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二百四十七章 渤海入關


 “製作水泥必須要戴好口罩,別以為是難為你們,這都是為了你們的身體好,不戴口罩很容易患病而死!”

 時間流轉,不過眨眼間便來到了九月末。

 由亦失哈率領南下的許多工匠自吉林而來,由於他們人數有限,因此只能在資源最為豐富的瀋陽、廣寧、遼陽三府分別建設工場。

 朱高煦眼看南邊李景隆沒有動靜,便也趕在月末來到了瀋陽城外。

 九月末的瀋陽城已經有些寒冷,但好在各處工場基本搭建起來,並步入正軌……

 “瀋陽撫順、鐵嶺等地的銅礦和鐵礦,還有遼陽鞍山的鐵礦和銅礦、煤炭等地方都按照殿下您所說的方向大致找到了,開採難度與吉林的三場那邊差不多。”

 “大寧遷徙來遼陽、瀋陽、廣寧三府的六餘萬百姓按照年紀和身體情況,分別劃分為了工、農、未成人。”

 “加入各場的工人數量近二萬,農民三萬七千六百餘人,十五歲未成人一萬二千四百餘人。”

 “這個時間,修建混凝土的平房是來不及了,因此只能搭建木屋。”

 “預計修建的工場,分別為鐵礦場三十二處,銅礦場十七處,金礦場六處,還有水泥場二十五處,石灰石場三十五處,額外還有……”

 走在瀋陽城外,朱高煦正在聽著闊別四個月未見面的亦失哈談論著全遼事宜。

 東北想要在這個時代獲得重視,那就得另闢蹊徑,用手工業安穩住大量人口,然後再一點點開發東北荒地,讓它成為一個手工業和農業並存,直到大明不可缺的存在。

 大寧的人口遷移速度快不起來,三十幾萬百姓如今雖然已經遷移走出了大寧,但大部分都還在遼西,只有不到九萬人遷移到了遼河以東。

 趕在入冬前,朱高煦得為他們安排好賴以生存的活計,這樣才能讓府庫拿出去養活他們的糧食獲得回報,不至於把渤海給掏空。

 “各地的耕地情況,府庫情況都計算好了嗎,我們的糧食還夠吃多久?”

 朱高煦站在瀋陽城外的一塊空地上,看著已經被收割完的糧食,以及不斷在田間焚燒秸稈的百姓,口中詢問著亦失哈。

 亦失哈對他的詢問早有準備,因此將情況娓娓道來。

 “二十五衛三所,連帶關外四城,大寧二十二衛,一共的耕地情況是四百五十七萬三千九百二十七畝。”

 “這其中有七十六萬畝田地是剛剛開墾出來的生田,來年才能耕種,因此收穫糧食的田地數額是三百八十一萬餘畝,產出糧食二百七十一萬七千餘石,等加工處理後,應該能得到一百八十五萬石左右的實糧。”

 “另外府庫之中的糧食只有一十七萬六千餘石,關外殿下不用擔心,渤海四城今年起碼能收穫一百零七萬餘石的實糧,不僅能自給自足,還能往遼東運送十七萬石糧食。”

 “這十七萬石糧食,奴婢已經讓人調往了長春、韓州、鐵嶺、蒲河等地,遼北糧食無憂。”

 “至於遼東和遼南、遼西,燕王殿下那邊已經送來了一百五十萬石糧食,雖然送糧隊伍速度不快,但足夠趕在大雪紛飛前補給各府縣與大寧。”

 “渤海招撫了些女真,但十八餘萬軍民的糧食足夠吃到明年秋收,倒是遼東……”

 亦失哈頓了頓,朱高煦見狀示意他但說無妨,他便也艱難道:

 “遼東的耕地雖然比渤海多,可產出卻不高,各府縣的水利雖然是七八年前修建的,但當時遼東軍戶沒有現在多,因此能灌溉的耕地十分有限。”

 “水利不行,糧食產出便不行,當地所種麥、粟,產出實糧不過七鬥,與當初的吉林城畝產差不多。”

 “不過奴婢已經派人去探查遼東各地水文情況,大概到臘月就能將消息送回。”

 “算上時間,應該在來年三月開春前便能定下全遼修建水利的各項工事,解決遼東的水利問題。”

 “至於遼東眼下的糧食庫存,節省節省應該能撐到二月初,因此奴婢想從渤海多調三十萬石糧南下,讓整體能撐到三月初。”

 亦失哈將渤海、遼東的農業抽絲剝繭般解釋給朱高煦聽,朱高煦自然也清楚遼東的情況有多複雜。

 不過,只要水利弄起來了,遼東的糧食產量起碼會提高三到四成,屆時應該能與渤海齊平。

 之後只要好好治理水利,積淤問題就會慢慢解決,屆時不敢說可以畝產實糧一石几鬥,但基本的一石還是能保障的。

 只要能做到每畝實糧一石,許多事情就容易許多了。

 “三月初……”

 朱高煦呢喃著這一時間,隨後又開口道:“金州那邊有不少走私的商賈,雖說走私可恨,但他們確實解了我軍燃眉之急。”

 “我此前已經委託崔均在當地收購糧食,他昨日報與我,已然買了三十萬石。”

 “算上這一批,我們應該能撐到四月初。”

 “到時候,李景隆興許就要開拔北上了。”

 他將局勢說給亦失哈聽,亦失哈聽後卻擔心

道:“那您要帶兵入關幫燕王殿下嗎?”

 “不……”朱高煦搖頭:“我已經調了王義和五萬兵馬去馳援他,我自己只留下了六千騎兵和女真八衛、神機三營,以及遼東歸降的一萬七千餘兵卒。”

 朱高煦將手上的兩萬渤海漢人馬步兵都調給了朱棣,額外還有大寧三萬兵馬。

 至於他,除了渤海那邊還保留了一萬兩千人外,他手中只有五萬六千餘人,其中還有一萬七千人是遼東都司經過整編的降兵,如今分別歸陳亨、崔均統轄。

 也就是說,他實際能帶去南邊的,只有手上的六千騎兵和三萬三千女真人。

 因此他才將金州三千降兵交給了崔均,希望他能訓練出可以水戰的水兵。

 金州的軍戶朱高煦瞭解過,他們本就是從登、萊二州遷移而來的軍戶,加上負責備倭,所以也有一定的水戰能力,只是比較南軍的登萊、長江、平倭三大水師來說,他們的數量太少,唯一能依仗的就是現在王元等人正在鍛造的艦炮。

 當然,這支水師眼下最大的缺陷,就是缺少一名有過大規模水戰經驗的將領。

 這種將領不止是自己缺,朱棣那邊也同樣缺乏,所以無法補足。

 朱高煦沒有繼續想,他只能希望火炮能建奇功,不然他只能走陸路南下,這就必須會與李景隆的三十萬大軍相撞。

 思慮此處,朱高煦帶著亦失哈走進了瀋陽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