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404章 怨種父子


 “天下古今事物散載諸書,篇帙浩穰,不易檢閱。朕欲悉採各書所載事物類聚之,而統之以韻,庶幾考索之便,如探囊取物爾……”

 “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修輯一書,毋厭浩繁。”

 “今敕命太子少師姚廣孝,殿閣大學士解縉、禮部尚書送禮監修,及侍郎孫鋮重修。”

 永樂九年八月中旬,隨著朱棣的聖旨在西角門宣讀,沒有任何預兆,朱棣突然下達了他念想了近十年的修書工作。

 動作之快,便是連在春和殿理政的朱高煦都沒反應過來,旨意便已經下達。

 因此,當朱高煦急匆匆趕到西角門的時候,朱棣早已腳底抹油,溜回了几筵殿。

 等朱高煦趕到几筵殿的時候,便見到了抱著自家孃親梓宮,肩膀一聳一聳的老頭背影。

 “妹子,我今日算是完成了爹生前的一個願望,只希望高煦不要怪罪我啊……”

 朱棣早不說,晚不說,偏偏在朱高煦一隻腳跨入几筵殿的時候說出了這句話,很難不讓人瞎想。

 “您怎麼又扯到我爺爺身上去了?”

 朱高煦無奈的瞧著假哭的朱棣背影,只是等朱棣回頭,他這才看到了朱棣眼角的淚花。

 “真哭了?”

 朱高煦愣了下,湊上前瞧了瞧,朱棣卻連忙擦了擦眼角:“風大,迷了眼睛……”

 “風?”朱高煦看了看一副靈堂模樣的几筵殿,所有的東西都安靜的掛著,紋絲不動。

 “老二啊,你得成全我和你爺爺,爹知道沒和你打招呼,這事情不好,不過這修書也廢不了多少錢。”

 “況且有孫鋮監督著,你放心,爹不會弄得太大的。”

 當朱棣一開口,朱高煦就已經猜到了這老頭想說什麼,他太熟悉這廝了。

 果然,聽完他所說的這些話,朱高煦白了他一眼:“我爺爺怎麼又扯進來了?”

 “您要是閒著沒事,扯到我爺爺身上,等明天我就去孝陵給爺爺奶奶磕頭,讓老人家從

 “誒!沒大沒小的!”朱棣急了,他是真的怕老朱。

 反應過來後,他又揹負雙手,看著徐皇后的梓宮道:“爹可沒有瞎說,你爺爺生前確實想弄一部質量上佳的《類書》。”

 “況且當年你也答應了我,說永樂九年便修書,這大半年都過去了,你那邊一點動靜都沒有,我不親自下旨,你還準備拖到什麼時候去?”

 說著說著,朱棣似乎底氣都足了不少,雙手叉腰,眉頭微皺:“我說太子爺,伱是不是瞧我老了,準備讓我學學唐高祖、宋孝宗啊?”

 唐高祖,宋孝宗,這兩人可以說是被動退位和主動退位的典範。

 不同的是,前者被動退位,但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後者雖然是主動退位,但生活卻因為兒子不孝而過得鬱鬱寡歡。

 朱棣這話,頗有幾分質問的意思,不過朱高煦更直接:“那您為何不說兩宋的高宗與徽宗?”

 宋高宗趙構,儘管也是主動退位,可趙構並非不理朝政,可以說是以太上皇身份干涉朝政最出名的皇帝之一,僅次於處處限制宋欽宗的宋徽宗。

 不同的是高宗與孝宗還算是父慈子孝,徽宗和欽宗就鬧得有點僵了。

 朱高煦在反問朱棣,他是想父慈子孝,還是想父子反目。

 朱棣被朱高煦這麼質問,雖說有些下不來臺,但還是能聽出朱高煦的意思。

 朱高煦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讓自己別總是舉那些父子關係的例子,也就是說朱高煦是想和自己好好處關係的。

 得到了朱高煦的態度,朱棣也就放鬆了些。

 他坐在梓宮旁的地上,伸出手拍了拍身邊的金磚,示意朱高煦坐下說。

 朱高煦也不擔心什麼,乾淨利落的坐在了旁邊,想看看老頭要說什麼。

 “唉……”

 父子二人坐在地上,朱棣長嘆了一口氣:“爹就是不放心……”

 “雖然我知道你乾的不錯,也乾的很好,但我還是不放心。”

 “所以我仔細想過了,下次北征,我把瓦剌好好收拾過後,你也準備準備,準備一下你的即位大典吧。”

 這話一經說出,朱高煦立馬就覺得老頭在畫餅,只是當他看向老頭的時候,他臉上居然罕見的露出了疲憊之色。

 這種表情,是朱高煦與他相處那麼多年都沒看過的。

 他不知道這是不是朱棣因為徐皇后去世消息而陷入的頹靡,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機會。

 他一開始推朱棣上位,而非自己上位,其一是考慮到朱棣的身份更容易壓住局面,其二就是許多事情需要朱棣在前面頂著,他才能在後面慢慢綢繆。

 如今,新政推行已經是大勢所趨,而局面也陷入穩定,那自己需要朱棣做的事情便已經做完了。

 老頭子撈到了功績,而自己撈到了自己想要的局面,自己確實是時候該上位了。


 不過,在此之前,朱高煦還得讓新政再往前一步。

 如果老頭子真的願意退下去做太上皇,那借助編撰《永樂大典》這件事,自己興許可以重創江南文人,因為他們的把柄著實太多了,而老頭也可以幫自己背完這個黑鍋再走。

 想到這裡,朱高煦眯了眯眼睛道:“您既然這麼說,那兒臣也就不瞞著您了。”

 “這個大位置,兒臣也想坐!”

 朱高煦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這讓朱棣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心裡卻有些空落落的。

 老二想坐皇位不奇怪,甚至他一直覺得老二很早就開始想坐皇位,因此他才會疑神疑鬼的。

 現在老二將這件事情說了出來,他也可以憑藉這次談話,將自己的心病給解決。

 只是他儘管已經有了答案,但親耳聽到朱高煦這麼說,他還是有些難受的。

 “兒臣這麼說,就是不想我父子生出間隙,因為當年打下南京的時候,兒臣便與您說過,父子之間沒有什麼不能談的,兒臣也沒什麼好隱瞞的。”

 朱高煦直勾勾的看著朱棣,瞧著他臉色黯淡的同時,也不忘補充道:

 “當然,誠如爹您所說的,兒臣即便要坐這個大位置,也不是如今,而是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