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二百八十三章 諸事繁雜


 “賀!”

 “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洪武三十三年七月十五,經過一個月的整治,廟堂之上風氣倒是好了不少。

 只是官員們的目光,始終停留在正六品的稅務司主事金察身上。

 他們的目光透露著冰冷,自然也被奉天殿金臺的朱棣所見。

 朱棣側目看向了站在自己身旁的朱高煦,那目光好像在說:“你這把火把他們燒的不輕。”

 只是對於朱棣和群臣的目光,朱高煦卻懶得理會。

 自朱棣登基以來,他倒是沒有反人類的像朱元璋一樣,一天要開三次朝,而是在朱高煦的建議下,將早朝時間改為辰時,一天一朝。

 這樣的做法,並沒有人覺得不好,畢竟朱元璋時期的政策,實在有太多反人類的地方了。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朱元璋一樣,每天工作八個時辰以上,持續三百六十五天,並且還能一口氣活到七十一。

 別說群臣,就連朱高煦都不覺得自己能保持老朱那樣的高強度工作,活到他那個年紀。

 “今日朝議,乃是為了百官俸祿而談。”

 朱棣坐在金臺,聲音發出後,群臣收回目光,紛紛認真聆聽聖音。

 “前朝時,俸祿多有折鈔之舉,俺雖……”

 “咳咳!”聽到朱棣的話,朱高煦輕聲咳嗽以提醒他這是朝會。

 “咳咳,朕雖宣佈重歸洪武舊制,但這折鈔之舉還是作罷。”

 “陛下聖明!!”聽到工資能實打實發下來,群臣立馬就山呼萬歲了起來。

 見狀,朱棣也繼續開口說道:“近日,貢生葉宗行上疏黃浦江氾濫,致使沿海水田屢遭江水侵犯。”

 “朕聽聞此事,心中難安,今遣派工部尚書黃福赴蘇松治水,所需錢糧,戶部一應供給。”

 “陛下聖明!”聽到朱棣要對黃浦江動手,江東六府的官員也紛紛作揖高唱聖明。

 太湖下游古有三江排水入海,其中東江由於唐末修築的捍海塘堰,致使許多出海水道被捺斷。

 到了如今,蘇州、松江府一帶常因黃浦江、吳淞江水道壅塞而大水成災。

 前幾日,一名叫做葉宗行的諸生上疏朝廷,建議在吳淞江上游開夏駕浦入劉家港以分水勢,放棄下游故道。

 再開浚縣東北的范家浜,接通黃浦,匯並吳淞江.以增強水勢,沖瀉入海。

 這個建議被朱棣採納,如今搬到了廟堂上來說,不僅可以緩和朱高煦和江東六府官員的關係,也能趁機宣揚一波他身為皇帝的功績,可謂一箭雙鵰。

 對於他的心思,在他將此話脫口而出後,群臣便都瞭解到了。

 這段時間江東六府的文臣被東宮折磨不輕,正如朱高煦所說的一樣,他們之中沒幾個人是屁股乾淨的。

 在洪武年間時他們尚且不敢做的太過分,可建文年間他們做的事情可太多了。

 趁著朱棣給臺階,他們剛好接下,避免繼續鬧下去。

 見狀,朱高煦也將目光投向了金察,一隻手隱晦摸到了另一隻手的手腕上。

 “陛下,臣戶部稅務司主事金察,有事啟奏!”

 金察每日上朝都在看著朱高煦的舉動,眼看朱高煦示意,他也持著笏板走出。

 此舉讓群臣的心立馬吊了起來,朱棣見狀也頷首:“上前奏事!”

 聞言,金察走上前來,同時作揖開口道:

 “稅務司查稅已有兩個半月,如今應天、揚州、鎮江、常州、蘇州、松江等六府田畝稅務已經清查完畢,其中涉事官員三百九十四人,里長糧長涉事一千四百二十七人,欺瞞朝廷,積欠賦稅之人四千六百二十七戶。”

 朱高煦從沒準備一口氣把江東六府官員得罪到死,因此金察每日回到稅務司做的事情,就是清點每日稅務司查出之人數量。

 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等待朱高煦示意,準備隨時結束對江東六府的清查。

 朱高煦之所以沒準備一口氣吃下江東六府,原因還是他手中的官員數量還不足。

 如今他手中有七千六百餘名基層官員,但都是他利用建文年間‘舉薦制’舉薦的,這群人的底蘊如果去參加科舉,根本考不過江南士子。

 正因如此,這七千六百人都是從九品的官員,只能在山東、遼東和渤海、大寧等地和稅務司任職。

 依靠稅務司三千官員,他已經對江東六府打擊了一次,但僅憑三千官員和三萬渤海兵馬,他卻根本丈量不完六府田畝,所以才會用“舉報”這種手段。

 現在江東六府的人服軟,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耕地、罪犯和江東六府的官缺,這就足夠了。

 “這群人積欠賦稅幾何?隱報田畝多少?”

 朱棣看著金察開口,當即也問出自己的好奇。

 對此,金察不假思索的回應道:“積欠賦稅七十六萬五千四百二十七石三鬥四斤,隱報田畝四十七萬一千九百七十九畝三分。”


 “此案涉事之人,合計六千六百四十八人,按照《大明律》,理應牽連父母妻子等本宗五萬三千六百二十七人,請陛下定奪……”

 隱報田畝,濫用職權,這放在《大明律》裡肯定要流放,這是毋庸置疑的。

 面對這樣的懲罰,朱棣看了一眼朱高煦:“太子,你以為如何?”

 他這一句話,廟堂之上身份江東六府的官員便紛紛隱晦看向了朱高煦。

 對此,朱高煦則是深吸一口氣道:“陛下,臣以為新朝剛剛成立,不應大動干戈。”

 “因此對於這五萬餘人,可以將其遷徙往**行都司,改建昌衛為**建昌府,讓他們在當地教化下山的歸化囉囉與西番人。”

 朱高煦倒是沒有再把這五萬人一股腦發配雲南和廣西,但依舊發往了**。

 眼下的**包括了後世的貴州、重慶,可人口卻只有一百五十萬人不到。

 這次遷移五萬多人過去,對**來說也是不小的助力了,更別說這五萬人遷徙的地方還是建昌這種地方。

 得虧受到朱高煦的影響,朱元璋和朱允炆已經在建昌動手了五六年,不然以這個地方曾經的風評,它或許還不如雲南。

 正因為朱元璋和朱允炆已經在這裡佈局五六年,加上當地有金銀銅礦,並且還有瞿能坐鎮,因此它現在的治安還算不錯,江東六府的官員雖然臉色依舊鐵青,但心底卻鬆了一口氣。

 他們最擔心東宮懷著想把這群人搞死的想法發配到邊塞,那樣這群人就真玩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