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223章 靖難之役

吳高的謹慎讓他提前撤軍,而撤軍路上在經過長春所時,他更是看著守備森嚴起來長春所,後知後覺起來。

 “我早應該想到,渤海郡王調這未參軍一年的新卒來此開墾耕種,就是為了迷惑我們。”

 “要攻城搶回糧食嗎?”

 馬背上耿瓛詢問,吳高卻搖搖頭:“不能耽擱,眼下必須最快返回三萬衛,以防三萬衛有變。”

 “此外,你派人送信給劉真,讓他留兵兩千備九連城,選兵二千前往遼南金州。”

 “若是遼北失守,只要我們還有金州,就能依靠山東海運來與他繼續周旋。”

 吳高的眼光確實卓越,儘管還未交手便想著退守遼南有些助長他人志氣,可他要的不是志氣,而是守住遼東。

 最後看了一眼長春所,他便調轉馬頭南下。

 很快,這支軍民七萬餘人的隊伍開始急行軍,而這一幕也被城頭的長春所千戶官褚釗看在了眼裡。

 “可惜了……”

 褚釗嘆氣,他本以為吳高會進攻長春所,那樣自己還能留他幾日,給今早剛剛經過長春所南下的劉昭創造時間。

 現在看來,自家殿下說吳高謹慎難以對付是理所應當的。

 “待他們撤離,立馬給殿下送去消息,就說吳高撤軍,與劉昭頂多一日路程。”

 褚釗回頭看向了表情惶恐的兵卒們,而接受他傳令的百戶官也艱難嚥了咽口水:“千戶,俺們真的反了?”

 “不是我們反了,而是朝廷把我們逼反了。”褚釗搖搖頭,更正了他的說法,並繼續道:

 “朝廷要廢殿下為庶人,還要圈禁南京受奴僕羞辱,並且會廢除渤海均田,你們若是覺得可以接受,那可以離開城池往南去,我不攔你們。”

 褚釗的話讓眾人面面相覷,他們確實不想造反,但更不想回到南邊成為流民。

 他們這些人才在去年冬至受了田,三十幾畝田地要交出去,這還不如造反呢。

 “娘勒!反了他娘地!”

 “對!俺的田誰也別想搶走!”

 “不走!俺們反了!”

 “不!是朝廷逼反俺們的!”

 “對對……”

 一說到要回收均田,前一面還在猶豫的軍戶們,立馬就變得堅定了起來。

 均田容易收田難,朱高煦敢造反的底氣就在於整個渤海的十餘萬軍民都與自己的利益捆綁在了一起。

 渤海百餘萬畝田地,哪怕朱允炆不要,也會有人想著收回,這是註定的。

 哪怕朱允炆承諾不會回收均田,渤海軍民也不會相信他的鬼話,因為他們只信朱高煦。

 “把糧倉內糧食弄成軍糧,殿下不日即將率軍出關,帶著我們南下!”

 褚釗眼看軍戶們變得堅定,當即也開始指揮起了他們。

 不多時,整個長春所開始有條不紊的運作起來。

 與他們一樣的,還有早早接到調令,往南邊開拔的渤海四城兵馬。

 五月初十,這是去年朱元璋崩殂的日子,而今年這一日,吉林城雞西關外也人聲鼎沸,人頭攢動。

 訓練了一個冬季的女真八衛終於得到了渤海的甲冑,他們高高興興的穿上甲冑,互相炫耀著自己的威武。

 當然,他們也會時不時看向八衛營壘的對面。

 在他們的對面,那些曾經被他們瞧不起的兀狄哈野人也穿著明亮的渤海甲冑,同時手中還拿著他們未曾見過的兵器。

 說是槍吧太短,說是棍吧太長,他們不懂那是什麼,或許只有指揮這三營兵馬的孟章與參與訓練過這支兵馬的徐晟知道這支兵馬有多恐怖。

 除去這八衛二十四所與神機三營,在雞西關外的丘陵營壘中,還有渤海的老班底,編制為四衛的漢兵。

 “十二衛四營加在一起,合計是五萬三千人,四城留守了一萬人,崔均帶走了五千人,能集結到這裡的是三萬八千人。”

 走在營中,看著四周熱鬧的渤海軍隊們,朱高煦算是體驗了一把老李打平安格勒戰役前的感覺。

 隊伍放出去幾年,再回來時他麾下兵馬居然比遼東都司還多了。

 眼下整個大明,恐怕也只有重兵雲集的雲南都司能與他相比。

 “說實話,我還未曾帶過這麼大一支軍隊,不知道能否帶好。”

 當著王義、孟章、徐晟和陳昶四人的面,朱高煦沒有遮掩,而是直言不諱的說出了自己擔心的事情。

 細細算來,他打西陽哈時也就一千多人,打雞西關之戰也就指揮了四千多人其中半數還是民夫。

 剩下的不管是北征哈剌兀還是與朱棣匯合,麾下兵馬都沒超過五千人過。

 眼下突然讓他統帥近四萬大軍,並且這支軍隊從未磨合過,語言也是多種多樣。

 這些種種因素加在一起,朱高煦有些擔心是正常的。

 只是他轉念一想,自己有這麼多弟兄幫自己管理大軍,那自己又還需要擔心什麼呢?

 笑了一聲,朱高煦才詢問道:“各地守軍佈置如何,與我說說。”

 “是!”王義頷首,然後與朱高煦說道:“肇州留兵三千,安東與吉林城、雞西關各一千,黑水城三千,三場一千,大抵就是這樣。”

 “各地除了塘騎所用的傳信馬匹,其餘馬匹都已經帶來,有乘馬三萬九千匹,挽馬一萬三千匹,戰馬六千四百餘匹。”

 “若是挽馬不夠,還能從吉林城調,吉林城還有五萬餘匹挽馬和騾子。”

 經過幾年的發展和兩次對兀良哈的作戰獲勝,吉林城的畜力十分充足,根本不用擔心乘馬與挽馬的問題。

 “糧食呢?”朱高煦詢問起了關鍵,諸將聞言面面相覷,顯然缺糧是各軍主要面對的問題。

 對此王義也艱難道:“亦掌印把事情都操辦好了,可送來的只有三千石魚乾和七萬鬥軍糧,五千鬥乾菜,三千石豆料。”

 王義沒用石來計算軍糧,而是用鬥。

 一斗軍糧正常夠一個兵卒吃半個月,七萬鬥軍糧也就是說頂多夠這全軍三萬八千人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末將看過,不管是糧食還是豆料,都只夠全軍二十四天之用。”

 王義的話讓眾人還未出兵,心裡就蒙上了一層陰霾。

 “二十四日足夠!”朱高煦站出來給眾人打氣。

 “既然糧草輜重已經備足,那就準備南下吧!”

 渤海軍不用民夫,因為他們的畜力足夠多,所以可以提高速度,加快時間。

 在他的提氣下,諸將士氣被點燃,旋即開始各自返回營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