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432章 皇明宗規


 “嗚嗚嗚——”

 “吵死了!”

 八月的春閨時分,山水一絕的桂林府中,坐在衙門內一身官員常服的解縉忍不住暗罵。

 那號角聲是城內軍隊集結訓練的聲音,每日都把喜歡清閒的解縉吵鬧不行。

 當然,除了軍隊外,充滿忙碌的廣西布政使司衙門也讓他尤為不喜。

 自西南諸將前往南京述職,與朱高煦討論瞭如何對廣西土司平叛後,整個西南便開始運轉起來。

 **、交趾兩大糧倉對雲南、貴州、廣西不斷輸送糧食,各地兵馬也抽調進入廣西。

 眼下,整個廣西境內兵馬已經有十二萬之多,擔心民夫不足的沐春等人,還從貴州、交趾、雲南、廣東、湖廣徵募了六七萬民夫進入廣西。

 當然,這點民夫數量根本不足以維護大軍。

 因為西南挽馬不足,因此徵募民夫便是廣西布政使司的頭等大事。

 除此之外,雲南、廣西、廣東、交趾等官員還得忙於橡膠樹的種植。

 橡膠樹的壽命一般是二十五到三十年,通常來說種植兩到三年後即可開始割膠,但最佳割膠時間通常是在六到七年左右。

 作為未來大明最重要的基礎材料之一,朱高煦自然要提早佈置橡膠樹的播種,而橡膠樹也將成為大明熱帶地區百姓的一項重要收入。

 當下,西南各省主要是督促交趾的長山戰俘開墾荒地。

 平原上的荒地會被開墾成耕地,丘陵山地的荒地則是會被開闢成未來的橡膠樹林。

 對於各類新作物的推廣,朱高煦選擇的是官府率先耕種,讓四周百姓看到足夠的經濟效益後,百姓自然會爭先效仿。

 這樣做的壞處是速度太慢,但好處就是不會折騰百姓。

 他的想法很好,但對於解縉來說卻有些折騰。

 督促長山蠻、交趾敗軍戰俘開墾荒地無疑是一件無聊且費心力的事情。

 解縉就分到了這樣的一件事,不過以他的身份,他並不需要前往當地視察,只需要坐在衙門內吃著美味佳餚,遙控指揮就足夠。

 但即便如此,解縉還是覺得十分麻煩。

 忽的,他站了起來,與他共事的幾名官員紛紛起身作揖:“解參議。”

 “我身體不適,告假半個月。”解縉對眾人開口,隨後便走出了衙門。

 瞧著他那模樣,幾名官員面面相覷,而走出衙門的解縉,剛好碰上了兩道熟悉身影。

 不過他貴人多忘事,只是看了幾眼,便徑直走了出去。

 “那不是解參議?”

 “嗯是他。”

 站在衙門門口,瞧著走上馬車遠走的解縉,趙軌與徐碩輕聲交流,目光中透露出幾分明目張膽的不屑。

 眼下已經是永樂十一年,經過三年多的考核,徐碩與趙軌紛紛被拔擢。

 在蹇義的舉薦,以及亦失哈的操作下,他們如願來到了被視作更加艱苦的廣西,並擔任布政使司左參議,以及桂林知府。

 也就是說,徐碩與解縉同品同級,但這並不是好消息。

 布政使司的左右參議,往往需要做督糧道的工作,所謂督糧道便是負責徵收田賦的衙門,正常來說是一名參政和參議兼管。

 由於事情繁多,因此偶爾還需要左右參議共同協理才能解決,不過指望解縉,倒不如讓徐碩指望一下趙軌。

 “班值時間,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哼!”

 趙軌冷哼一聲,徐碩也臉色不好看,搖頭之後走入了衙門之中。

 他們到任已經三個月,過去三個月沒少幫解縉擦屁股。

 當然,這個屁股也不是白擦,因為解縉的所作所為都被他們上奏了春和殿。

 在他們看來,解縉的好日子已經不久了,現在就等他犯一個大錯,屆時就能牽連出一個龐大的江左了。

 想到這裡,二人加快了腳步,而身處千里之外的朱高煦卻並沒有將目光放在解縉身上。

 此刻的他,正在“古今典籍館”內,欣賞著徹底敲錘定下的《永樂大典》。

 “全書僅目錄便有六十七卷,共計兩萬三千四百餘卷,一萬二千餘冊,約三億九千餘萬字,集天文、地誌、經、史、子、集,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等古今圖書八千七百二十六種,涵蓋了我中原上萬年來倖存而下的書籍。”

 古今典籍館內,身穿一身黑袍的姚廣孝與朱高煦大略解釋著《永樂大典》的情況。

 比起歷史上原本的《永樂大典》,擺在朱高煦他們面前的《永樂大典》無疑收錄了更多的書籍。

 除了市面上流通的各種文化、技藝書籍外,還有這麼多年來新政教育推廣下的新書籍、新內容也被收錄其中。

 當然,這其中最被朱高煦所關注的,還是他夾帶私貨的一些內容。

 僅是《山海經》中的《大荒東經》、《海內東經》等內容,便被夾帶了大約數千字的私貨。

 看似不多,但對於字數本就

不多的山海經來說,數千字足以改寫一篇歷史,更不用說朱高煦讓人總結的《古唐書》、《虞書》《夏書》、《商書》等唐虞夏商四朝古書了。

 他讓人將這四個先秦時期的史料按照時代編撰,然後再在其中摻雜私貨。

 光是《古唐書》一書,便已經將華夏曆史推到了堯帝時期,而再往前的便是《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等書殘卷。

 這些書籍,都是記載了三皇五帝時期史料和一些鬼神之類的書籍,明確記載在了《左傳》之中,就連《漢書》中也有記載,但卻在歷史長河中被自然、人為所磨滅遺失。

 他們被人為所篡改、磨滅,朱高煦也人為的將它們重新揭露在這個世界上。

 上面所記載的事情,與《左傳》、《史記》、《尚書》所記載的出入不大,但內容之中會增添許多小插曲,例如北洲、東洲之民的事情。

 這事情搞好了,加上日後歐洲與東洲的矛盾,那大明絕對可以舒舒服服的在大明洋三角貿易上賺的盆滿缽滿,通過文化、商品來慢慢同化當地的民族。

 想到這裡,朱高煦合上了記載著《三墳五典》的內容,將書籍放回書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