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要加糖 作品

第348章 重大的一步!

 第348章 重大的一步!

 畢竟這是寧晨現在需要完成的任務,只有完成了這項任務,寧晨才能夠拿到系統獎勵的20點進化點,並刷新下一個系統任務。

 而且這也是寧晨一直以來的一個夙願之一,讓夏國人早日站在月球上面,彰顯著夏國強大的科技實力。

 不過寧晨心裡也清楚,這件事情並不是這麼容易就可以做到的,就算理論上十分完美,在實際的工作中,還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不知不覺中,幾個月的時間便過去了,星辰科技和夏國航天局,在這期間都取得了不少項目上的突破。

 星辰科技成功將寧晨設計的火箭發動機制造了出來,夏國航天局也成功解決了幾項載人登月項目的技術。

 而接下來,他們就將迎接載人登月項目的第一項重大測試:新型火箭發動機的試車實驗。

 試車實驗開始之前,夏國航天局和星辰科技一起公開發表了這次的試車計劃,並公開了整個載人登月的項目計劃。

 當這個消息公佈之後,很快便引起了全國乃至全世界人們的熱烈討論。

 “夏國居然要開始準備載人登月項目了,這個消息也太突然了吧。”

 “是啊,現在夏國的航天實力雖然在快速的發展著,但距離載人登月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吧。他們居然馬上就要實施載人登月項目了,而且目標是在五年之內,就成功登陸月球,這有點兒太困難一些了吧?”

 “現在全世界根本就沒有誰馬上有能力登上月球,就算是現在的米利堅也不行,因為他們早已丟失了曾經的載人登月技術。但如果說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登陸月球,我覺得也就只有nasa能夠做到了。”

 “可是他們已經準備開始登月火箭發動機的試車實驗了,這說明夏國航天局的載人登月計劃,並不只是一些虛幻的文字而已,而是真正提上日程的一項計劃。”

 “等到這次的試車實驗結束,一切情況就都可以清晰的看出來了。以夏國航天局和星辰科技最近的高調姿態,估計還是會對這次的試車實驗進行現場直播的。”

