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461章 永樂十七年


 “噼裡啪啦——”

 鞭炮作響,硝煙繚繞,隨著鞭炮與硝煙出現,大明朝的百姓也跨入了永樂十七年。

 在這樣的日子裡,百姓們自然要吃上一頓好的,以此來慶祝新年,懷安縣的百姓也不例外。

 自天下屯衛裁撤合併為縣鎮,大明的縣城便多了近二百餘個。

 懷安縣曾經只是山西北部邊塞的一個衛所,如今與四方的衛所合併後,卻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縣城。

 由於有燕然都司和開平衛庇護,曾經邊塞的此地,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為了內地。

 一個安穩的環境,讓當地改為民戶的軍戶們能安安心心繁衍,但繁衍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環境上的問題。

 被群山環繞的懷安縣,曾經還可以偶爾看到山上那稀少的樹木,然而隨著當地人口不斷增加,柴火需求不斷增加,成材的樹木彷彿成為了這片土地上的稀有物種,難以尋覓。

 距離懷安縣最近的樹林在南邊四十餘里外,而這樣的距離,足夠樵夫來往三日。

 正因如此,一擔百斤柴火在懷安縣,完全可以賣到每擔六十文的高價。

 許多百姓無奈,只能冷水將米泡發來吃,亦或者煮一頓米飯,分好幾日來吃。

 若是米飯放久生硬了,那也沒有辦法,平日裡只能忍忍。

 在新年正旦的日子裡,即便是最為貧苦的百姓,也需要吃一頓熱飯,因此爭搶柴火就成為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戲碼。

 一些樵夫租借了馬車,帶著數百斤柴火出現,瞬間便被搶購一空。

 搶不到木柴的百姓,只能硬著頭皮進城購買高價煤炭。

 不過讓人驚訝的是,以往七十文每擔的煤炭,如今居然降價了。

 “掌事,你這牌子是不是寫錯了,煤炭怎麼可能每擔六十文?”

 “對啊,莫不是想等成交時坑害我等!”

 “一定是,煤炭怎麼可能比木柴還便宜?”

 “對啊對啊……”

 懷安縣內的主幹道上,數十名百姓的討論聲吸引了四周行人的注意力,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官營百貨】的店鋪上。

 站在那店鋪臺階上,一名四旬掌事對四周人作揖道:

 “官營的煤價,不存在糊弄百姓這一說。”

 “這煤價之所以降,據聞是南邊開採的煤礦便宜了,加上朝廷有政策便宜賣煤來禁止百姓砍伐樹木,因此才會有這每擔六十文的煤炭。”

 “真的?!”聽到掌事的話,原本還持有懷疑態度的百姓立馬一改態度,紛紛掏出錢來購買煤炭。

 由於擔心煤炭過後就會漲價,因此他們能買多少便買多少。

 一時間,【官營百貨】店鋪前人頭攢動,只是半個時辰不到,便將今日運抵的二百擔煤炭賣的一乾二淨。

 沒買到煤炭的百姓,紛紛詢問明日煤炭什麼時候運抵,價錢是否還是每擔六十文。

 掌事聞言,連忙說自己也不清楚,以此讓許多百姓敗興離去。

 至於那些搶到煤炭的百姓,他們則是高高興興的揹著煤炭回家。

 一擔煤炭,足夠他們燒兩個月的飯菜了。

 兩個月不用吃冷飯,這樣的事情,想想都令人忍不住發出傻笑。

 類似這樣的場景,普遍出現在了山西及北直隸地區,而這一切則是因為生產力的提高。

 在百姓們高高興興過新年的時候,就連作為工業基地的房山工業城區也難得放了半個月假期。

 大朝會剛剛結束,朱高煦便騎馬與朱棣來到了這處大明未來的工業城區。

 周長十二里的丈許矮牆將整個工業區包圍起來,由於休假,因此城區內並沒有什麼機器的嘈雜聲。

 走入城區之中,佔地五千畝的工業區內,大部分土地都裸露在地表,十分難看。

 城區之中,為數不多的建築是兵營和工人宿舍,以及成片的工廠。

 “房山工業區目前有三座工廠,最大的工廠是製作機器零件和組裝,另外兩座就是抽水機和蒸汽機船兩個工廠,全年能產出二十輛蒸汽機車,以及五百三十臺抽水機。”

 比較去年的年產五百臺,工業區實際運行後,產量比起預估的要高出不少。

 朱高煦帶著朱棣走入工廠參觀,而朱棣也著實想不到,這些鋼鐵巨獸在人操作下運轉起來的模樣。

 工廠的主事和掌事們親自動手,為朱棣與朱高煦展示瞭如何製作一根螺母。

 在他們的操作下,全金屬製造的精密螺絲車床,在蒸汽機的工作下開始運轉,配合車床,工業所需要的螺帽和螺栓在緩慢生產,速度很慢,但已經可以保證標準化生產。

 “這些東西能自己動,全靠水和煤炭,那你這個工廠每年需要消耗多少煤炭和水?”

 朱棣拿著車床製作出來的螺絲仔細打量,口中也提出了疑問。

 “每天消耗四十噸煤炭,正因如此才會把工業區放在房山。”

 “至於水,北直隸的水資源十分豐富,不

用擔心。”

 朱高煦解釋了一番,而朱棣也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這個時代的河北雖然因為氣候環境,降雨量不如後世的河北那麼大,但問題在於這個時代的河北人口也不如後世那麼多。

 後世河北大地人口接近一億一千萬,而當下的河北僅有不足四百萬。

 單單說人均水資源這塊,這個時代的北直隸是後世河北的近三十倍。

 至於所謂的溫室效應,朱高煦恨不得多來點溫室效應。

 如果可以,他甚至希望全球上升兩度,這樣他就不用擔心小冰期了。

 只可惜,相比較自然,人的力量著實太小了,這種事情根本無法實現。

 “這東西如果拿去製作兵器,恐怕生產速度也不會慢吧?”

 朱棣看到這些機器製作螺絲的場景後,第一反應就是將其用作軍工。

 對此,朱高煦也點頭道:“軍械局裡面已經開始設計適合的車床,等火炮可以批量生產的時候,軍校之中的彈道學也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朱高煦雖然這麼說,但他並不認為軍械局可以很快用上軍工車床。

 他們是直接弄出來了蒸汽機,可與蒸汽機相關的許多行業發明他們卻沒有發明出來,只能不斷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