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418章 大航海到來


 “日本的幕府不過三天就被滅亡了嗎?”

 海浪拍打間,一座濱海城池的馬道上,身穿大明郡王服飾的四旬男子面容惆悵。

 朝鮮被倭寇騷擾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高麗時期就已經開始,正因如此,高麗才會參加了兩次元日戰爭。

 然而兩次元日戰爭並未取得勝利,反而使高麗損失慘重,兩國關係也高度惡化。

 “用黃金來做貿易,然後帶過國內,你覺得可行嗎?”

 “回殿下,是真的,臣親眼所見。”權向善也知道朝鮮現在的困局,如果能從崑崙獲取足夠的黃金,並將其通過貿易轉化為銅錢,那就能極大的緩解當下的錢荒問題。

 作為隨行下西洋的朝鮮使臣,禮曹的權向善是李芳遠挑選出來的合格人選。

 “殿下千歲!”

 至於歐洲,此刻的他們還在碎片化,平淡的進行文藝復興,英法兩個國家還沉浸在百年廝殺中。

 他倒是為林粟挺高興的,要知道現在燧發槍還沒裝備山西行都司的兵馬,率領兩千騎兵追擊五千瓦剌騎兵,還能打出六百餘級的戰果,已經十分不錯了。

 波斯之戰中,權向善雖然沒有跟隨明軍上戰場,但卻會在戰後去觀摩戰場。

 “兒臣不請自來,望父親不要見怪。”

 “你讓權向善來見寡人。”

 朱高煦轉身向龍江船廠大門走去,邊走邊問。

 除了他們,還有朱棣每次北征都喜歡帶著的渤海四將,李失、李赤、李察、李齊四人。

 “好,那就調吳高出鎮山西、陳懋出鎮北平、劉真出鎮大寧。”

 李芳遠心情沉重,不由得想到了當初的東海府之爭。

 “噔!噔!噔……”

 保持一定的武力和利用價值,才是朝鮮的生存之道。

 除了這裡,還有杭州、松江、福州、泉州、登州、定遼等七個大型造船廠。

 “只可惜伱身邊那個林粟脫不開身,不然我倒是想要帶他參加此次北征。”

 李芳遠沒有點名和誰做貿易,但門樓之內眾人都十分清楚。

 “俺還沒死呢,你們這群直娘賊!”

 朱高煦笑著作揖行禮,朱棣瞧見他興致缺缺,左右掃視了一眼自己召集來的諸將,瞧著他們目光都時不時看向朱高煦,朱棣便有些吃醋。

 強大的日不落西班牙,此刻還未統一。

 李芳遠吩咐一句,便走到了不遠處的城門樓內休息。

 十個五千料以上的超大型船塢,二十個三千料的大型船塢,以及五十個兩千料以上的普通型船塢,在職船工四千七百餘人。

 尤其是足利義滿向大明稱臣後,沿海倭寇更是成為了傳說。

 “到時候俺們去了忽蘭忽失……”

 廣西的水驛、馬驛四通八達,大部分從漢唐就開始修建,宋元加固後,又經大明擴寬,當地道路並不算崎嶇困難。

 即便已經是寒冬,可龍江船廠內人頭攢動,一些從遼東、雲貴、琉球拉來的木料,一船船地在碼頭卸載。

 朱棣在心底暗罵,朱高煦也趁此機會掃視了殿內諸將。

 “關西和關東的各國都表現得十分激動,並決意要查出兇手。”

 想到這裡,朱高煦臉上不免掛上一抹笑容。

 如果要說中央干涉,那貴州更是落後了上千年,這點從兩省的驛道就能看出。

 一旦朝鮮武備鬆弛、內政紛亂的現象暴露出來,即便當下的朱棣和朱高煦不想搭理朝鮮,卻也難保大明後世君王不會對朝鮮感興趣。

 整個廣西,除了柳州以西,思恩以北的地區地理比較複雜,其它地方已經開發十分成熟,只是限制於人口不足和中央投入力度不大才沒能發展起來。

 沐春、沐晟調不出,李景隆朱棣嫌膈應,剩下一個王瑄還在經營滇西,朱棣根本不會挑這三人。

 不過此刻的朱棣並非是一個人理政,也並非是理文政,而是武政。

 面對未知的東洋航道,胡綸頭疼道:“日本局勢還不明朗,平江侯他們暫時還不能返回,如果拖到四月以後,即便他們回來再出發,也會比計劃落後一個月。”

 雖然貴州比廣西更內陸,但漢人開發廣西的時間卻比貴州早了數百年。

 “殿下,現在我們該怎麼做?”

 “平江侯按照您的吩咐,隱晦提醒了足利義嗣。”

 朱高煦回覆胡綸,同時說道:“等沐春他們收尾返回南京,剛好我也可以討論對廣西改土歸流的事情了。”

 胡綸解釋完後,不由詢問道:“殿下,若是關東和關西真的為了天皇的位置和足利義嗣爭鬥,那我們要出兵嗎?”

 他應該慶幸自己為了獲得大明承認,將軍隊從東海府撤軍,不然兩邊一旦發生衝突,朝鮮恐怕會在很短的時間之中慘遭覆滅。

 “俺召了張輔、張純、徐晟三人回京述職,準備帶著他們和殿內的諸將北征。”

 站在一座超大型船塢面前,朱高煦看

著手中的情報,點頭之餘忍不住詢問起來。

 四年後,哥倫布獲得西班牙王后的支持,西航發現新大陸。

 對於只有三四百萬人口的朝鮮來說,十幾萬貫銅錢就足夠緩解國內錢荒了。

 顯然,朱棣知道殿內這群人都是突擊類的勇將,不太適合節制三軍,所以才會和朱高煦解釋。

 “是,臣告退……”

 眺望大海,李芳遠也沒有著急回答,而是等待片刻後才說道:

 這次下西洋和下東洋的任務一旦結束,不僅能發現南邊的南洲(澳洲),還能一舉完成環繞航行地球一圈的豐功偉績。

 胡綸作揖應下,朱高煦也坐上了步輿,在搖晃之中來到了西角門樓,瞧見了裡面理政的朱棣。

 安平侯李遠、武城侯王聰、靖安侯王忠、同慶侯火真、安遠侯柳真……

 正因如此,大明的遠洋貿易如火如荼進行之後,受其影響最深的朝鮮自然會跟著效仿。

 那樣的畫面,一定很有趣。

 因此在抵達木骨都束後,鄭和艦隊的規模便會縮減一半,真正能抵達東洲的也只有這一半人。

 他永遠忘不了那被炮彈打得四分五裂的屍體,尤其是被視為國之重器的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