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378章 家國難掌


 “眼下,黃河得以疏通,束水衝沙也見成效,黃河自建文二年以來從未決口,因此移民彰德、衛輝、開封、歸德都是可以的。”

 “北平的話,考慮到遷都問題,因此移民主要還是在靠太行山的保定、真定,而將運河兩岸留給日後的江南移民。”

 春和殿內,孫鋮與朱高煦說著他的一路所見所聞,以及河南和北平情況。

 朱高煦一邊聽,一邊讓人尋來了大明的沙盤。

 在沙盤上,可以看出明初的河南、北平各縣距離較遠,不如江南稠密。

 永樂開朝的時候,朱高煦曾經命人重新編撰《元史》,而這本《元史》歷經四年,在永樂四年冬月編撰成功,朱高煦當時便翻看過。

 在《元史》至正年間的記載中,至正二十八年間,河南曾十七次遭災,加之戰亂,居民十亡七八,以至於“淮以北鞠為茂草”,大部分地區荒無人煙。

 由於人口劇減,朱元璋在拿下河南後,將十二個州改為縣,將六十個縣合併管理,就連當時兩宋時人口稠密的開封府也由上府降為下府,可見河南情況多麼糟糕。

 相比較之下,當時受戰亂較輕、水旱蝗災較少、人口集中的山西就成為了向外移民的首選,其次便是山東。

 不過由於山東支撐起了東北地區的移民,加上新政已經開始推行,山東百姓安居樂業,再去擾亂反倒容易出事,而山西人口過於稠密,百姓負擔過重,必須由朝廷來合理調整當地生產資料結構才行。

 “等四月過後學子抵達各地,新政開始就發動百姓移民。”

 所謂五百萬畝,這還是孫鋮往少來說,畢竟山西的荒地往前數一百年都是肥沃的耕地,只要把雜草處理,那完全就是上好的耕地,頭年開墾,冬季凍死一批蟲卵,來年就能播種作物。

 “朝臣們說貴州口數不下四百萬,而朝廷則是要遷移貴州百姓外出。”

 在雲南的十六名進士裡,又有十二名分別由大理、永昌、南甸、隴川四個府均分。

 “如此維持兩年,移民能開墾不少於五百萬畝耕地。”

 “從貴州山區遷徙百姓前往**,開墾兩宋時的荒地,這很容易,但只是如此,還不足以改變貴州情況。”

 例如開辦私塾,教出一名進士的話,那整個進士可以幫助一名教習全家脫罪籍。

 “一開始先鼓勵他們主動移民,派軍隊護送,如果效果不好,再強制移民。”

 正是因為這樣的背景,才導致了雲南居然能在科舉上佔據中卷魁首。

 孫鋮很早就關注了自家殿下的移民政策,尤其是將靖難罪臣擴大並遷徙雲南滇西一帶的事情,更是朱高煦移民手段的高明一棋。

 如果仔細去查,這十二人基本都是靖難罪臣的後人。

 “聽到了,臣這些年一直與**的學子通信,去年陛下有意在貴州設置三司的時候,臣便已經關注貴州了。”孫鋮回答道。

 朱高煦可是記得延安府百姓困苦的事情,由於缺乏水源,這裡也是晚明爆發起義最多的地方。

 朱高煦看著地形沉吟開口道:“這樣吧,今年和明年河南和北直隸的田賦與軍屯自留。”

 交趾可以不著急,但貴州必須進一步,這樣才能和雲南一起來影響廣西,進而影響交趾。

 “臣估計,大概需要一次性從關外調五萬頭馴化耕牛,十五萬匹挽馬,以及每年從江南調動五百萬石口糧。”

 雲南的移民政策,是很值得貴州、廣西、交趾學習效仿的,畢竟三地和雲南一樣都是漢少土多的地區。

 “是!”

 “今日廟堂之上貴州的事情你聽到了吧,有了解嗎?”

 “你挑選些人,派得力的幫手從鑄幣廠帶四十萬貫前往當地,從他們手中購買田地和牲畜,同時讓陝西布政司從西安、延安、鳳翔等府遷徙百姓進入隴西,就地安置。”

 “因此臣覺得,殿下想說的,莫不是遷移百姓進入貴州?”

 “一口氣遷徙這麼多,恐怕有些困難。”

 “貴州的情況,依舊是少民多而漢民寡,沒有足夠的漢民支撐當地衛所。”

 事實也是如此,上次的科舉中,中卷三十名進士裡,有十四名來自雲南,十名來自**,交趾與廣西各有三名。

 “太原府、平陽府和潞、澤、遼、沁、汾五州人口稠密、交通方便,完全可以遷徙百萬山西之民前往北平、河南。”

 南北榜分卷中,中卷為什麼反對的人少,多是以反對北卷居多?

 “臣以為,遷出容易,遷入困難。”孫鋮繼續道:

 這條政策的設立,讓滇西在過去八年時間裡,私塾數量從原本的七家,一口氣增加到九十二家,文風興盛。

 不過罪籍並非那麼好脫的,朱高煦規定的脫罪籍只限父母、兄弟、妹嫂與子侄。

 孫鋮理解朱高煦的做法,可現在卻沒有那麼多大罪名安插,也沒有機會弄幾十萬識字人口發配貴州。

 當然,除了這個脫罪籍的方式,朱

高煦還給了當地罪民其他脫罪籍的方式。

 或許在後世人來看,這已經囊括了一個家庭,但在大明這個以家族為主的時代,被髮配的大部分都是以家族形式發配。

 孫鋮畢恭畢敬的作揖應下,朱高煦見狀也提起了貴州的事情。

 說到底,還不是因為滇西的那批靖難罪臣嗎?

 朱高煦給了這群罪臣子孫科舉的機會,而這些罪臣大部分與現在廟堂上的群臣沾親帶故,可以說中卷完全有利於這群滇西罪民。

 “這次移民,讓陝西布政司強行從隴西之地遷徙二十萬色目人進入河南生活,由朝廷發放耕牛和挽馬、農具及口糧。”

 也就是說,一個家族想要脫罪,起碼得出十幾個乃至幾十個進士才行。

 有耕牛、挽馬的幫助,他們恢復生產也只需要兩年。

 從西安、延安、鳳翔遷徙百姓前往隴西,不僅可以改變當地民族結構,還能減輕延安負擔,這也是一大善政。

 他們中了進士後,全家脫了罪籍,如今已經在南京安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