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477章 拉幫結派

 第477章 拉幫結派

 “賣報賣報,涼州、甘州、肅州招募工人,工錢每日二十文,報名地點在報紙上!”

 “賣報賣報……”

 夯土的街道上,一名青年不斷吆喝,四周早有蹲守的人。

 隨著青年吆喝,那些蹲守的人立馬湊錢上前買了一份報紙,隨後根據青年人的指點前往了募工的地方。

 他們並不識字,買報紙只是為了獲得情報,而今情報到了,他們也自然要趕路去了。

 他們穿過灰塵極重的街巷,這裡的道路都是本土,偶爾能看到鐘樓和鼓樓,街道上的人穿著雖然是漢人,但深目高鼻的長相還是很好與漢人相區分。

 這裡是甘肅治下的涼州府武威縣,曾經的這裡是千戶所,而今的這裡卻成了一個發展不錯的縣城。

 當然,這裡指的發展不錯只是相較於曾經,如果比較隴山以東,那還是比不起來的。

 數十名四五十歲的百姓聚集一起,他們穿著簡單的粗布麻衣就向城外走去。

 守城的兵馬司撇了他們兩眼,便乾脆利落的放行了。

 在洪武、永樂、洪熙三朝五十一年的統治下,實際上大部分色目人已經不會說本族的語言,他們除了長相外,其餘已經和漢人無異。

 在他們走後,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前來此地參加鐵路建設的工人也開始越來越多。

 眾人說著漢話,見他們都清楚,很快吏員們就把他們分成了三十個小隊,每個小隊十個人各自領取任務。

 來到官營的工地上做工,每天就是挖路,篩選石子,用馬車拉水泥,跟軍隊拉鐵軌就能得到二十文工錢,可以說比力夫輕鬆多了。

 此外,色目人嚴禁再穿本民族的傳統服裝,包括佩戴首飾,必須穿漢服,否則斬。

 儘管住處只是帳篷,飯菜就是普通的米飯加點炒青菜,但也勝過他們平日裡的伙食了。

 拿到奏疏,朱高煦並不顯得十分高興,而是緊皺眉頭道:“我早前與黃福說,工期來年正月開春再進行,可他們現在便已經開工了,你說說,他們想幹嘛?”

 不多時,他們走出城門,順著報紙上的指點來到了數里外的某一處官道驛站。

 “若不是如此,我早就收拾他們了。”朱高煦打斷亦失哈,同時開口說道:

 “隴山至武威這段路修不通,看樣子只能另想辦法了,不然朝廷與甘肅依舊無法聯通。”

 “只可惜難度太大了。”官員搖頭,不多時便抖動馬韁離開了此處工地。

 朱高煦表情有些難以捉摸,不多時他才開口道:

 官員如此說著,旁邊一名官員則是感嘆道:“若是能鐵路直通關中,那才是真正的衣食無憂。”

 坐在官道的驛站旁,官道兩側是一望無際的大戈壁,光禿禿、亮閃閃,偶爾看到一株植物,崛強地挺立在大大小小的鵝卵石間,在強烈的光照下沒有低頭。

 “這武威是甘肅鐵路的起點,若是此地鐵路修好,那配合朝廷日後運輸過來的抽水機,那甘肅的百姓也就不用擔心吃不起飯了。”

 要知道他們即便當力夫,一天工價也不過十文錢罷了。

 在這甘肅之地物價昂貴,一石米得五百多文,即便新政推行多年,此地百姓想要沾點葷腥也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消息傳回北京時,已經是洪熙二年冬月初五。

 雖然都是大明百姓,可由於工價不同,故此鐵路工人的工價也各有不同。

 “況且,甘肅之地貧瘠,入冬前能找工做半個月也是一件惠民之事。”

 見他們走出,許多人紛紛起身湊近,而吏員們也走出一人,朗聲道:

 “工價二十文,供食宿,另外若是有願意跟著隊伍前往其它府縣修路的,走出武威縣後,工價每日三十文,清楚沒有?!”