 雖然這次的公告引起了很多人的熱烈討論,但其中大部分人對此還是表示了較為保守的態度,至少沒有覺得夏國會馬上完成這個目標。

 但有了星辰科技在裡面提供的技術支撐,也並沒有誰敢輕易的對他們進行否定,更多的是處於一個觀望的態度。

 nasa在第一時間便得知了這個消息,而這件事情,也成為了nasa近期最為關注的一件事情。

 與夏國航天局一樣,nasa也一直有著重返月球的計劃,只是因為技術和資金等問題,這個計劃進行得並不算順利,很多工作都被耽擱了下來。

 作為重生者,寧晨知道即便是五年、甚至十年之後,nasa都並沒有真的重返月球,連相關的無人發射項目也一直被推遲,載人登月的實施看上去仍然遙不可期。

 如果夏國真的能在載人登月上面搶先一步,那無疑將在世界航天領域佔據更加有利的位置。

 ……

 臨近載人登月火箭發動機試車開始的前夕,寧晨來到了實驗的地點,紫貝航天發射場,準備現場觀看這次的火箭發動機試車情況,並對實驗過程的各項數據進行實時分析。

 雖然這只是火箭發動機的試車實驗,不過寧晨對於這次實驗還是十分看重的。

 在這次的試車實驗之中,寧晨需要關注包括髮動機推力、燃料燃燒穩定性、環境適應性、安全度要求、啟動和關機性能等多項數據的表現,綜合評估火箭發動機的試車表現。

 只有這些數據全部都達標,寧晨才會繼續將項目進行下去,否則的話,寧晨就會仔細分析這裡面哪裡出了問題,再重新對火箭發動機進行設計。

 畢竟這也是載人登月的項目,項目的複雜程度和危險性都是非常高的,寧晨可不想在其中留下哪怕一點點的安全隱患。

 到了試車開始的這一天,寧晨來到紫貝航天發射場,做好了現場觀看試車全程的準備。

 和之前的幾次一樣,寧晨並不會留在控制中心裡觀看整個實驗過程,哪怕在控制中心可以第一時間直接觀看到所有相關的數據,但這並不是寧晨所喜歡的方式。

 而藉助自己強大的感官能力,以及小智的信息感知功能,寧晨完全可以不借助任何的儀器,就對周邊的各項信息進行分析。

 到達了計劃的試車開始時間,工作人員們已經完成了所有的準備工作,試車也正式開始了。

 這一次的火箭發動機試車實驗,測試內容會比正常的火箭發動機試車多出很多,測試時間也會要比正常情況長出許多。

 在寧晨設置的目標之下,只有發動機試車的連續試車時長超過正常工作時長的五倍,寧晨才會認定這臺發動機是安全可靠的。

 隨著總指揮的一聲口令,火箭發動機的試車準時開始了。

 寧晨在高處認真的注視著試車臺上的景象,同時仔細分析著各項數據,確保這些數據都在理想範圍之內。

 不知不覺之中,試車已經進行了100秒的時間,而火箭發動機依然表現得十分的穩定,並沒有出現任何熄火的情況。

 這個時候,寧晨向控制中心聯繫到:

 “控制中心,我是寧晨,我建議接下來的試車,可以繼續增加發動機的負荷。”

 這是他們計劃中的一種選擇,如果發動機能夠在更高負荷上依然表現得足夠的優秀的話,那對於未來的載人登月項目來說,無疑是一個更好的信號。

 當然,這對於這次的試車實驗來說,會是一個增加風險的行為,畢竟現在全世界有上億人都在關注夏國這次的火箭發動機試車實驗,保守一些或許才是更好的選擇。

 不過相比之下,寧晨還是更看重發動機的實際表現,這才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經過剛剛對發動機表現情況的評估,寧晨完全有信心,它可以在負載更高的情況下,依然給出優秀的表現。

 控制中心在收到寧晨的建議之後,很快便決定採納寧晨的建議。

 “好的,寧教授,那我們就繼續增加發動機的載荷,並繼續進行試車實驗!”

 隨即,工作人員將發動機的載荷慢慢提升了百分之十,並繼續觀察著發動機的表現情況。

 此時此刻,在屏幕前觀看直播的人們,並無法注意到任何的變化,但nasa已經敏銳的觀察到了其中的不同之處。

 “根據我們的估算,夏國航天局剛剛又將他們發動機的載荷,提升了百分之十左右。其實之前的載荷,就足以提供載人登月的動力了,不知道他們為何還要繼續增加發動機的載荷強度。”

 “這應該是為了進一步測試發動機的性能吧,剛剛的數據雖然已經滿足條件,但畢竟這只是正常的情況而已,在發動機實際工作的時候,的確是有小概率遇到超負荷的情況的,因此這樣的測試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真不敢想象,在他們第一次進行試車的時候,就敢直接把發動機的負載調到這麼高。這要是在直播的過程中,出現什麼事故的話,那引起的後果可是會非常嚴重的。”

 即便是nasa,對於夏國航天局的這次試車實驗也感到非常的難以置信,要是他們的話,在這種情況下是絕對不敢繼續增加發動機的負荷的,甚至並不會將試車的情況進行直播,以防過程中出現什麼意外。

 可是夏國航天局卻似乎對此信心十足一般,完全不擔心發動機會無法承受過高的載荷,毫不猶豫的便執行了更加困難的實驗。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這臺進行試車實驗的發動機依然表現得十分穩定,沒有出現任何異常的情況。

 這個時候,寧晨看了一眼時間,發現距離發動機開始試車,已經過去整整一千秒了。

 一千秒的時間看起來不多,但已經達到這臺發動機正常工作要求時間的五倍,這意味著整個實驗已經圓滿的成功了。

 寧晨通過小智的信息告知功能,對發動機目前的狀況進行詳細的瞭解,隨即嘴角上湧現出了一抹笑意。

 寧晨與控制中心進行聯繫,說明了自己現在的想法。

 “控制中心,我是寧晨。這次的發動機試車實驗可以結束了,這臺發動機已經通過了全面的檢驗。”

 “好的,寧教授,我們也和您有一樣的想法,那麼就結束這次的試車實驗吧。”

 其實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們都有些好奇,寧晨到底是如何在不需要觀看任何數據的情況下,就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的。

 確實就像寧晨所說,這次的登月火箭發動機實驗是非常成功的,發動機不僅承受住了遠高於正常工作時間的點火實驗,甚至也承受住了超負荷的壓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動機各方面的表現依然非常的優秀,沒有出現任何明顯的數據波動,穩定得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當然,如果願意的話,他們也是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進行更加困難的實驗,來進一步驗證這臺發動機的性能的。

