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334章 波流湧動


 “臣,錦衣衛都指揮使紀綱,參見殿下,殿下千歲……”

 春和殿內,當紀綱與胡綸作揖的時候,朱高煦已經讓郭琰帶著朱瞻壑去了偏殿,自己則是留下了亦失哈等待他們行禮。

 瞧著站著作揖的紀綱與胡綸,朱高煦直接開口道:“聽聞甌寧王府起火了?”

 “臣正要彙報此事。”

 “臣已經向殿下彙報,不過沒趕上時候,只能彙報給了太子妃殿下。”

 紀綱與胡綸一前一後開口,朱高煦卻先詢問紀綱:“你先說,查出什麼了。”

 “此次縱火,乃燭火引燃,不過並非意外,而是人為。”紀綱解釋道:

 “臣之所以稟告太遲,便是親自前往了歐寧王府。”

 “臣親自看過,僅憑一盞燭火的火油是不足以引燃宮室的,應該是有人在殿內多灑了火油。”

 紀綱將調查的事情彙報了清楚,朱高煦卻沒有回答,只是直勾勾的看著他。

 面對這種壓力,紀綱也繼續道:“臣已經派人對歐寧王府的奴婢審問,同時安排了一批新的奴婢。”

 “不必了!”聽到紀綱要安排人進去,朱高煦直接道:

 “即日起,懿文太子後人,包括吳庶人、衡庶人、建庶人都遷居歐寧王府,歐寧王府的護衛從大教場調撥,奴婢也從東宮調撥。”

 “是……”紀綱頓了片刻,顯然沒想到朱高煦居然會出手保護朱允熙等人。

 “胡綸,你來說。”

 朱高煦看向胡綸,胡綸也不假思索的作揖道:“臣的查案與紀都指揮使一樣,不過西廠無拿人審訊的權力,故此沒有查出什麼具體的方向。”

 胡綸實話實話,朱高煦聽後也看著紀綱:“紀都指揮使,這案子就交給你了,好好查案吧……”

 朱高煦的話似乎有深意,紀綱聞言強裝鎮定作揖:“臣領教令。”

 “伱先退下吧,胡綸你留下。”

 “臣告退……”

 紀綱退出了春和殿,胡綸則是被留下並賜座。

 瞧著紀綱走遠,胡綸這才開口道:“殿下,這案子明顯和錦衣……”

 “交給他們自己弄。”朱高煦打斷了他的話,顯然他知道這件事是錦衣衛出手。

 渤海的人雖然也希望朱標的子孫死絕,但朱高煦早就三申五令,並且和他們解釋了朱標後人活著對自己的好處。

 朱高煦信任渤海的弟兄,而歐寧王府除了渤海的人就是錦衣衛的人,所以只能是錦衣衛的人。

 “這事情,是否與陛……”

 “吃過飯沒有?”

 胡綸想詢問,可朱高煦卻打斷了他。

 見狀,胡綸也就閉上了嘴:“臣吃過了。”

 “那你先回去吧,這件事情交給他們查,你只要需要保護好建庶人、吳庶人和衡庶人,甌寧王就足夠。”

 朱高煦端茶送客,胡綸聞言便起身回禮,隨後離開了春和殿中。

 待他離開,偏殿中的郭琰才抱著朱瞻壑走了出來,並來到朱高煦身旁坐下。

 不過她沒有說什麼,只是等著午膳傳到後,才與朱高煦聊起了家常。

 “昨日大嫂來尋我,說是他們明年元宵過後便要去就藩了。”

 “嗯,除了太小的藩王,其它藩王都會就藩。”

 夫妻二人聊著藩王就藩的話題,只是沒聊兩句,殿門的太監便再次作揖:“殿下,戶部尚書鬱新求見。”

 “傳!”朱高煦頭也不抬的回答,不多時便見鬱新走了進來。

 “臣戶部尚書鬱新,參見二位殿下……”

 鬱新沒想到自己來的不是時候,不過朱高煦卻很爽朗:“坐下一起吃吧,不吃也喝喝茶,邊吃邊說。”

 “是……”鬱新應下,不過待他坐下後,他才對桌上的飯桌打量了起來。

 在東宮的飯桌上,兩個肉菜和三個素菜、一個湯菜擺放著。

 亦失哈為鬱新添了碗筷,鬱新倒是沒敢動筷,只是說道:“殿下如此簡樸,實乃百姓之福。”

 “你什麼時候也會說這種話了。”朱高煦吃得正香,被鬱新這麼說倒是有些尷尬了。

 他擦了擦嘴,然後用公筷給鬱新夾了一些肉菜:“古往今來許多君王都會偽裝,這種飲食上的偽裝反而是最容易的。”

 “雖容易,可也很容易被揭穿。”鬱新搖搖頭,朱高煦連忙打斷:

 “這飲食不是我簡樸,而是再多也吃不了那麼多。”

 “這宮裡的山珍海味,我早年在武英殿陪爺爺理政時便吃了個遍。”

 “說句實話,在我這裡,一隻熊掌和一斤蹄筋沒有什麼區別。”

 “當然,我也不是每天都簡樸,偶爾突然想吃點什麼,也會讓人弄出來。”

 “因此啊……”朱高煦拿起筷子遞給鬱新,示意他吃飯的同時笑道:“你也不要哄抬我,免得我被架著不能動。”

 立人設這種事情朱高煦不幹,他造反就是為了不受約束,不用畏畏縮

縮的面對所有人。

 眼下好不容易成功了,他就想好好做自己,不想立什麼聖賢的人設。

 “殿下這麼說,那臣反而更為欽佩。”

 鬱新看著比實際年紀老成許多的朱高煦,不由得佩服道:“人言偽君子,但若是偽君子能裝一輩子便是君子,而大部分人只能裝前半輩子,到了後半輩子就開始肆意妄為。”

 “殿下從不偽裝自己,對臣子也向來將心比心,若是這些都不是偽裝,那臣反倒認為殿下才是真君子。”

 “我不算君子,君子幹不出安南的那種事情。”朱高煦輕笑,並提起了他對安南的政策,便是鬱新都沒想到他會這麼說。

 “我要當太子,要當儲君,便要有心思,要有準備。”

 “對我而言,我既然決定要坐上這個位置,那便要把國家與百姓為首要,個人私事為次,再末才是史料上的我。”

 “我聽聞近來民間有不少謠言說我貪圖美色,享受靡靡之音。”

 “這些事情我都做了,但我不曾怠慢國家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