 二十文的工價在江南來說算是平常工價,但在甘肅這種地方就是天價。

 兩相對比,官營的工場往往給飯吃,給住處,還給工錢。

 在吏員的指揮下,他們很快開始在官道不遠處的戈壁灘上開始工作。

 “如此一來,朝廷就可以走河套前往甘肅,唯一的變故就是人口不足,修路顯得比較困難。”

 想到這裡,工人們又埋頭幹起了活,而站在官道上的一名官員看著這情況不免點頭。

 在這裡已經等待著數百名身穿粗布麻衣的各類民族百姓,由於朱元璋的政策,在大明境內的色目人雖說免遭屠戮,但是必須使用漢字,學習漢語說漢語,同時以前的色目人姓氏也要簡化為漢姓。

 聽聞朝廷有一種機器能抽水,若是這種機器能輪到他們平頭百姓使用,那日子便能好過許多了。

 從一開始的幾千,到後來的幾萬,一時間工程進度越來越快。

 “讓黃福用草方格的辦法,看看能不能依託沙漠與祁連山邊緣修建一條通往寧夏的鐵路,再想辦法把寧夏和五原縣連接起來。”

 如果敢違抗,輕者打入奴籍,重者直接咔嚓,這就是所謂的復唐宋衣冠,禁胡服胡語。

 此外,色目百姓須著豬皮靴,不許乘騎,一旦違反,平民將其打死也不會論罪。

 “算了,還是召他前來吧!”

 在他們的身後,還有十幾名負責護衛的軍士。

 “不過若是從人口稠密之地開始修建,以高工價誘惑百姓出遠門修建鐵路,那想來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清楚了!”

 朱高煦將奏疏丟到了桌上,身旁的亦失哈聞言躬身:“陛下彆氣壞了身子,想來也只是下面人急功近利罷了。”

 另外,朱元璋還規定了色目女子必須與漢人男子結婚,不許與本族類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

 一個力夫每日少說得扛數千斤貨物,有的時候遇到黑心商賈,每天一萬斤也有可能。

 似乎是因為到來的人有些多了,故此驛站之中也走出了幾名吏員。

 漸漸地,材料開始跟不上人力修建的速度,加上寒冬即將來臨,故此只能放了幾日假。

 依託祁連山能耕種的土地並不多,甘肅近二百萬百姓分下來,每人也就兩三畝罷了,畝產不過九鬥便已經算是極高,正常也不過七八斗罷了。

 朱高煦一拍腦袋,將自己這些日子想到的辦法告訴了亦失哈,最後卻還是覺得由自己親口告訴黃福比較好,故此傳他前來。

 不多時,黃福急匆匆趕來,朱高煦也起身讓人拉出大明西北的地圖對黃福說道:

 “你先坐下,我的意思是從張家口經太原到鳳翔的鐵路依舊修建,但在原本的基礎上,將河套的這條鐵路延長,在修抵五原縣後,南下前往寧夏府,然後繞道前往武威。”

 朱高煦如此說著,黃福聞言緩了緩後作揖道:

 “這條方案,臣也與下面的人想過,可問題在於,鐵路路過的四百里地方都是戈壁沙漠,風沙一吹,百來步的草方格根本擋不住。”

 “百來步不行就二百步,五百步,一千步!”朱高煦緊皺眉頭:

 “如果草方格也不行,那就搭配抽水機植樹造林,我不相信這數百里地方倚靠山脈會沒有水!”

 朱高煦只覺得黃福他們是被曾經的思維給限制了,誰說人定不能勝天?

 抽水機加上草方格,朱高煦不相信,這幾百年前還是綠洲的地方不能長出一片防護林。

 “臣……臣盡力而為。”

 黃福吃不準,只能硬著頭皮應下來。

 朱高煦見狀,這才對他交代道:“河套之地黃河氾濫,五原之地常年被黃河淹沒,唐宋時期便常有洪災。”

 “雖說朝廷已經在五原縣修建了許多水渠,但面對黃河,這點水渠並不夠用。”

 “工部在修建五原的鐵路前,先好好想想怎麼治理這塊地方的,將當地澤地馴化為耕地吧。”

