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要加糖 作品

第418章 見證歷史的時刻

 第418章見證歷史的時刻

 寧晨所指的這種超導臨界溫度,自然不是在什麼超高壓的情況下才可以實現的,而是真正的常壓下的室溫超導體。

 能夠得出這樣的實驗思路,除了寧晨之前積累的材料學知識,和與材料有關的科研、實驗之外,也離不開月石的發現,以及這段時間對於月石的結構和製備方式的研究。

 按照寧晨的計劃,最快他們在一個月的時間之內,就能夠將這種“室溫超導體”成功製備出來,而根據小智的估計,實驗的成功率也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想到室溫超導真的要有實現的希望了,寧晨和其他人都是對此感到非常的興奮和期待,寧晨甚至已經計劃好,等這項實驗真的成功完成了之後,未來要進行哪些方面的應用。

 “這些天來,我的新一代工業革命的完成進度幾乎沒有多大的變化,看來想要完成這項任務,還是需要重大的科技突破才行。”

 看到系統界面的任務完成進度條,寧晨意識到,一個月石的實驗室製備的科研結果,並不會與新一代的工業革命有太大的關係,還是需要常溫超導這種革命性的技術,才能夠幫助自己完成工業革命的目標。

 …………

 隨著相關準備工作的逐漸完善,寧晨的實驗組正式開始了對於室溫超導體材料製備的研究工作。

 在寧晨做科研的這些年中,這恐怕是寧晨做得最有挑戰性的一個研究課題了,其難度甚至要比可控核聚變還要更加的巨大,被很多人認為,是一項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目標。

 但寧晨提出的第二種材料製備方式,卻也完全有著很大的嘗試空間,甚至能夠比常規方法更快的合成目標產物,這讓大家也忍不住傾向於去選擇這樣的一套方案。

 “關於後續的實驗方案,我現在主要有兩種大致的方向。第一種是按照正常的方式,在原有超導材料的基礎之上,嘗試著去添加月石的特殊結構。這種方式的實驗週期很長,但相對來說方法比較成熟一些。第二種方式,則是採用一種全新的理念,先將單獨的月石特殊結構製備出來,再圍繞著這個特殊的結構,進行整個物質的製備工作。這個方案並沒有任何的成功經驗,但也有一定的機會,更快的成功合成出目標物質……”

 這是寧晨一種習慣性的對科研工作的處理方式,除了定期的總結之外,寧晨也不會一味的按照原計劃進行實驗,而是會根據前期實驗的情況,來對接下來的實驗計劃進行微調,以確保這些實驗方案,是現有情況下的最優解。

 雖然在之前實驗室合成月石的實驗中,寧晨等人已經攻克了這個結構的合成問題,但其實在不同的物質中,復現同樣的物質結構的難度是完全不同的,之前的成功經驗,也無法原封不動的直接複製過去。

 “總體來說,這個階段我們的實驗還是非常成功的,我們已經解決了很多分子結構、相變結構的合成方式,對於目標產物的合成工作,已經完成了百分之五十左右,人工智能的預測實驗成功率也在不斷的提升。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繼續保持著謹慎的態度,因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要遇到這個實驗最困難的地方了……”

 但寧晨並不這麼覺得,因為連可控核聚變技術,自己都已經成功的突破了,室溫超導也不是什麼不可能做出來的技術。

 不過室溫超導技術,卻連研究成功的希望都很難讓人看到,甚至有人覺得這根本就是違背常規科學的一種技術,因為如果這種神奇的物質真的存在的話,那麼連“永動機”都是有可能被造出來的了。

 包括徐洲、宋溪韻、隋楓等人,都選擇了第二套方案,也只有原帥這種較為保守的老師,依然堅定的選擇了第一種實驗方案。

 正如寧晨剛()

 剛所說的這樣,如果是像往常那樣的話,大家一定會默認採用第一種方式,因為這恐怕是大家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