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衛:楚王府 作品

第167章 說說新法(2)


                 “重稅江南?”楊景不是沒有想過此策,可他的眼中,即使重稅,也不會讓那些商賈富農,官紳舊家受苦,取的還是百姓之財。

  “太祖皇帝有言,大寧非與士大夫共天下,陛下即位之後,更令天下田土從三十稅一改為三十稅一,可如此,卻仍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皆為寬待士紳商賈之因,臣之所言重稅,絕非苛待百姓重訂十五稅一之策,而當由朝廷,遣忠良之臣,往江南巡茶鹽之策,另嚴令江南之地,絕奢靡之風,杜並田之患”

  若是此言真的是在朝會上說出,原本文武百官眼中大寧的第一賢王湘王殿下,或許就會立刻變為江南清流官員口中的國之惡藩。太祖皇帝那一句:

  “本朝絕不與士大夫共天下”是多少江南清流官員的心中隱刺。

  “茶鹽乃民生之計,朝廷干預,百姓如何?”

  “陛下,就在臣封地湖州臨湖城,江南之茶,益州之鹽,皆是私戶斂財之手段,兩三年之積累,便同北地二等門閥相當,國朝本就宜收輕重其輕重斂散之權,歸之公上,而制其有為,以便專輸,省勞費,去重斂,寬農民,用小戶而制大賈”

  幾句說完,倒是讓楊景思來確有此因果之理。

  “此事當議,可真若行此策,你這湘王,怕是江南大戶人人惡之”

  楊景的笑裡,自然是出自對江南清流官員們的調侃,他本就是文人士子之氣,最為熟悉不過。

  日日口誦聖賢之言,願做君子。真到了動刀子的時候,又極為不爽利。可無奈勳貴勢重,門閥之氣雖已打壓,然筋骨未及。開科舉也才不過十餘年光景,天下教化之風尚未全開,自古便重教化的江南自然出的士子更多。

  一隅之地,天下書院竟然能十有七八,除去歷來尊儒教化之風,自然又與富商大賈聚集而居有關。m.

  那些邊關瞧著狼煙的士子,那些北地受制於門閥不做一姓家奴便無書可讀的士子,如何能比日日浸在煙雨裡,用時便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不用時便關關雎鳩的江南士子。

  王太嶽工於謀國,而不善於謀身。一手推動了這新政之策,用江南之財去撫平新政北上可能會帶來的麻煩,對永文帝讓宇文傑做今科主官,還繼續保留恩科之舉是贊同的。

  在這兩人眼裡,唯有新政方可富貴,唯有富國方可動勳貴門閥,唯有動勳貴門閥,方可除江南之外,朝廷再有所依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