 “臣領命。”黃福已經沒有什麼自己的意見了,他也清楚甘肅鐵路與中原鐵路連接代表什麼,因此即便千難萬難也得試試。

 有了朱高煦的許諾,他算是有了幾分自信,準備派人去試試。

 見朱高煦沒有其它吩咐,黃福便退出了武英殿。

 他沒有返回文華殿,因為現在他的工部是六部之中最忙的衙門。

 走出西華門返回工部後,他當即便召集眾人開始研究這方法的可行性。

 “其實倒也不是不可能,畢竟張家口一帶的囚犯也在戈壁上種植樹木,而地圖上這塊地方依託壽鹿山和祁連山,曾經還是絲綢之路的一條古道,不可能沒辦法種樹。”

 “現在的問題是,當地的地下水充不充沛,能不能種樹。”

 “另外,四百里路,需要多少抽水機才夠?”

 一名年輕官員摸著下巴開始說服眾人,另一人聞言也點頭道:

 “只要有地下水都好說,但這地方是戈壁沙漠,如果真的有地下水,那也不會寸草不生啊。”

 “不一定,就我們在河套和哈密的經驗看來,沙漠戈壁地下確實存在地下水。”

 “這些地下水主要來源於沙漠河流的補給,以及少量的雨水貢獻,但難點在於它們的水位一般很深。”

 “例如河套的定襄也有一些戈壁灘,但它們的地下水位只有不到三丈,而哈密的戈壁灘地下水位最深,約十丈。”

 “這些例子都說明了,沙漠戈壁灘的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儲量驚人,只是看我們是否有能力獲得。”

 兩名太學調派的年輕官員討論著沙漠戈壁地下水的理論知識,面對他們兩人的話,工部許多官員彷彿聽天書一般,甚至連黃福都有種感覺自己被時代所淘汰的想法。

 深吸一口氣,黃福推了推自己的老花鏡:“不管怎麼樣,總歸得試試才能知道。”

 聞言,其他人也只能商量著派出了勘察水文和鐵路的幾名官員,讓他們前往這條古道勘察。

 下了決定後,他們便開始繼續對鐵路及各地河道工程關注了起來。

 與此同時,雲南改土歸流的掃尾工作也隨之完成,至此大明雲桂川黔等地土司遂滅,僅有三宣十慰尚有土司。

 正是因為明軍對西南改土歸流過於迅猛,引得老撾等地土司紛紛警惕,與車裡府百姓常有摩擦。

 “額啊!”

 “疼死我了!”

 “娘啊!”

 寒冬臘月間,北方已經飄雪萬里,南方車裡府卻響著淒厲的慘叫聲。

 發出淒厲慘叫聲的地方,是一座被水泥牆圍起來的軍營之中。

 此地來來往往走動許多穿著白色布衣的醫護,身上大多染血。

 不多時,身穿官員常服的陸愈急色匆匆趕來,聽著軍營內的哀嚎聲,臉色煞白一片。

 “怎麼回事?”

 陸愈神色緊張的詢問一旁的府丞,他沒想到自己不過出去一趟,車裡府居然爆發了戰事,許多百姓被砍傷送入了軍營中。

 “是老撾軍民宣慰司那邊豐沙裡土司,他突然帶著人襲擊了兩個村莊,還好放出了狼煙把他們嚇走。”

 府丞臉色難看,陸愈臉色更難看:“死傷多少人?”

 “死十七人,傷五十六人。”府丞攥緊了拳頭,陸愈聞言只覺得胸中有怒火似要迸發。

 他就任車裡不過一年多,如今剛剛讓隴川的移民安穩下來,便遭遇了土司的襲擊。

 這消息一旦傳開,肯定會有移民北逃,所以必須得在事情發酵前解決好這一切。

 “劉指揮使怎麼說?”

 陸愈紅著眼詢問府丞,府丞搖搖頭:“劉指揮使說,他們得有都督府的軍令才能出兵征討。”

 “我現在就回去上奏朝廷!”陸愈留下一句話,隨後便急匆匆走出了軍營。

 遠處,曾經只有木寨的景洪縣已經被經營出了壘砌石塊的混凝土城牆,從軍營到城牆這一里道路兩旁都是種植水稻的水田,不過現在站在田裡的百姓都看著急色匆匆的陸愈,同時也後怕的看向了軍營。

