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385章 波斯之亂


 “放!”

 “轟轟轟——”

 五月中旬,伴隨著兇猛的炮聲在乾燥的波斯地區作響,一支試圖衝鋒的騎兵幾乎在一瞬間被挫掉了銳氣。

 數千騎兵頂著炮擊前進了百餘步便無奈再度撤退,而他們進攻的目標,便是被奪走兩個多月的忽魯謨斯港。

 在他們敗走的同時,坐鎮後方的烏爾薩懊惱的摔碎了自己手中陶杯。

 “他們的火炮怎麼有這麼多!”

 烏爾薩怒罵,而他之所以敢對明軍發動攻擊,主要是哈里勒給他發來了軍令。

 在馬麻黑死後,烏爾薩毫無疑問轉投了哈里勒這個唯一的蘇丹,同時哈里勒也派遣了五千騎兵前來幫助他。

 然而,面對五千騎兵的衝鋒,明軍卻似乎對整個忽魯謨斯港都佈置了火炮一般,不管烏爾薩從何種方向發起進攻,明軍都能用火炮炮擊試圖進攻的騎兵。

 明軍火炮的威力,遠比帖木兒帝國的火炮威力要大得多。

 為了躲避明軍的火炮,他們只能在三里外整軍,一旦進入二里的範圍就會遭受炮擊。

 “該死的!該死的!”

 站在營地裡的烏爾薩眺望忽魯謨斯港,無能狂怒。

 也在他狂怒的同時,他的身後走來了一隊士兵,而他們之中還有幾個穿著長衫的人。

 “總督,這是從赫拉特前來的幾位中國人,他們自稱效命於沙哈魯總督麾下,特意來為我們解圍。”

 “中國人?”烏爾薩帶著充滿怒意的目光回頭,而被監督的那幾人也掀開了自己的帽子,露出了自己的全貌。

 “我是沙哈魯總督麾下的一名中國人,但我來自大明。”

 風塵僕僕的胡季對烏爾薩介紹自己,烏爾薩卻因為在鄭和、陳瑄手中吃癟的忽視了胡季的打招呼,自顧自坐在旁邊的椅子上:“說說你能幫我什麼?”

 “我能幫您收回忽魯謨斯港。”

 儘管被忽視,胡季也沒有露出什麼不滿,而是輕笑開口。

 “哈哈哈——”

 聽到他的話,烏爾薩與四周的將領們鬨然大笑,烏爾薩笑出了眼淚:“你應該看到了我的軍隊。”

 “我們這裡整整有一萬五千人,但即便如此還是拿不下明軍,甚至還需要時刻防備他們反攻。”

 “請你告訴我,你讓我怎麼相信你所說的這些話?”

 “試試總不會有壞處。”胡季臉上依然掛著微笑,同時也爆料道:“我和明軍陳瑄的兒子陳佐曾經見過一面,儘管當時的我只是一個卑微的行商,但我相信我能用大明百姓的身份與他們交流。”

 “只是交流的話就不用了,我們已經交流過了。”烏爾薩的目光從一開始的詫異到驚喜,再到平靜,顯然不認為那一面之緣能給自己帶來什麼。

 “您只需要告訴我您的需求,至於能不能成功,那由我來想辦法。”胡季繼續開口,而他的自信也讓烏爾薩高看了他一眼。

 思前想後,烏爾薩也不覺得自己會損失什麼,因此開口道:

 “如果你能讓他們退兵,那我會向高貴的蘇丹親口描述你的功績。”

 “不過在此之前,我需要告訴你,他們的訴求是讓我們割讓海上的島嶼,並讓高貴的蘇丹道歉,賠償他們的損失。”

 “這些條件,除了第一條我可以同意外,其它兩條,高貴的蘇丹都不會同意的。”

 烏爾薩給出了自己的底線,胡季聽後回了一禮:“我知道了,您可以等待我的消息。”

 “即便我無法說服他們,也能為您帶來有用的消息。”

 “好的,我期待伱的表現。”烏爾薩拿起一個新的陶杯,給自己倒了一杯葡萄酒。

 他無視了胡季,胡季也不惱怒,而是行禮過後離開了此地,並在眾人的目光下,帶著自己帶來的那幾個人向著忽魯謨斯步行而去。

 不過同的是,他們帶上了一杆長矛,並掛上了大明代表太陽的紅日旗,以及代表月亮的白圓月旗。

 中原王朝歷朝歷代並沒有固定的國旗,所有王朝的旗幟都是複雜繁多的,大明也一樣。

 對於平民來說,他們能用的就是白底的紅日旗,而朝廷才能使用帶有字體的龍紋旗和紅日旗,至於日、月旗,則是儀仗之一的旌旗。

 大明旌旗的複雜,便是連禮部官員都需要翻閱文冊,更別提在這波斯地區了。

 因此,當胡季他們亮出日、月旗的時候,忽魯謨斯明軍陣地沒有展開炮擊,而是等著他們慢慢靠近後,才派出了十餘名騎兵接應。

 “你們是誰,怎麼敢拿朝廷的旌旗?!”

 隔著老遠看到胡季等人的面孔,前來檢查的塘騎便也用官話呵斥。

 胡季見狀作揖:“西廠駐河中百戶所百戶官胡季,有要事求見鄭正使、平江侯。”

 “西廠?!”塘騎們詫異勒馬,胡季也在作揖過後拿出自己的腰牌。

 在經過檢查後,塘騎才翻身下馬作揖:“小旗官王崇,見過百戶官,您請上馬。”


 “多謝!”胡季沒有客氣,因為他知道烏爾薩他們都在看著這邊,而自己能上馬的舉動,無疑會讓他們清楚自己的份量。

 他並不擔心烏爾薩會對自己做出什麼不利的行為,因為他是沙哈魯的人,即便沙哈魯在帖木兒生前看上去不受寵,但他畢竟是霍拉桑地區之主。

 得罪沙哈魯,烏爾薩就別指望會有誰來救他了。

 正因如此,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坦然的騎馬走入了忽魯謨斯港內。

 由於距離遙遠,烏爾薩他們只看到了胡季騎馬的場景,再往後便看不見了。

 倒是胡季這邊進入忽魯謨斯港後,立馬便覺得四周都親切了起來。

 數以千計的大明人在忽魯謨斯內走動,尤其以穿著甲冑的明軍最為眾。

 他們甚至沒有深入港口,便在邊緣地帶被人帶路前往了一處別墅前。

 “平江侯和鄭正使就在裡面,百戶官裡面請。”

 幾名塘騎對眾人作揖,而後離去。

 胡季見狀下馬,在門口接受了檢查過後走入別墅之中,並在主屋的平房內見到了鄭和與一名四旬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