少人都覺著是其出自楊家舊軍的底子還有和定國公的姻親才得以封侯。如今要聽命於一個年紀尚不到二十的楊宸,未能隨軍北伐的祝同心中怨氣更甚,可是想來楊宸畢竟是東宮的弟弟,又不敢倚老賣老,迫不得已親自離開泗水鎮十五里迎候楊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