 顯然,兩個村莊被襲擊的消息已經傳開,而陸愈如果想不到安撫人心的手段,那他很有可能要面臨百姓北逃的結果。

 那兩個被襲擊的村莊距離縣城不過二十餘里,天知道下次被襲擊的是村莊還是縣城。

 返回府衙,陸愈很快就寫好了一份奏疏,令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與此同時,他也親手寫榜,並讓剛剛籌建的《車裡日報》加急刊發第一份報紙,並在上面親自寫了一篇文章來安撫百姓。

 對於陸愈,車裡府的百姓還是比較信任的,畢竟他經常跋山涉水前往每一個村莊提出自己的意見,聽取百姓的心聲。

 故此在看過他的文章後,許多人也漸漸收起了北逃的心思,但這前提是陸愈能解決這一切。

 如果這件事情解決不好,那即便冒著再次被流配的罪刑,這些獲罪被遷徙而來的百姓也要向北逃命。

 相比較因為戰事而焦頭爛額的陸愈,隴川府的江淮反倒是搞得有聲有色。

 “這情況還是不錯,可以修建一條前往蠻莫的鐵路,不過你們這裡的地形太複雜,想從隴川修建鐵路去昆明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隴川府官道上,隨著馬背上的一名工部官員搖頭說出這句話,騎馬跟在他身後的江淮也露出擔心:“是造價比較高嗎?”

 “不是……”工部官員搖搖頭,最後嘆了一口氣道:

 “也就不瞞你了,以朝廷現在的技術,除了滇中地區能修建短程鐵路以外,其它地方都不適合修建鐵路。”

 “當然,隴川府四縣在河谷中,想要修建還是不算困難的,但以當地的鐵產量和人口情況,這條鐵路沒有十年時間根本修不好。”

 “文清,算師兄勸你一句,這三年做完,還是早早換個地方吧,以你探花的身份待著這裡,起碼要被埋沒十年。”

 工部官員勒馬對江淮勸導,江淮聞言卻笑道:“只要隴川府的鐵路可以修通,那我就有自信帶著我的家鄉發展起來。”

 “師兄你不用勸我,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況且不過區區十年,我如今不過二十出頭,熬十年也才而立之年,師兄的心意我領了,但隴川府的發展交給旁人我不放心,還得我自己來。”

 江淮彬彬有禮,臉上笑容讓與他交談的人如沐春風。

 見他執著,那工部官員也只能依照他的意思,將隴川鐵路規劃了出來。

 在鐵路規劃並制定好造價後,江淮第一時間拓印了副本,在送別江寧中學的工部師兄後,這才拿著文冊前往了南甸縣。

 他帶著幾名護衛策馬返回南甸,並直接朝著南甸的軍營趕去。

 面對他一個文官,值守的兵卒在簡單檢查過後便放行了。

 走入軍營內,江淮也帶著文冊找到了坐在帳內休息王瑄。

 他這段時間都沒有出征,故此見到江淮趕來,臉上也浮現出笑臉道:“如何?”

 “這是拓本,雖說隴川鐵路可以修建,但云南地勢複雜,想要聯通昆明卻是難如登天。”

 江淮遞出文冊後便直接坐在了一旁,王瑄聞言目光失望,但還是翻開了拓本。

 “不錯,按照這麼做的話,隴川府百姓的生計倒也算是被你解決了,不過鐵路連接不了昆明,那西南鐵路恐怕無法執行了。”

 王瑄搖頭作答,江淮也頷首道:“我也是這麼想的,故此對於縣裡改稻為桑的事情,我準備緩一緩,留下足夠的耕地來保障百姓和軍隊的口糧。”

 “好!”王瑄臉上露出笑容:“伱能這麼想極好。”

 “對了伯爺……”江淮突然收起笑容,不免詢問道:

 “其實學生一直有一件事不解,想請問伯爺……”

 “你說!”王瑄笑著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江淮等他喝完才開口道:

 “朝中皆視新政派為渤海派,那為何您卻不讓我與新政派交往?”

 “……”王瑄頓了頓,臉上笑容緩緩收斂,而後才說道:

 “渤海派是渤海派,新政派是新政派,地勢上渤海是關外,科舉中渤海是北方,而我們這裡是西南……”

 “一個東北,一個西南,你覺得我們真的是一派嗎?”

