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493章 孝子慈孫

    “我還以為我爹會把人都殺了,沒想到除了王佐,其餘勳貴只是奪爵,倒是文武官被殺了好幾百。”
 

    五月的隴川府衙裡,面對朱瞻壑的這句話,江淮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總歸還是需要人辦事的,況且你覺得奪爵的懲罰很輕,但這已經很重了。”
 

    “原本能富貴幾百年,被他們這麼一折騰,除了故里的宅子和田產,他們便不剩下什麼了。”
 

    “以陛下的脾氣,這些人連帶後代恐怕都再也沒有走上廟堂的機會了。”
 

    江淮唏噓一聲,同時也對旁邊坐著的張渤海、高觀說道
 

    “這裡就我們四個人,我也就打開天窗說亮話了。”
 

    “王紀這群人死有餘辜,他們貪墨的錢糧也被朝廷重新調撥回來了。”
 

    田間,許多百姓正在勞作,他們的鞋子被放在了田埂上,人穿著廉價的粗布衣幹活。
 

    “隴川鐵路還有一百七十五里,我希望接下來這一年時間能好好的將鐵路修建好,實現隴川直通小西洋貿易市場的目標。”
 

    與他一起坐在車裡的,除了亦失哈外,還有戶部尚書的郭資。
 

    “這樣回本的速度太慢,倒不如去買國債,但現在國債也不發行了,我們便是有錢也沒有花的地方。”
 

    不過由於天下工程繁多,百姓多能打工賺錢,所以增加的倒也不算多。
 

    “就是吃喝玩鬧的地方。”朱棣回答乾脆,聽得朱高煦一陣無奈。
 

    “如此一來,百姓得了好處,朝廷也同樣,唯有私鹽販子虧了錢。”
 

    “沿海和內陸的多處鹽場都在朝廷手上,現在鐵路修通後,運輸的成本便降低了下來。”
 

    一盤圍棋,朱祁鉞能悔棋幾十步,而朱棣卻一步都不能。
 

    那二十三位勳臣用爵位換了一條命,但他們的權力與金錢都被剝奪。
 

    “噓”
 

    “田都賣了,那村民去城裡做工嗎”朱高煦繼續詢問,老農也跟著回答
 

    郭資雙手合十作揖,此刻馬車也停了下來。
 

    “私鹽想要杜絕倒是簡單,就是看鹽怎麼販賣。”
 

    單憑一個鐵路工程,便養活了數百萬人,而整個北方人口至今也不過才三千八百餘萬。
 

    “宣他進來吧。”
 

    “您且問,但凡知道的,我一定都告訴您。”老農拿了錢,自然要辦好差事。
 

    最終在洪熙七年六月初十,徐增壽得到了他晚到十九年的公爵,不過這次不是追贈進封的定國公,而是原本屬於徐輝祖那一脈的魏國公。
 

    老農說起南邊的煤礦,當即便興奮了起來,不斷的說著在煤礦裡挖礦多麼多麼好,自己兒子才去幾個月就攢了小十貫,打一年工快趕上種十年地了。
 

    “逾制”聽到這兩個字,朱高煦這才開口道
 

    可以說,整個順天府內老老實實種地的,基本都是三十往上的人。
 

    朱高煦由淺到深的詢問,老農聞言也道“這個我不太知道,我沒讀過書,但聽我兒子說,買一畝地等二十幾年才能回本。”
 

    他興許不高興,但他的幾個子嗣卻十分高興,只是不知道他的子嗣又能不能如他這般懂事識大體。
 

    王瑄常年帶兵在孟養、木邦、緬甸等宣慰司鎮壓不服管教的土司,王渙是西廠官員,所以朱瞻壑的身份並不容易暴露。
 

    一時間,戶部那邊的行政開支瞬間減少了十餘萬貫。
 

    “請一位前來問問。”朱高煦抬了抬下巴,示意亦失哈去請田間幹活的人。
 

    不過在許多人眼中,他們被奪爵並不奇怪,畢竟他們之中許多人的功績根本就達不到封爵的程度。
 

    老農見狀也被嚇了一跳,他這輩子還沒有幾個鄉紳對他行禮呢。
 

    “若是朝廷提高賦稅,將現在的十稅一改為二十稅三,那這些田地得好多年才能收回成本啊”
 

    “不敢不敢,鄉紳既然無事,那我便去種地了。”
 

    “這北京的田,大約多少年才能回本”
 

    那老農上了岸,亦失哈就從懷裡取出一枚錢遞給了他,瞧他喜笑顏開的模樣,估計不是十文就是一百文面額的新錢。
 

    “城裡、鎮上,基本都去打工去了,不過現在打工也不好打,基本都去南邊的房山挖煤去了,那裡工價高,就連我兒子”
 

    財政搞不好,北方的工程一停,北方的經濟雖然不至於回到一開始,但提升的空間便註定被鎖死了。
 

    朱高煦皺眉看向自己父親,朱棣見狀也擺出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
 

    “這鉞兒喜歡學我,我這有時候把俺說了玩,這小子便學去了。”
 

    類似朱高煦這樣的人其實並不少,畢竟自大明遷都北京後,北京的田產和宅院便成為了硬通貨。
 

    “好,這不錯”聽到慶典,朱棣臉上露出笑容。
 

    朱瞻壑太子的身份在隴川府只有江淮、高觀、張渤海、王渙、王瑄幾人知道。
 

    朱高煦假裝感嘆,老農聞言臉色一變“提高賦稅額嘿嘿”
 

    “當下朝廷的鹽稅每年是七十餘萬貫,若是依靠鐵路來運輸,那大概可以增加到二百萬貫左右。”
 

    老農的話倒是道出了國債的受歡迎程度,不過現在朱高煦也不敢再繼續大發國債了,畢竟必須要修建的鐵路就那幾條,其它要麼修不了,要麼沒必要。
 

    亦失哈也不含糊,當即從中選了一名看上去六十多歲的老農。
 

    朱高煦對老農作揖,這讓郭資和亦失哈等人紛紛緊張跟隨他作揖。
 

    吩咐了二人後,江淮便與朱瞻壑說道“陛下還沒有下調走你的旨意,既然如此,你就暫時擔任府衙的倉攢吏。”
 

    “主要還是行政開支太大,如今隨著鐵路不斷竣工,鐵道兵馬司也在不斷地擴編。”
 

    可以說,在老農的描述中,京城四周的許多城鎮鄉村基本都是依靠農業、冶鐵、挖礦、製造機器等工弄業為主的生活,這也是當下整個北方百姓主要的生活環境。
 

    “老先生你說你是王村的,不知道這王村每家每戶有多少田,若是我想買,能買到多少。”
 

    雖說現在吏員將目光投向了朝廷的工程,但這總比從百姓頭上拿錢要好多了。
 

    “這倒是,我活了那麼多年,從永樂十年到現在都很清明,很少有吏員敢明目張膽要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