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391章 新年氣象


 “叮鈴…叮鈴……”

 寒冬臘月,隨著牛鈴聲響起,被北方皚皚白雪覆蓋的山川中,一座沿河城鎮突兀出現。

 此地位於渤海安東城與黑水城之間,北邊是小興安嶺,南邊是松花江。

 放在十年前,這裡還只是一個小小的水驛,但伴隨著渤海的不斷開發,以及南方移民的不斷遷入,這個曾經的小小水驛也發展成了松花江水運路上的一個重要城鎮。

 碼頭上,一個掛著“通河鎮”的牌坊代表了集鎮的名字,而這個小小的通河鎮上則是生活著一千餘口人。

 雖然鎮子小,人口少,但該有的東西卻依舊不少。

 一所足以容納百來人學習的官學,一座碼頭集市,還有集鎮四周那得以開墾的近萬畝耕田便是集鎮的所有。

 在這寒冬中,許多農家孩子已經放假,當下的他們起床後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前往自己的石砌牛圈裡清理糞便,將乾草切割後倒入牛槽中。

 在渤海,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兩頭耕牛,一公一母。

 不過這些耕牛並不屬於他們,而是屬於朝廷。

 只有耕牛生下四頭牛犢後,這兩頭牛才屬於他們。

 即便如此,渤海的百姓們也十分滿意,畢竟現在的日子是他們曾經可望不可及的。

 十三歲的少年郎餵了馬料,隨意擦了擦臉上汗水後,便走出了溫暖而異味十足的牛圈。

 他走回了院裡,清掃了積雪後便見到了穿著大棉襖,激動從碼頭走來的一個婦女。

 “娘,你什麼時候出去的?”

 少年郎詫異詢問,那婦女見自家孩子已經起床,連忙加快腳步。

 “您慢點,路上有冰!”

 少年郎著急的叫嚷著,好在婦女沒有摔倒,而是拿著一份信遞到了少年郎手中:“二郎,你快幫我看看,你大哥寫了什麼。”

 “我們進屋看,在外面都快凍僵了。”

 少年郎扶著婦女入了院子,關好門後才進入了主屋。

 如今的渤海可以說是關外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各地都開採有煤炭、礦石。

 加上木柴資源豐富,因此在官府幫忙修建集鎮後,所有集鎮與農村不管是用夯土修建的院子,還是混凝土修建的院子,基本上主屋和兩間耳房都有單獨的火道與火牆。

 扶著母親進入主屋後,少年郎出來將火道打開,丟出七八根木柴後才合上走回了屋裡。

 屋裡,他的母親坐在正廳主位,主位放著一塊靈位,靈位前有工匠打造的桌椅板凳。

 就這些桌椅板凳的質量與木料來看,少年郎家條件顯然要比普通人家要好,而事實也是如此的。

 少年郎名叫張渤海,主位背後的靈位就是他的父親張九郎。

 張九郎是山東人,在渤海軍打下登州城後入伍成為了一個普通的大頭兵。

 靖難結束後,他雖然沒有立功,但還是被拔擢為小旗官。

 他的死並不壯烈,因為他是死在永樂二年的海上運糧任務中,但即便如此,張渤海他們一家還是得到了應該有的撫卹田和撫卹錢糧。

 由於當時正值山東百姓集體北遷遼東、渤海,加上他的母親張王氏也算是烈屬,因此便被遷往了渤海。

 他們被分配到了安東城,但安東城當時土地緊缺,沒辦法給他們分配那麼多撫卹田,因此變把他們安置到了當時只有幾百人的通海鎮。

 如今七年過去,他們在通海鎮安了家,他大哥也在永樂六年畢業成為了**成都府新都縣下的一名縣吏,每年都會給家裡寫信、寄錢。

 至於張渤海自己也就讀於官學,不過明年他即將畢業,所以他猜測他大哥信裡應該是在說他畢業後的事情。

 “快快快,打開看看你大哥說什麼了。”

 張王氏和所有的母親一樣,在這個只能書信聯繫的時代,遠在千里之外孩子的一份信便是她們最渴望看到的禮物。

 張渤海按照張王氏的要求拆開了信,並將信中內容讀誦道:

 “光陰似箭,歲月易逝,自上次書信,已半年有餘,對母親與二郎,甚是思念。昔年父親……”

 張渤海的大哥叫做張成山,兄弟二人原本的名字很簡單,一個叫張大郎,一個叫做張二郎。

 不過兩兄弟的姓名隨著張九郎在登州府成山衛加入渤海軍,並在兩年時間裡學習文化後進行了更改。

 對於自家父親,張渤海的記憶十分模糊,因此見自家大哥提起當年父親的事情,他雖然有些難過,但也不會哭泣。

 倒是張王氏突然聽到亡夫的那些事情,不由得低頭垂淚。

 張成山已經前往**兩年,如今的他已經在當地娶妻,因此特意寫信回來告訴一聲張王氏。

 此外,張成山還與張王氏和張渤海說起了張渤海畢業之後的事情。

 信中,張成山詢問張渤海是否收到了鎮上中學的招生通知,如果有的話,那不要猶豫,立馬報名,並在開春後帶著母親前往安東府就讀中學。


 家裡的田地反正已經出租給了旁人家耕種,眼下只需要歸還衙門的那兩頭牛就可以前往安東府。

 在信裡,張成山也說了就讀中學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如今朝廷對官學學子的要求越來越高,即便畢業也無法分配到好的差事。

 反正張家家中還有許多積蓄,加上張成山明年也準備以胥吏身份參加科舉,即便不成舉人,也能得到一個童生的身份。

 因此,張渤海不要有太大壓力,可以前往安東府就讀五年中學,日後出來肯定比張成山有前途。

 “中學……”

 張渤海有些不情願,不過張王氏卻連連點頭:“你大哥交代的好,你過些日子挑個時間耕牛還給衙門,然後我們過完年就坐雪橇去安東府租房子。”

 “我有些想去參軍。”面對張王氏的話,張渤海不情願的開口,不過張王氏聞言卻立馬變臉:“參軍不行!”

 “怎麼不行?”張渤海反問張王氏,並對張王氏道:

 “爹他是烈士,我們是烈屬,按照朝廷當初給的條件,我們家這一代可以推舉一個人前往南京就讀國防大學。”

 “娘,這個機會大哥沒用,那就留給我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