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 皇會


  韓大膽兒在估衣街碰見藍半尺,他手裡的拍賣會小冊子上,有個員嶠鏡芯的照片,這勾起韓大膽兒幾年前的一段回憶,那時候他剛畢業,還沒當警察,有一年天津衛皇會,他在會上就見過這小銅片賽的“員嶠鏡芯”。

  所謂皇會其實就是花會。每年陰曆三月二十三是天后娘娘的生日,天津人必辦花會慶祝天后誕。

  百姓們連著幾天給天后娘娘上香叩拜,還會抬著娘娘的神像滿城巡遊,散福萬家。當然抬的得是個泥胎草扎的神像,不是廟裡供奉的那尊巨大的天后娘娘神像,要不那麼重的神像,沒巡完城呢,抬神像的都要被壓死了。

  每年到這天,天津衛上百道花會,都跟著巡遊的神像後邊一展才藝。各道花會,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老時年間天津衛會多,什麼皇會、廟會、分龍會,各種祭祀活動數不勝數,其中皇會算得上是這裡邊頭勾的娛樂項目了。每到這時,天津衛商家歇業,萬人空巷,爭相觀看花會,氣氛歡騰,好不熱鬧。

  可花會為什麼又叫皇會呢?

  據說當年乾隆下江南,途經天津,正趕上三月二十三天津衛天后誕各道花會。乾隆老佛爺看得高興,就賜給各道會,龍旗、金項圈、黃馬褂。百姓受了皇上封賞,每年花會就更來勁兒了,各道會比著勁兒的賣力氣亮絕活,一年比一年能折騰。因為花會受了皇封,所以自此天后娘娘巡城花會也稱為皇會。

  說起皇會就不得不提娘娘廟了,畢竟這皇會就是為了慶祝天后娘娘誕辰,其實天后娘娘就是南方的媽祖,而供奉天后娘娘的就是南方叫媽祖廟,天津則稱娘娘廟或天后宮、天妃宮。

  天津古時候有兩座娘娘廟,一東一西,後來大直沽的東娘娘廟毀於戰火,只有小直沽的西娘娘廟一直留存到今天,就是現在天津古文化街的天后宮。舊時有個“拴娃娃”的習俗,就是在這天后宮娘娘廟。

  老時年間,小夫妻結婚後一年後還沒孩子,家裡老人就帶著小媳婦,到娘娘廟拴個娃娃大哥回來,指著這個娃娃大哥帶個弟弟來,讓家裡早添子嗣。現在聽起來匪夷所思,但在那時候,這種事兒卻是司空見慣。

  在北京一般都去京西妙峰山的娘娘廟拴娃娃,妙峰山娘娘廟是京城五頂六廟之首,有六七百年曆史,香火鼎盛,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全名是“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中國道教的一位女神。因為主廟在東嶽泰山,所以民間也尊稱泰山娘娘。/

  在天津則是去海河邊的娘娘廟拴娃娃。娘娘廟修建的年代很早,現在已經不可考了,乾隆年間還進行過擴建。現在的大門就是那時候擴建的,原本的大門就成了二門。早先大門的門楣上有“敕建天后宮”字樣,是大塊整磚雕刻而成的。敕建就是皇帝下令修建的意思。

  天后娘娘,南方稱為媽祖,傳說是宋朝時眉州島的一個漁家女子“林默”。她精熟水性,在海邊時常下海救人,死後封神,成為保佑河海行船的海神。到了天津衛老孃娘可不光管著保佑行船,不順當也來求老孃娘保佑,生病了也來求老孃娘保佑,連沒孩子也來求老孃娘,老孃娘是有求必應,老百姓拿老孃娘都當了萬應萬靈的黃大仙了。

  宮前有家做泥娃娃的作坊,專做娘娘廟大殿裡擺放著的泥娃娃,也就是拴娃娃用的那些泥娃娃。

  求子的小媳婦來到大殿前,先往銅鼎大香爐裡插上三隻一股的大香,然後進大殿誠心跪拜老孃娘,接著就看著供桌上下襬著的各式各樣的泥娃娃,瞅準了哪個長得俊,就拿紅繩拴上,偷摸兒的往懷裡一揣,就算是把娃娃大哥帶走了。

  其實呢,廟裡專門有人盯著收錢,二分錢一個的泥娃娃管你要八毛,可為了圖吉利能早得貴子,這錢還得花。等真有了孩子,這泥娃娃就是孩子的大哥,孩子則排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