 只是,介於這是一次全球直播的試車實驗,寧晨也不想冒太大的風險,免得或許要是真的出現什麼問題,在公眾的面前也不太好解釋。

 實驗結束之後,寧晨來到控制中心,和其他工作人員們一起,詳細討論著有關這次試車實驗的事情。

 最讓寧晨感到滿意的點是,這臺發動機在試車過程中,表現了非常強大的穩定性,而整個超導線路的溫度,也一直控制在理想範圍之內。

 按照這次的試車表現,夏國航天局和星辰科技完全可以繼續開展下面的工作,不需要再在這臺發動機上面,做出太多的修改了。

 而這樣的項目進度,也大大超出了大家原本的計劃,寧晨非常有信心,在比五年更短的時間,就讓夏國人的腳印出現在月球上面。

 結束了這次的試車實驗,記者在攝像機之前,向觀看直播的觀眾們,報告著這次試車實驗成功的好消息。

 “根據本次試車實驗總指揮傳來的消息,本次發動機試車點火時間超過了一千秒,這個時間超過了正常點火時間的五倍。在後面的九百秒,發動機的載荷超過了正常載荷的百分之十,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動機的運行情況依然十分的穩定。”

 “這代表著,本次的發動機試車實驗已經圓滿成功,我們夏國距離實現載人登月,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伴隨著記者慷慨激昂的話語,在電視、電腦、手機前觀看直播的觀眾們,都馬上沸騰了起來。

 曾幾何時,大家對於載人登月登月的事情,也只敢幻想一番,根本不會覺得這是一件短期就可以達到的事情。

 可是,這一次的發動機試車實驗的成功,卻讓他們對於這件事情的信心都增添了不少。

 “真不敢相信,我們現在就已經造出了足以實現載人登月的火箭發動機了。這樣看來,之前定的五年登月的目標,還是太保守了一些,說不定三年就足夠了!”

 “這次的發動機試車實驗,看上去根本不像是第一次的試車,倒像是火箭發射前的最後一次試車一樣,測試時長和測試強度都拉到了最高。即便如此,發動機的運行依然如此的穩定,這樣的技術水準,連現在的米利堅都無法做到吧?”

 “我們的發動機,與上個世紀米利堅實現載人登月所有的發動機,是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技術的。在運載能力更強的前提下,我們火箭所需要的能源甚至還不到他們的五分之一,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進步啊!”

 一時之間,網絡上到處都充滿了有關這次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的討論。

 無論是普通人,還是相關的專業人士,都對這次的實驗成功感到十分的激動,期待著載人登月真正成功的那一天。

 不過相比之下,寧晨還是更看重發動機的實際表現,這才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經過剛剛對發動機表現情況的評估,寧晨完全有信心,它可以在負載更高的情況下,依然給出優秀的表現。

 控制中心在收到寧晨的建議之後,很快便決定採納寧晨的建議。

 “好的,寧教授,那我們就繼續增加發動機的載荷,並繼續進行試車實驗!”

 隨即,工作人員將發動機的載荷慢慢提升了百分之十,並繼續觀察著發動機的表現情況。

 此時此刻,在屏幕前觀看直播的人們,並無法注意到任何的變化,但nasa已經敏銳的觀察到了其中的不同之處。

 “根據我們的估算,夏國航天局剛剛又將他們發動機的載荷,提升了百分之十左右。其實之前的載荷,就足以提供載人登月的動力了,不知道他們為何還要繼續增加發動機的載荷強度。”

 “這應該是為了進一步測試發動機的性能吧,剛剛的數據雖然已經滿足條件,但畢竟這只是正常的情況而已,在發動機實際工作的時候,的確是有小概率遇到超負荷的情況的,因此這樣的測試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真不敢想象,在他們第一次進行試車的時候,就敢直接把發動機的負載調到這麼高。這要是在直播的過程中,出現什麼事故的話,那引起的後果可是會非常嚴重的。”

 即便是nasa,對於夏國航天局的這次試車實驗也感到非常的難以置信,要是他們的話,在這種情況下是絕對不敢繼續增加發動機的負荷的,甚至並不會將試車的情況進行直播,以防過程中出現什麼意外。

