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攝政王 作品

第16章 我大秦箭陣之威,天下無雙!(第2頁)

  看著這些弩,不由得一下子愛上了。

  秦軍之中的弩,本身就是這個時代最巔峰的機械。

  秦弩由少府統一督造,弓幹扁圓,一般長五尺到六尺,為桑木製作,整個弓幹皆由密實的皮條纏扎。

  不僅增強了弓乾的結構強度,更因為皮條的韌性極好,彈力強,可以積蓄更多的能量。

  秦弩以桑木為芯,外纏皮條的複合弓幹,配合青銅打造而成,乃時代最強大的殺伐機器。

  木臂一般長三尺到四尺,寬兩寸到三寸。木臂前端有合口,上唇短下唇長,正好嵌住弓弣。

  再用皮條綁紮,往後繫結在木臂兩側的耳上,從而形成弓與臂緊密無間。

  弩臂上有凹型箭道,可以盛箭並增大了與箭的表面接觸面積,增大了發射阻力。

  但是箭道可以有效地固定箭簇在弩臂上的位置,提高於準確性,防止放空弦導致的發射失敗。

  箭道經過精細的打磨,顯得異常的光滑,上面塗漆、塗蠟,用以減少發射時箭與箭道的摩擦。

  弩臂後部裝有發射瞄準裝置,這是一套用青銅精密鑄造的組件。由望山、懸刀、牛組成。

  望山是瞄準裝置。

  ……

  一邊看著竹簡上的記錄,一邊撫摸著秦弩,趙術臉上滿是迷醉,就像是一個賭徒看見了籌碼。

  弩機各部零件大小標準全國統一,可以互換。

  當趙術看到這裡,不由得感慨萬千,在這個時代,秦人已經掌握了標準化與流水線。

  祖先的智慧,當真是讓人驚歎。

  趙術往下翻看:箭矢由鏃、稟(箭桿)、羽和栝(箭末小叉)組成。

  鏃是青銅所制,而且鏃頭一般都是三稜錐體,箭桿有竹和木兩種。鏃鋌插入細竹中,外纏細絲繩,然後表面再塗漆。

  栝兩端尖銳,一般尖叉有半寸深,用來把箭穩定在弦上,完整的箭通長三寸半。

  ……

  一個時辰後,趙術將竹簡翻完,臉上留下的全部都是震撼,這個時代的工藝太震撼人心了。

  趙術記得清楚,在後世毛子教會了我們工業化,鷹醬教會了我們標準化,可是在兩千多年前的今天,秦人已經掌握了標準化以及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