 “您是說,爭搶資源?”江淮皺眉,王瑄點頭道:

 “你倒是一點就通,不用我過多解釋,省去許多麻煩。”

 認可之餘,王瑄繼續說道:“東北與西南南轅北轍,許多事情一旦牽扯到資源投入,那必然會陷入爭端。”

 “別的不說,單單說這鐵路你就應該明白。”

 “現在的苗頭還不明顯,但等到日後爆發衝突,我不希望我在廟堂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王瑄的意思是自保,江淮聞言頷首道:“只可惜不能與黔國公聯手,不然我們在廟堂上也能有一席之地。”

 作為總鎮雲南近三十多年的沐家實際上也有不少門生,黔國公府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們也能在廟堂上幫忙說說話。

 這點,作為後起之秀的王瑄是拍馬不及的,所以他才需要扶持學子。

 儘管他有朱高煦的信任,可若是有一天朱高煦駕崩,亦或者自己提前一步離去,那廟堂之上還有誰能護住王家?

 王瑄雖然看似憨厚,但他的心思卻十分縝密,他很清楚自己能在滇西有極大威望並不是因為他在滇西屢立戰功,而是他深得朱高煦信任。

 換而言之,沒有了朱高煦,他王家就是浮萍無根,結局很難說。

 若是能培養出一個江淮,那王家日後即便子孫無能,江淮也能庇護王家數十年。

 想到這裡,王瑄這才開口道:

 “這新政派看似鐵板一塊,實際上只是因為江南那群人還在罷了。”

 “有朝一日江南那群人要是融入新政,亦或者被陛下覆滅,屆時廟堂失去平衡,黨爭興許便要降臨了。”

 王瑄的話讓江淮心裡一沉,他並不希望看到那一天,但他很清楚那一天會到來,即便不是新政派和江南守舊派,也會是其它派系。

 說到底,大明過於強大,而過於強大的王朝往往是滅亡於內部。

 “以你的聰明勁,不應該連這種都想不明白,你只是沒把心思放在這上面罷了。”

 王瑄看著江淮,心裡不免對他多出幾分喜歡:“我有意將我侄女許配給你,你意下如何?”

 王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江淮聞言心裡一咯噔,腦中不免浮現昔年的那嬌俏少女。

 瞧著他的模樣,王瑄輕笑道:“我知道你和那齊家小娘子的事情。”

 “只不過對於這件事,你聽我一句勸,你這樣的人,娶一個帶孩子的女人可不是什麼好事,更何況那小娘子與他的夫君尚未和離。”

 “你強行與她沾染關係,到頭來反倒是害了她……”

 “我……”江淮想說什麼,王瑄卻搖頭道:

 “好了,我說的這件事你回去好好想想,我那侄女小你八歲,如今不過十四,有的是時間等你。”

 “學生告退……”得到准許,江淮起身退出大帳,眉宇緊皺間走出了軍營。

 “知府”護衛見他走出,連忙牽著馬,將韁繩遞給了他。

 江淮接過馬韁,眺望遠方的南甸縣城,卻不知道心中是何種想法。

 他想到了齊家小娘子,卻也想到了王瑄對他的那番話。

 他只是想科舉回家,讓家鄉越來越好,可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情,都需要被這世間弄得複雜呢。

 “為官……就一定要拉幫結派,才能在官場待下去嗎……”

 正是因為明軍對西南改土歸流過於迅猛,引得老撾等地土司紛紛警惕,與車裡府百姓常有摩擦。

 “額啊!”

 “疼死我了!”

 “娘啊!”

 寒冬臘月間,北方已經飄雪萬里,南方車裡府卻響著淒厲的慘叫聲。

 發出淒厲慘叫聲的地方,是一座被水泥牆圍起來的軍營之中。

 此地來來往往走動許多穿著白色布衣的醫護,身上大多染血。

 不多時,身穿官員常服的陸愈急色匆匆趕來,聽著軍營內的哀嚎聲,臉色煞白一片。

 “怎麼回事?”

