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衛:楚王府 作品

第161章 見此即長安


                 錦衣衛同巡城司都收到了昨夜在皇城之外,有北奴人和不知來處的一夥殺手起了刀劍的音信,可卻在一句:“不可深究”的授意之下置若罔聞。

  長安城的五軍都督府裡,德國公姜楷見過北奴使臣之後,只應了替他們找尋,卻未曾允諾放這兩千多北奴蠻子自己入城來尋。

  禮部的官員們平日裡招呼這幫外臣已經忙得焦頭爛額,哪裡還有什麼閒情雅緻替他們去管這些閒事,一句又一句的:“我等自會明奏陛下,要五軍都督府、巡城司、錦衣衛替你們尋覓,可這長安城如此大,一百零八坊,皆要尋遍恐也不易”m.

  如此還是沒能讓北奴使臣滿意,就換成了:

  “幾十個大活人,怎麼就會憑空躲起來?怕不是在北奴受了不公,聚眾歸順了大寧?”

  “你們北奴人,在遼北各部和西域各城做的那些好事難道人家就忘了?如今這長安城裡可不止你們北奴一家使團”

  “此言差矣,我等身為大寧禮部堂官,自然是該你們這些來使安置好,可你們也知道,大寧民間尚武,俠義之風盛行,若真是惹著了大寧的江湖人士,被帶出了長安城,天下之大,我又如何替你去尋?”

  ..........

  好話壞話都說盡了,聽與不聽已經不重要,至少如今的大寧禮部,瞧著北奴使臣來了一趟又一趟,糕點茶水沒少過,可接待之人已經從侍郎換作了記簿章事。

  錦衣衛都不敢辦的案子,巡城司和五軍都督府又怎麼會去辦,日日照常巡城就算是替他們找過了,北地死在這些蠻子手裡的邊軍數萬,白骨累累,欺辱邊地軍民的樁樁惡事長安城裡可沒少聽,廣武年間士子們總是覺得朝廷窮兵黷武,數次出漠北草原,卻無止戰之果。

  而如今,又齊齊換成了,北奴野蠻禽獸之國,屢犯邊地,殺我邊軍,虜我子民,牧馬南城,兵懸遼北,當興王師討之,以武止戈。

  大寧民間對北奴蠻子的怨氣,在永文二年之後,早已是累成了一座火山,就等一個契機,看著王師北出,犁庭掃穴,絕其王庭之所。

  中州的百姓,因為歷代王朝之興盛,心裡總有那麼一份傲氣,大寧出兵草原就是王圖霸業,因為蠻子不講禮,蠻子連城牧馬就是犯我邊疆,其心可誅。

  只有大寧的騎軍才叫王師,王師出兵便是替天行道,因為這天下,就好像這四海之內,只該有大寧的天下,只有大寧的百姓叫民,驛卒之人,西域叫胡人,北奴叫蠻子,遼北叫韃子,高麗叫棒子,就連南邊已經與大寧同用一言的南詔和羌部,也只配叫夷。

  大寧的四海之外,皆是窮山惡水,瘴氣橫生,大雪終年不化,大寧的邊關以外,人人皆是粗鄙,民智未開。

  雖確有那麼幾分真意,可皇朝百姓的那一份高一等的傲氣,實在大可不必,楊家生在北地邊關,很清楚貴華夏而蠻夷的惡果,楊家的騎軍也正是學自北奴和遼北,方冠絕天下,一同河山。

  比起民間的周邊各國的輕視和傲慢,大寧的朝廷顯然要平待他們許多。

  而楊宸,今日一早起身,換上鎧甲,趁著未下大雪,已經在長安城外領了自己定南的幾百騎軍往東,按著五軍都督府接到了驛站奏報,還有一日馬程便可到藍田,就一路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