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二百六十四章 午夜驚魂


 “嗶—嗶——”

 翌日,在朱允炆時刻關注渤海軍動向的時候,在槐樓鎮休息的渤海軍也在急促的哨聲中起床。

 由於身處敵境,全軍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穿上胸甲和裙甲,其餘甲冑則是等遭遇突發情況時再穿戴。

 藉著殘留的糧食,渤海軍算舒服吃了一鍋熱飯。

 出發前各隊伍打下白條在屋舍桌上,每屋借住費用五文,以白條蓋印。

 印章為木質,各有紋理,每百戶有一枚,紋理各不同,內容則是打白條的百戶是哪支隊伍,算是基礎防偽。

 當大軍開拔,不久後他們就再度遭遇了橋樑被破壞的事情,不過好在有朱高煦的安排,等大軍抵達被破壞的橋樑時,橋樑已經修好,大軍順利渡河。

 今日他們的目標是南邊的高郵,當年張士誠就憑著這座城擋住了百萬元軍。

 當然,說是百萬,但朱高煦估計數量應該在三四十萬左右。

 此戰過後,張士誠也十分重視高郵的防務,因此高郵城防可以說十分森嚴。

 向高郵而去的這一路上,他們經過了張家港和清水潭,不出意外,這些城鎮的百姓都因為受到了朝廷的宣傳而覺得渤海軍殘暴,盡數逃難去了。

 這麼一來,倒是方便渤海軍打白條,吃白食。

 歷經一日的奔波,趕在黃昏時分朱高煦他們總算抵達高郵城外。

 “這高郵城不大,但是城防卻做的不錯,看樣子當年張士誠沒少修補它。”

 高郵城北,眺望南邊的高郵城,朱高煦調侃一聲,隨後對眾人吩咐:“就在我們後邊的王家巷休整,明日繼續南下,在昭伯鎮紮營。”

 “是!”陳昶等人作揖應下,而後開始安排大軍休整。

 他們的舉動被高郵城守軍看在眼裡,連忙駕駛舟船走水門,將消息送往了南邊。

 與此同時,分兵而下的孟章、楊展二部也在各自進軍。

 孟章帶騎兵,一路走小路南下,所經過的鄉鎮儘量被他所避開,反正如今淮東之地百姓人人自危,衛所守軍根本不敢出城,這倒是給了他們清理痕跡的時間和機會。

 倒是相比較他們,楊展所率領的渤海海軍才讓人蹤跡難尋。

 他們在雲梯關收集了打出的鐵炮彈,又將雲梯關守軍的兵器、鐵料盡數熔鍊為鐵炮彈後便運著粗糙的鐵炮彈開始南下。

 船上,水手們在打磨鐵炮彈,將炮彈表面坑窪不平的地方磨平。

 由於船上帶著炮彈的模具,所以製作鐵炮彈對於他們來說並不困難。

 鐵模鑄炮雖然有許多弊端,但用來鑄造炮彈卻問題不大。

 鐵炮彈這玩意,哪怕在陸地上使用,也不敢保證能全部回收,更別提海上了。

 因此,只要鐵炮彈不會損傷炮膛,那就可以用作海上的水戰。

 對於渤海水兵的眾人來說,他們的雖然談笑風生,可眉宇間卻始終充斥著一絲憂愁。

 他們都知道,南軍水師盤踞在了長江口,並且想要逆流而上強攻長江口的難度,遠比在海上作戰要強得多。

 如果沒有當地百姓的幫助,逆流而上的戰船速度不一定會比人在岸上走來快。

 一時間,所有人都心情凝重,可在船室之中,楊展卻低著頭書寫這一路海戰的經歷。

 從南北城隍島到登州,再到雲梯關、再到眼下……

 在他的筆下,渤海海軍的優缺點被細數了一遍,不過總的來說,優點是大於缺點的。

 對於楊展來說,渤海海軍的缺點就是實戰經驗還是太少,這點和平倭水師比不了。

 如果把渤海的戰船給平倭水師的水兵,那平倭水師只需要五十艘三千料戰船,就可以清剿藏匿去南洋的倭寇。

 “篤篤——”

 “進來。”

 敲門聲響起,楊展頭也不抬的開口。

 呼吸間,門從外向內打開,走進的卻是胡綸的身影。

 楊展見來人是他,直接從桌上一旁拿出了一封書信。

 “這是我的親筆信,只要你們見到我父親,那這次的事情起碼能有八成把握。”

 “還有兩成呢?”胡綸接過信,緊跟著詢問一句。

 “還有兩成就是看我父親能不能控制住陳瑄了。”

 楊展說罷,再度低下了頭,而胡綸聞言也點頭轉身離去。

 不多時,渤海海軍之中放下了一艘百料沙船,乘坐這艘沙船,胡綸向著西邊的淺灘前進。

 待他抵達,他便拿出了自己早早準備的揚州府錦衣衛令牌,從就近的衙門徵募了一匹挽馬。

 乘騎這匹挽馬一路向南,最終在黃昏時分抵達海門。

 如今的海門已經被南軍水師接管,利用揚州府錦衣衛的令牌,胡綸成功被渡船送往了崇明所。

 此時的崇明島還沒有後世那麼寬大,而是由一個主島和數十個沙州組成的水師營地。

 那些沙州之上,基本都設置了一到兩處炮臺,比胡綸掌握的數量

還要多,顯然南軍水師並沒有偷懶,而是在這段時間不斷增加長江沙州的炮臺。

 不出意外的話,從此地到京城的長江水道上,還有無數這樣的炮臺。

 饒是渤海海軍船堅炮利,可在這群炮臺面前,被逆流而上所限制船速的渤海海軍就和活靶子沒區別。

 如果南軍水師還在鎮江、常州境內設置鐵索橫江,那想要渡過長江簡直難如登天。

 雖說鐵索橫江從東漢到如今出現多次,無一不是遭遇瓦解,可那是上游對下游的瓦解,而不是下游對上游的瓦解。

 況且有晉滅吳、隋滅陳的兩場典型例子,鐵索橫江的戰術也開始漸進,逐漸從單一的水戰變成水陸配合才能解決的問題。

 胡綸好歹也在渤海軍服役多年,心裡自然清楚如果南軍水師拒絕向渤海靠攏,那渤海會遭遇多大麻煩。

 眼下的渤海耗不起,每多停留一日,對於他們來說都多危險一分。

 正因如此,胡綸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眼看渡船接近崇明島,他整理了心情之後,跟隨渡船登陸崇明所渡口。

 在此處,數十上百艘大小不等的戰船橫亙江口,並且還有諸多被徵集而來的沙船、烏稍船。

 這些船,胡綸不用多想也知道是收集而來準備火攻的火船。

 火船如果趁夜色順流而下,那試圖逆流而上的渤海海軍會遭遇什麼,胡綸都不用猜想,腦中就浮現出了一名名水兵點燃火摺子,丟下火把後就跳入水中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