 陸愈神色緊張的詢問一旁的府丞,他沒想到自己不過出去一趟,車裡府居然爆發了戰事,許多百姓被砍傷送入了軍營中。

 “是老撾軍民宣慰司那邊豐沙裡土司,他突然帶著人襲擊了兩個村莊,還好放出了狼煙把他們嚇走。”

 府丞臉色難看,陸愈臉色更難看:“死傷多少人?”

 “死十七人,傷五十六人。”府丞攥緊了拳頭,陸愈聞言只覺得胸中有怒火似要迸發。

 他就任車裡不過一年多,如今剛剛讓隴川的移民安穩下來,便遭遇了土司的襲擊。

 這消息一旦傳開,肯定會有移民北逃,所以必須得在事情發酵前解決好這一切。

 “劉指揮使怎麼說?”

 陸愈紅著眼詢問府丞,府丞搖搖頭:“劉指揮使說,他們得有都督府的軍令才能出兵征討。”

 “我現在就回去上奏朝廷!”陸愈留下一句話,隨後便急匆匆走出了軍營。

 遠處,曾經只有木寨的景洪縣已經被經營出了壘砌石塊的混凝土城牆,從軍營到城牆這一里道路兩旁都是種植水稻的水田,不過現在站在田裡的百姓都看著急色匆匆的陸愈,同時也後怕的看向了軍營。

 顯然,兩個村莊被襲擊的消息已經傳開,而陸愈如果想不到安撫人心的手段,那他很有可能要面臨百姓北逃的結果。

 那兩個被襲擊的村莊距離縣城不過二十餘里,天知道下次被襲擊的是村莊還是縣城。

 返回府衙,陸愈很快就寫好了一份奏疏,令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與此同時,他也親手寫榜,並讓剛剛籌建的《車裡日報》加急刊發第一份報紙,並在上面親自寫了一篇文章來安撫百姓。

 對於陸愈,車裡府的百姓還是比較信任的,畢竟他經常跋山涉水前往每一個村莊提出自己的意見,聽取百姓的心聲。

 故此在看過他的文章後,許多人也漸漸收起了北逃的心思,但這前提是陸愈能解決這一切。

 如果這件事情解決不好,那即便冒著再次被流配的罪刑,這些獲罪被遷徙而來的百姓也要向北逃命。

 相比較因為戰事而焦頭爛額的陸愈,隴川府的江淮反倒是搞得有聲有色。

 “這情況還是不錯,可以修建一條前往蠻莫的鐵路,不過你們這裡的地形太複雜,想從隴川修建鐵路去昆明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隴川府官道上,隨著馬背上的一名工部官員搖頭說出這句話,騎馬跟在他身後的江淮也露出擔心:“是造價比較高嗎?”

 “不是……”工部官員搖搖頭,最後嘆了一口氣道:

 “也就不瞞你了,以朝廷現在的技術,除了滇中地區能修建短程鐵路以外,其它地方都不適合修建鐵路。”

 “當然,隴川府四縣在河谷中,想要修建還是不算困難的,但以當地的鐵產量和人口情況,這條鐵路沒有十年時間根本修不好。”

 “文清,算師兄勸你一句,這三年做完,還是早早換個地方吧,以你探花的身份待著這裡,起碼要被埋沒十年。”

 工部官員勒馬對江淮勸導,江淮聞言卻笑道:“只要隴川府的鐵路可以修通,那我就有自信帶著我的家鄉發展起來。”

 “師兄你不用勸我,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況且不過區區十年,我如今不過二十出頭,熬十年也才而立之年,師兄的心意我領了,但隴川府的發展交給旁人我不放心,還得我自己來。”

 江淮彬彬有禮,臉上笑容讓與他交談的人如沐春風。

 見他執著,那工部官員也只能依照他的意思,將隴川鐵路規劃了出來。

 在鐵路規劃並制定好造價後,江淮第一時間拓印了副本,在送別江寧中學的工部師兄後,這才拿著文冊前往了南甸縣。

 他帶著幾名護衛策馬返回南甸,並直接朝著南甸的軍營趕去。

 面對他一個文官,值守的兵卒在簡單檢查過後便放行了。

 走入軍營內,江淮也帶著文冊找到了坐在帳內休息王瑄。

 他這段時間都沒有出征,故此見到江淮趕來,臉上也浮現出笑臉道:“如何?”

