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預 作品

第221章 秀才一怒,詩成鎮國!(第3頁)

  林如海氣急敗壞道:“武都督,您就別光顧稱讚這小子了。鎮不鎮國不知道,但肯定震國了!”

  眾人腳下,地震連連,怒濤萬丈,惡浪沖天。

  “地震了!江水要衝破堤壩了!”

  “不好,快救人!”

  “這小子,讓他作詩,用力過猛,搞太大了。”

  眾人手忙腳亂,瘋狂去救人、撈人。

  因為他們清楚,詩詞才氣是何等神通?

  一首鎮國詩,又是何等毀天滅地威力?

  這詩句一旦詩成鎮國,會對滁州數十萬觀景百姓,造成何等衝擊?

  太行山,在如此巨浪面前,根本滄海一粟猶如洪峰前小土坡般擋不住。

  長江兩岸的堤壩,同樣不是這巨浪的對手,會被一衝而垮。

  那遊人、百姓就要遭殃。

  數十進士,化為電光火石,直奔岸上救人。

  讀書人也紛紛如夢方醒,各種拉人救人。

  “鎮國?怎麼可能?”

  王倫站在寶龍舟上,仰天看著那遮天蔽日的巨浪,還有巨浪之上巔峰垂釣的杜預,手足無措,連連後退。

  鎮國詩,是什麼概念?

  大唐十年,沒有誕生一首鎮國詩!

  哪怕十國之中,文氣最旺盛的,也只是最多誕生一首而已。

  杜預,這是要逆天?

  但形勢比人強。

  他只能抱頭鼠竄。

  伍喬同樣滿臉迷茫,凝神靜氣,看著杜預。

  他同樣不相信,這首詩能鎮國。

  或者說,情感上不願意相信。

  可笑,太可笑。

  他伍喬做了一首鳴州詩,還能刊登在聖刊上,還沾沾自喜?

  他數次嘲諷人家杜預,說杜預江郎才盡?

  結果杜預風輕雲淡,反手甩過來一首··鎮國詩?

  這可能嗎?

  但這毀天滅地的氣勢,分明就是鎮國詩啊?

  一首詩,能毀滅一座太行山。

  這還不夠鎮國?

  搞笑的是,高翰林、徐士林、芃芃打得太上頭。

  三人你爭我鬥,竟然渾然不知,他們背後的太行山已經岌岌可危。

  還在覺得,有太行山阻斷,杜預根本過不來。

  院君豁然而起,凝視著空中萬仞的巨浪,猶如大人一腳踢向絆腳石般,泰山壓頂蓋向了可憐的太行山。

  太行山壁立千仞無依倚,可杜預詩成鎮國,直接來一波巨浪萬仞劈頭砍!

  就問你怕不怕?

  “這···鎮國詩?”

  “秀才,鎮國?”

  院君喃喃自語,滿臉不信。

  他在長安,就聽說過杜預的詩詞。

  但不屑一顧。

  這種詩詞天才,他聽說太多了。

  但曇花一現,流星一閃即逝,數不勝數。

  百聞不如一見。

  耳聞為虛,眼見為實。

  院君至今看到杜預這詩成鎮國的實力,才終於意識到——自己錯了。

  太后也錯了。

  太后錯就錯在,她錯誤估計了形勢,以為將杜如晦的文丹拿出來,自己侄子十拿九穩能接得住。

  可惜。

  肉包子打狗,便宜了杜預。

  院君渾身戰慄。

  他不知道回去之後,該如何向太后稟告。

  轟隆隆···

  眾人腳下,大地顫/抖,山嶽崩碎。

  秀才一怒,詩成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