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472章 瓦剌西遷

 第472章 瓦剌西遷

 “駕…駕……”

 遼闊草原上,當數百騎兵從東方策馬而來,不多時他們便越過丘陵來到了一處河谷。

 河谷中,近萬頂帳篷在此地駐紮,上萬人來來往往。

 不同的是,這裡的人並非是牧民,而是身穿甲冑的男丁。

 數百騎衝入營盤,向著大帳趕去,不多時抵達後,領頭的千戶翻身下馬走入大帳之中。

 足以容納數十人的大帳內盤坐著綽羅斯氏的貴族們,其中主位坐著四十幾歲的馬哈木,在他的身旁還坐著已經長大的脫歡。

 千戶走入帳內,抱胸下跪道:“太師,東邊的消息沒有出錯,明軍確實已經在北上海喇兒的路上,海喇兒已經集結了數萬兵馬。”

 “我們沒能抓到舌頭,但從這次的規模來看,明軍數量恐怕不會少於五萬。”

 千戶官說完,帳內貴族們紛紛緊張起來,馬哈木的臉色也並不好看。

 “五萬……”馬哈木呢喃著,最後說道:“按照上次的情況來說,五萬明軍頂多能護送一萬人抵達漠西,而他們不會用這麼點兵力來彰顯武力。”

 故此,藉助大明的力量來削弱馬哈木,這是他們所想的,也是朱棣自信他們不會參加的原因。

 “西遷到哪去?”坐在馬哈木身旁的脫歡詢問自家父親,畢竟現在的東察合臺汗國也在參與圍剿他們。

 見狀,馬哈木也解釋了一番。

 一路北上,朱瞻壑的領兵數量從一開始侷促的帶領百餘人,到現在侷促的帶領五百人,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被他運用在現實中,領兵的水平算不上高,但也算中規中矩。

 馬哈木做出一番分析,但並未減輕綽羅斯貴族們的擔心。

 若是太平和把禿孛羅是疑兵之計,實際上已經和馬哈木勾搭上,那也夠明軍喝一壺了。

 “冷總比被重創要好,如果明軍遲遲不走,那我們便向西吞併吉利吉思、克烈亦惕、貼良古惕它們。”

 與此同時,明軍的大部隊已經在海喇兒集結,身為主帥的朱棣也率領在京的一萬騎兵和兩萬輔兵抵達了海喇兒。

 “太平和把禿孛羅這兩個傢伙按兵不動,看樣子是大明給他們許諾了些什麼東西,不然他們不會那麼老實。”

 很快,綽羅斯部就開始了拔營,並開始集結部眾牛羊向西北遷徙。

 馬哈木所說的這幾個部落是蒙古帝國時期的森林諸部,儘管他們大部分都被蒙古軍隊帶走融入,但還是有少量人在當地繼續生活。

 如果明軍想要追擊他們,就需要行軍四千裡左右才能追上他們。

 在他的印象裡,許多人都說漠北苦寒,難以種植糧食,如今看來倒也不是這樣。

 他們不是馬哈木,馬哈木在這幾場戰事中俘獲了不少韃靼部俘虜,故此實力增長,但太平和把禿孛羅在與韃靼的這兩場戰事中損失慘重,本部兵馬不過萬餘人。

 見馬哈木這麼說,眾人也沒有什麼意見,畢竟一場寒冬或許會導致綽羅斯數千人和牛羊死去,但一場與明軍的戰事卻有可能導致他們滅族。

 “這麼遠,會不會太冷了?”

 海喇兒城外,在軍隊被朱能指揮進入營盤休整的時候,護衛朱棣來到營盤外的朱瞻壑用馬鞭指著海喇兒城外的數萬畝耕地詢問。

 想到這裡,馬哈木開口道:“下令拔營,諸部準備西遷。”

 “後來鄭和他們帶回新作物,加上太學弄出了抽水機,所以這裡的作物才豐富起來。”

 兩相抉擇下,只要不傻都知道該怎麼做。

 “爺爺,這就是海喇兒城?這城外不是可以種糧食嗎?”

 脫歡緊皺眉頭,畢竟山巒以北的地方寒冷無比,非一般人能居住,牛羊更不用說。

 “本來就可以種,不過是成本大小而已。”

 “他們不動,僅憑我們手上的兩萬多騎兵,絕不是明軍的對手。”

 “現在他們的兵馬還在集結,看樣子到最後不會少於八萬人,能護衛前往前線的人應該在兩三萬左右。”

 如果大明不對付馬哈木,那馬哈木興許會在吞併韃靼後調轉馬頭對他們下手。

 反正他麾下五百人的大小事宜他都能處理,就是不如朱瞻基速度快罷了。

 簡單來說,盆蘭州比他們上次與朱棣遭遇的地方還偏向西北一千五百里。

 “用抽水機抽水澆灌土地,這些作物才能長得如此之好。”

 朱棣說了一個繞口令,同時將目光投向營盤。

 當然,這種可能性不大,朱棣並不認為太平和把禿孛羅有這樣的膽量。

 八萬人聚集的營盤規模宏大,看似很多,但等大軍抵達漠西,這八萬人恐怕只能剩下兩萬了。

 馬哈木已經清楚己方和明軍實力差距,故此他並不認為自己是明軍的對手。

 朱棣一身鴛鴦戰襖,他用馬鞭指著城外的土地說道:

 “你們看到的這些有小麥、大豆、玉米、紅薯、土豆等各種作物,在之前這裡並沒有那麼豐富的作物,僅有小麥和大豆。”

 如果能吞併他們,那自然可以獲得不少糧食來幫助他們渡過寒冬。

 “可以這麼想,但不能真的這麼想。”

 “西南走不了,只有向西北進發,自然是西遷盆蘭州(阿巴坎)。”

 朱棣解釋了一番,身旁的朱瞻基聞言詢問道:“若是這麼說,那有了抽水機後,豈不是可以一路耕種向西而去?”

 “會有這麼一天的!”朱棣斬釘截鐵,朱瞻壑也輕笑道:

 “屆時,整個漠北就是朝廷的疆域之內了,這瓦剌小丑這次見我天軍來,恐怕不敢與之交戰便要退走。”

 近兩個月的路途讓朱瞻壑與朱瞻基變得黢黑,他們負責朱棣的護衛工作,手中握有一千騎兵,兩人各分五百。

 馬哈木說出一個地名,這個地名別說漢人,就是瓦剌人自己都很少涉及。

 “三日後出征,你們倆小子好好準備吧……駕!”

 朱棣交代一聲便抖動馬韁,向著遠方的策馬而去。

 或許只有在草原策馬的時候,他才能找回那個曾經年輕的燕王。

 “爺爺,等等我!”

 朱瞻壑抖動馬韁,朱瞻基也一言不發跟上,爺孫三人身影漸漸遠去。

 三日後,八萬大軍拔營向西,阿力臺率領萬餘韃靼騎兵作為大軍先鋒,一路搜尋馬哈木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