 “這是拓本,雖說隴川鐵路可以修建,但云南地勢複雜,想要聯通昆明卻是難如登天。”

 江淮遞出文冊後便直接坐在了一旁,王瑄聞言目光失望,但還是翻開了拓本。

 “不錯,按照這麼做的話,隴川府百姓的生計倒也算是被你解決了,不過鐵路連接不了昆明,那西南鐵路恐怕無法執行了。”

 王瑄搖頭作答,江淮也頷首道:“我也是這麼想的,故此對於縣裡改稻為桑的事情,我準備緩一緩,留下足夠的耕地來保障百姓和軍隊的口糧。”

 “好!”王瑄臉上露出笑容:“伱能這麼想極好。”

 “對了伯爺……”江淮突然收起笑容,不免詢問道:

 “其實學生一直有一件事不解,想請問伯爺……”

 “你說!”王瑄笑著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江淮等他喝完才開口道:

 “朝中皆視新政派為渤海派,那為何您卻不讓我與新政派交往?”

 “……”王瑄頓了頓,臉上笑容緩緩收斂,而後才說道:

 “渤海派是渤海派,新政派是新政派,地勢上渤海是關外,科舉中渤海是北方,而我們這裡是西南……”

 “一個東北,一個西南,你覺得我們真的是一派嗎?”

 “您是說,爭搶資源?”江淮皺眉,王瑄點頭道:

 “你倒是一點就通,不用我過多解釋,省去許多麻煩。”

 認可之餘,王瑄繼續說道:“東北與西南南轅北轍,許多事情一旦牽扯到資源投入,那必然會陷入爭端。”

 “別的不說,單單說這鐵路你就應該明白。”

 “現在的苗頭還不明顯,但等到日後爆發衝突,我不希望我在廟堂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王瑄的意思是自保,江淮聞言頷首道:“只可惜不能與黔國公聯手,不然我們在廟堂上也能有一席之地。”

 作為總鎮雲南近三十多年的沐家實際上也有不少門生,黔國公府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們也能在廟堂上幫忙說說話。

 這點,作為後起之秀的王瑄是拍馬不及的,所以他才需要扶持學子。

 儘管他有朱高煦的信任,可若是有一天朱高煦駕崩,亦或者自己提前一步離去,那廟堂之上還有誰能護住王家?

 王瑄雖然看似憨厚,但他的心思卻十分縝密,他很清楚自己能在滇西有極大威望並不是因為他在滇西屢立戰功,而是他深得朱高煦信任。

 換而言之,沒有了朱高煦,他王家就是浮萍無根,結局很難說。

 若是能培養出一個江淮,那王家日後即便子孫無能,江淮也能庇護王家數十年。

 想到這裡,王瑄這才開口道:

 “這新政派看似鐵板一塊,實際上只是因為江南那群人還在罷了。”

 “有朝一日江南那群人要是融入新政,亦或者被陛下覆滅,屆時廟堂失去平衡,黨爭興許便要降臨了。”

 王瑄的話讓江淮心裡一沉,他並不希望看到那一天,但他很清楚那一天會到來,即便不是新政派和江南守舊派,也會是其它派系。

 說到底,大明過於強大,而過於強大的王朝往往是滅亡於內部。

 “以你的聰明勁,不應該連這種都想不明白,你只是沒把心思放在這上面罷了。”

 王瑄看著江淮,心裡不免對他多出幾分喜歡:“我有意將我侄女許配給你,你意下如何?”

 王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江淮聞言心裡一咯噔,腦中不免浮現昔年的那嬌俏少女。

 瞧著他的模樣,王瑄輕笑道:“我知道你和那齊家小娘子的事情。”

 “只不過對於這件事,你聽我一句勸,你這樣的人,娶一個帶孩子的女人可不是什麼好事,更何況那小娘子與他的夫君尚未和離。”

 “你強行與她沾染關係,到頭來反倒是害了她……”

 “我……”江淮想說什麼,王瑄卻搖頭道:

 “好了,我說的這件事你回去好好想想,我那侄女小你八歲,如今不過十四,有的是時間等你。”

 “學生告退……”得到准許,江淮起身退出大帳,眉宇緊皺間走出了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