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357章 改書為史


 “臣兵科給事中王驥,參見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五月初,當唱禮聲在春和殿內響起,一名身高體壯卻身穿從七品官員常服的文官正在對朱高煦作揖行禮。

 他的身長近六尺,官袍穿在身上鼓鼓囊囊,根本不像文臣該有的身材,反而像是武將。

 “我聽聞你科舉時,騎射第一?”

 望著長相剛毅的王驥,坐在主位的朱高煦來了興致,起身走上前,饒有興致的看著王驥。

 作為洪武朝以後,以文官身份執掌軍隊並獲得軍功封爵的第一人,王驥的經歷絕對可以用出將入相來形容。

 以軍事而言,面對韃靼部的阿岱汗、朵兒只伯屢次入侵甘涼,第一次領兵的他就敢率不足三千的輕騎突襲韃靼部阿臺汗,致使阿臺汗兵馬幾乎全殲,俘虜樞密、同知、僉院、萬戶、右丞、達魯花赤等五十餘人。

 之後南下麓川,率明軍渡過伊洛瓦底江,在伊洛瓦底江立下“石爛江枯,爾乃得渡”的石碑,並對印度東部及緬甸、暹羅等地土司、國王進行召見會盟,讓諸部震怖,留下一句“自古漢人無渡金沙江者,今王師至此,真天威也”的話。

 朱高煦之所以能對王驥這麼瞭解,就是因為前世在滇西旅遊時候,去到過當地祭拜他的廟宇。

 麓川之役後,王驥被滇西少數民族認為是諸葛亮轉世,在傈僳族、景頗族中極受崇拜,逐漸被神化,被奉為迤西、滇緬一帶最大的保護神。

 緬甸打洛以東的地區,只要是王驥當年駐過兵的地方,都建有三崇廟,供奉三崇神王驥。

 大理地區的部分白族也將王驥奉為當地的本主,是經濟復興之神,封號“三崇建國雞足佑民皇帝”,每年農曆七月初十舉行三崇本主王驥的聖誕廟會,當地人前往三崇廟為王驥祝壽。

 不過其中比較尷尬的一點是,王驥被召回,久不迴歸雲南,並受到新皇帝冷落南京的事情傳回後,居然被訛傳成了新皇帝就把王驥召回,奸臣在二月初八為王驥接風的酒席上毒死了王驥。

 傈僳族人認為王驥死後,陰魂上了天,成為白馬將軍,因此在每年二月初八刀杆節中舉行“下火海上刀山”的儀式,誓以“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英勇氣概祭奠王驥,表達抵禦外侮,保家衛國的決心。

 如果按照歷史來推斷這個訛傳,那在他們眼裡,估計毒死王驥的那個奸臣恐怕是于謙……

 想到這裡,朱高煦臉色浮現出一抹尷尬。

 他自然不會覺得於謙是什麼奸臣,但朱祁鈺上位後,于謙他麾下那群依靠他的人確實把一些事情做的令人看不過去。

 毛忠差點全家被誅,靖難舊將陳懋鬱鬱而終,王驥冷板凳坐了三年還不夠,突然又被下令解職回家,並且還要定期入朝來以示沒有反心。

 弄到最後,王驥不得不以躍馬吃肉,盛情於聲妓的行為來自汙。

 不過朱祁鈺和于謙會這麼做,朱高煦也能理解。

 畢竟就後來的情況來看,王驥的威望確實比朱祁鈺和于謙的威望還要高。

 奪門之變裡,于謙親手訓練的十團營中除了範廣以外,其餘諸將見到披甲上陣的王驥,紛紛站到了王驥這一邊。

 可以說,除了親手給王驥授爵的朱祁鎮以外,除非遇到朱元璋、朱棣這樣的雄主,不然其它平庸的君王還真的不敢用這種動輒功高蓋主,還能出將入相的人物。

 不過恰好,朱高煦就自認為是雄主。

 “能開多少斤弓,射多遠?”

 朱高煦伸出手捏了捏王驥那隱藏在袍服下的腱子肉,滿意點頭的同時詢問一句。

 “能開百斤弓,五十步內正中靶心。”王驥有些忐忑,對於朱高煦的上手,不免有些擔心自家殿下有龍陽之好。

 “好!”聽到王驥的話,朱高煦笑著點頭:“這份武功,就算放在諸將中,也是十分了不得了。”

 “既然有這份武功,又出身保定,為何不選擇早早投軍?”

 “靖難時,臣父母相繼去世,守孝六年才得以參加科舉。”王驥以為朱高煦在問他靖難時的事,故此如實回答。

 “陛下現今已經率兵北上抵達白城(兀良哈禿城),不日即將抵達鶴城衛,開始此次北征,你如何看待?”

 朱高煦生起了考校的心思,儘管王驥比他還要大兩歲,但不管是帶兵打仗還是處理政務,他都算王驥的‘前輩’。

 “臣以為,陛下此次出兵必然大捷而歸,不過自此之後,朝廷也難以再找到和韃靼部決戰的機會……”

 王驥年近三十,雖說沒有上過戰場,但他所在的保定府也是軍戶繁多的地方,自小就從軍戶口中聽過與蒙古人作戰的故事,更因此瞭解了蒙古人作戰的習性。

 從至正年間到如今,蒙古人早已被大明的漢人打出了陰影,除非能出現一個類似王保保的人物來率領他們創造一場大捷,不然他們與明軍交戰,始終都是未戰先怯,還未交手就喪膽三分。

 王驥作為兵科給事中,大明開國以來許多兵馬調動的檔案他

都能翻閱,正因如此,他也十分了解明初諸將乃至如今的朱棣、朱高煦等人的用兵風格與手段。

 在王驥看來,蒙古人除非捨棄婦孺和牧群,不然他們連都很難逃出朱棣的追捕。

 對草原的熟悉程度,朱棣不比他們差。

 朱棣可以帶著半個月的軍糧,帶著幾萬騎兵橫擊大漠,可蒙古人卻不行。

 朱棣找不到人可以回家,可他們丟下牧群逃跑,等再回來時,牧群早就被朱棣帶走了。

 沒了牧群,一場白災就足夠摧毀一個部落。

 這次的韃靼部沒有足夠準備,因此肯定逃不出朱棣的追擊。

 王驥在意的是,這場交手,明軍能給韃靼部造成多大的死傷,以及韃靼部遭受重創後,瓦剌部會不會來個坐收漁翁之利,侵佔大明此戰的土地成果。

 “你的觀點倒是不錯。”

 對王驥的觀點,朱高煦給予了肯定,同時詢問道:“聽聞你前些日子去了山西的鹽池,並上疏希望朝廷蠲免當地拖欠的二十萬石稅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