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456章 工業展開


 “唱聲……”

 “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高煦抵達北京的第二天,來不及休息,朱棣便拉著他開始了父子二人在北京的第一場朝會。

 在群臣推金山倒玉柱的跪拜唱禮中,朱高煦依舊穿著圓領袍,而殿上的群臣除了熟悉的六部尚書外,便是朱高煦多年未見的朱能、楊展、陳恭、王聰、王忠、李失、李察等人了。

 “新政推行如何?”

 朱棣坐在金臺上,開口詢問當下新政推行情況。

 聞言,戶部尚書郭資站出來作揖道:“回陛下,湖廣、廣東、福建、雲南都在推行新政,部份州府的《黃冊》與《魚鱗圖冊》已經更新。”

 “以戶部估計,大概明年的這個時候,國朝兩京十四布政使司就能完成新政推行。”

 “此外,當下國朝人口約在八千八百萬左右,耕地六億八千萬左右。”

 郭資畢恭畢敬的將自己的預估給說了出來,坐在高臺上的朱棣聞言滿意頷首。

 從洪武十四年的六千萬人口,到如今的八千八百萬人口,三十五年時間裡,人口增長近一半,雖然其中大部分是隱戶,但清查丈量出來的卻是他朱棣。

 這份功勞,不管怎麼算,都得算在他朱棣的頭上。

 面對這份功勞,朱棣已經十分滿意了,因此他也說起了這次朝會他想做的事情。

 “朕在位一十六年,今老且病,久欲閒退,此事斷自朕心,非由臣下開陳,卿等當悉力以輔嗣君,開創太平盛世……”

 “陛下不可啊!”

 “父皇三思……”

 忽的,朱棣突然開始藉口自己老邁生病來表示退位,群臣與朱高煦雖然早有準備,但還是被他這樣的舉動嚇了一跳。

 朱高煦原本以為朱棣會等到年末再討論退位的事情,卻不想他突然就要退位了。

 大明宮都還沒建好,他現在就玩退位,那兩父子的住處也成一個問題。

 “陛下……”

 群臣站出來紛紛勸諫朱棣,畢竟朱棣根本就沒有一絲老邁的模樣,五十六歲的他別說什麼老邁生病,就連白頭髮都不見多少。

 這種年紀突然說要退位,任誰都不敢直接同意。

 “父皇雖五十有六,但步履仗食如壯年時,何來疾病之說,請父皇勿要再議此言!”

 不管是做戲還是真心,朱高煦都不準備一口氣就答應朱棣的退位,不然旁人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他逼朱棣退位呢。

 “這……唉……好吧!”

 朱棣一副無奈的表情,心裡有些遺憾,卻也有些高興。

 遺憾在於朱高煦沒直接應下,高興在於不管是朱高煦是做戲還是真心,他畢竟表達了自己的心意。

 “太子,趙王與漢王到何處了?”

 剛剛結束退位的話題,朱棣便把話題引向了朱高熾和朱高燧。

 從去歲開始,朱棣便想著在退位前見見這兩個兒子,到如今大半年過去還沒見到,這主要是朱高燧患上風寒不能出遠門,而朱高熾那邊,雲南改土歸流引發動亂,為了安全起見沒立馬讓他出發。

 如今烏蒙山和大雪山的囉囉已經被瞿能招撫下山,朱高熾出雲南的路也安全許多,因此朱高熾也早早在五百護衛下北上。

 至於朱高燧也休養了一個月,與朱高熾在武昌會面,共同乘舟船北上。

 “大哥與三弟已經抵達九江,大約一個月後便能抵達北京。”

 “好好……”

 朱高煦回答了朱棣問題,朱棣也叫了幾聲好,隨後詢問道:“他們二人居住何處?”

 “居住十王坊,距皇城不過二三里。”朱高煦交代著,十王坊是他設計的藩王入京落腳處。

 雖然名字叫做十王坊,但其中卻有三十六座府邸,每座府邸佔地十八畝五分地,有宮殿十餘座,屋舍數百間。

 除了府邸外,還有宗祠一所,裡面存放各王府牌匾。

 也就是說,不管日後藩王數量,只要進入十王坊,隨意挑選一座空閒的府邸,掛上牌匾就足夠。

 當下大明有洪武冊封藩王二十位,永樂冊封藩王二位。

 若是朱高煦即位,那藩王數量大概會超過三十位,畢竟他才三十六,但已經有七個男嗣了。

 只是對於藩王和宗室增長,朱高煦個人卻並不擔心和在意。

 以他之前定下的規矩,不管藩王旁系下有多少宗室,朝廷通通只給一萬五千貫,郡王只給三千貫。

 郡王以下一概不管,而且郡王也不能世襲罔替,而是隻能冊封一代人,至於其它宗室則是出五服便剔除玉碟。

 按照明末的情況來說,活到明末的親王不過三十二位,郡王六百餘位,宗室二十餘萬。

 如果執行朱高煦這套,即便親王翻倍,但郡王最多三百多人,至於宗室則是可以參考嘉靖年間剔除五服外宗室的情況,一下子只剩下不到三萬。

 也就是說,在同等的人口增長情況下,大明宗室五服內的數量從嘉靖

年間開始就一直維持在三萬人左右。

 在朱高煦這套辦法下,宗室玉碟記載的宗室不會超過三萬人,而且朝廷只需要應付親王、郡王和公主、郡主就足夠。

 即便發展到明末的數量,朝天每年支給的俸祿也不過二百餘萬貫。

 至於其它宗室的俸祿,則是全靠這些藩王支給,與朝廷無關。

 況且對於宗室問題來說,宗室的問題不是俸祿問題,而是地方問題。

 大量的藩王聚集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不僅限制了地方發展,還參與了土地兼併的戲碼,而地方官員雖然總是彈劾他們,但皇帝卻沒有嚴懲這群人,問題也就無法解決。

 針對這個問題,朱高煦給出的《宗規》便是針對宗室的律法,就頒佈的過去幾年時間來看,就連齊王這種混賬都在捱了板子後不敢輕犯,更別提其它了。

 另外與歷史上朱棣的冊封不同,朱高煦的改封藩王,無疑把藩王冊封到了人口稀少的地方,這麼一來對大明內部的危害就減少了許多。

 就陝西、四川、湖廣、兩廣、雲南這些地方來說,藩王如果能生幾十萬人,朱高煦反而會拍手叫好。

 這套手段,也是老朱玩過的。

 按照老朱冊封塞王的手段,只要塞王之中不出現朱棣這樣的強人,那塞王在邊塞繁衍的人口越多,對邊塞的經濟幫助也就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