 可是夏國航天局卻似乎對此信心十足一般,完全不擔心發動機會無法承受過高的載荷,毫不猶豫的便執行了更加困難的實驗。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這臺進行試車實驗的發動機依然表現得十分穩定,沒有出現任何異常的情況。

 這個時候,寧晨看了一眼時間,發現距離發動機開始試車,已經過去整整一千秒了。

 一千秒的時間看起來不多,但已經達到這臺發動機正常工作要求時間的五倍,這意味著整個實驗已經圓滿的成功了。

 寧晨通過小智的信息告知功能,對發動機目前的狀況進行詳細的瞭解,隨即嘴角上湧現出了一抹笑意。

 寧晨與控制中心進行聯繫,說明了自己現在的想法。

 “控制中心,我是寧晨。這次的發動機試車實驗可以結束了,這臺發動機已經通過了全面的檢驗。”

 “好的,寧教授,我們也和您有一樣的想法,那麼就結束這次的試車實驗吧。”

 其實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們都有些好奇,寧晨到底是如何在不需要觀看任何數據的情況下,就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的。

 確實就像寧晨所說,這次的登月火箭發動機實驗是非常成功的,發動機不僅承受住了遠高於正常工作時間的點火實驗,甚至也承受住了超負荷的壓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動機各方面的表現依然非常的優秀,沒有出現任何明顯的數據波動,穩定得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當然,如果願意的話,他們也是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進行更加困難的實驗,來進一步驗證這臺發動機的性能的。

 只是,介於這是一次全球直播的試車實驗,寧晨也不想冒太大的風險,免得或許要是真的出現什麼問題,在公眾的面前也不太好解釋。

 實驗結束之後,寧晨來到控制中心,和其他工作人員們一起,詳細討論著有關這次試車實驗的事情。

 最讓寧晨感到滿意的點是,這臺發動機在試車過程中,表現了非常強大的穩定性,而整個超導線路的溫度,也一直控制在理想範圍之內。

 按照這次的試車表現,夏國航天局和星辰科技完全可以繼續開展下面的工作,不需要再在這臺發動機上面,做出太多的修改了。

 而這樣的項目進度,也大大超出了大家原本的計劃,寧晨非常有信心,在比五年更短的時間,就讓夏國人的腳印出現在月球上面。

 結束了這次的試車實驗,記者在攝像機之前,向觀看直播的觀眾們,報告著這次試車實驗成功的好消息。

 “根據本次試車實驗總指揮傳來的消息,本次發動機試車點火時間超過了一千秒,這個時間超過了正常點火時間的五倍。在後面的九百秒,發動機的載荷超過了正常載荷的百分之十,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動機的運行情況依然十分的穩定。”

 “這代表著,本次的發動機試車實驗已經圓滿成功,我們夏國距離實現載人登月,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伴隨著記者慷慨激昂的話語,在電視、電腦、手機前觀看直播的觀眾們,都馬上沸騰了起來。

 曾幾何時,大家對於載人登月登月的事情,也只敢幻想一番,根本不會覺得這是一件短期就可以達到的事情。

 可是,這一次的發動機試車實驗的成功,卻讓他們對於這件事情的信心都增添了不少。

 “真不敢相信,我們現在就已經造出了足以實現載人登月的火箭發動機了。這樣看來,之前定的五年登月的目標,還是太保守了一些,說不定三年就足夠了!”

 “這次的發動機試車實驗,看上去根本不像是第一次的試車,倒像是火箭發射前的最後一次試車一樣,測試時長和測試強度都拉到了最高。即便如此,發動機的運行依然如此的穩定,這樣的技術水準,連現在的米利堅都無法做到吧?”

 “我們的發動機,與上個世紀米利堅實現載人登月所有的發動機,是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技術的。在運載能力更強的前提下,我們火箭所需要的能源甚至還不到他們的五分之一,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進步啊!”

 一時之間,網絡上到處都充滿了有關這次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的討論。

 無論是普通人,還是相關的專業人士,都對這次的實驗成功感到十分的激動,期待著載人登月真正成功的那一天。

 不過相比之下,寧晨還是更看重發動機的實際表現,這才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經過剛剛對發動機表現情況的評估,寧晨完全有信心,它可以在負載更高的情況下,依然給出優秀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