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214章 女真八衛

“你說他們會不會覺得我會很激動?”

 八月初,當身處吉林的朱高煦拿到《邸報》,並看到周王被廢,與周世子一同被流放雲南蒙化時,他沒有眾人所預料的激動,反而是淡然的看著《邸報》內容,並且還有心思打趣亦失哈。

 說實話,他那淡然的態度,便是亦失哈都沒有想到。

 “應該會,畢竟就連奴婢都以為殿下您會大發雷霆。”

 亦失哈汗顏,朱高煦卻爽朗笑道:“我與周王未曾見過幾次面,他被削藩,我有何哀痛可言?”

 “倒是我那大兄此舉,恐怕已經徹底寒了諸藩的心,這才是應該值得高興的事情。”

 “殿下的意思是……有藩王會起兵嗎?”亦失哈曲解了朱高煦的意思。

 “不會,他們沒這個膽量。”朱高煦搖頭,他心裡很清楚朱元璋那群兒子的情況。

 除了朱樉、朱棡,沒有哪個朱元璋的兒子敢於直接挑戰擁有整個王朝的朱允炆,哪怕是能征善戰的湘王朱柏與楚王朱楨也不行。

 “燕王殿下也不會嗎?”亦失哈詢問到了關鍵,可朱高煦卻在想到朱棣時嘆氣道:“他也不會,因為我大哥和老三還在南京。”

 “燕王殿下與殿下一樣,都重視親情。”

 亦失哈頷首感嘆,只是這句話在朱高煦耳中有些刺耳。

 對於朱高煦來說,他與燕府父子三人的交集其實並不長,所以在保命的前提下,他起兵根本就不考慮三人。

 就算是朱棣,朱高煦也只是擔心自己鬥不過南軍,因此才要拉上他一起。

 況且說句實話,他更想起兵,然後讓老大和老三死在京城,這樣一來自己日後的位置就無比穩固了。

 對於害死二人的後果,朱高煦根本就不在意,畢竟歷史上的前身都被朱瞻基滅了滿門,而他不過是不管不顧罷了。

 在南京時,好大哥是幫了自己不少忙,但自己現在可沒有時間去想著怎麼營救他。

 “長春城修築如何?”

 朱高煦岔開話題,亦失哈也下意識回答道:“進度不錯,徐晟築城有一手,大概比我們預估的時間能提前半個月。”

 “好,你多看著劉武他們三人。”朱高煦點頭,同時解釋道:“眼下已經是八月初,再挺一個半月就能迎來大雪了。”

 “只要下了大雪,我們就可以和遼東、中原隔絕。”

 “這大半年的冬季,足夠我們養精蓄銳。”

 渤海的氣候環境有時讓朱高煦很頭疼,但有時又能在關鍵時刻幫助他。

 就拿冬季來說,每年九月下旬至來年三月末都是大雪封山的時間,朱允炆即便想要對付自己,也無法派大軍前來。

 他唯一能對付自己的時間,只有明年四月開春後到九月下旬入冬前。

 “這冬季,朝廷會不會抓住機會,把傅都指揮僉事和楊指揮使等遼東弟兄調走?”

 亦失哈說出了他的擔憂,朱高煦也冷靜回答:“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所以我準備提前給傅讓送去消息。”

 “這個消息,旁人送我不放心,還得你親自走一趟。”

 朱高煦看向亦失哈,亦失哈聽後便作揖:“殿下請放心,奴婢一定將話帶到。”

 “伱不要走大路,帶著百來個弟兄,讓弗達哈帶你們走前元的東寧府(建州)。”朱高煦特意交代,顯然這次要送的情報十分機密。

 見亦失哈鄭重聽著,朱高煦也表情一變,似乎下了什麼重大的決心。

 “你給傅讓和楊展傳去話,讓傅讓在明年三月給傅忠、傅正、傅茂、傅敬四人寫信,叫傅忠遷移雲南,另外讓傅正三兄弟審視奪度,若是西南的刀幹孟再次反叛,告訴他們別急於攻城,就當幫我一個忙。”

 “我這次,要給穎國公和宋國公正名。”

 朱高煦交代了最重要的一件事,然後又繼續交代:“另外讓傅讓在五月的時候給林粟和此前的渤海弟兄送去消息,叫他們記住渤海軍的軍紀是什麼。”

 “最後,你給楊展帶去消息,讓他的父親楊俅藉著圍剿倭寇的名義坐鎮儋州。”

 三件事情,關乎朱高煦在靖難時,能否有額外助力,因此十分重要。

 從他獲得的《邸報》來看,雲南那邊的第一階段戰事應該快要結束了,儘管那裡聚集了秦嶺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名將,但云南滇西一帶的地形朱高煦十分了解,沐春他們不可能一次性就擊垮刀幹孟。

 不出意外的話,他們還會和歷史上一樣,因為朱元璋崩殂的消息,加上滇西五尺道運糧困難而暫時接受刀幹孟的投降。

 不過刀幹孟並非真的要投降,他的投降只是緩兵之計,實際上他正在從孟養、木邦等地召集兵馬,徵調糧草,準備在明年夏季再次與明軍交戰。

 如果傅氏三兄弟與王瑄父子三人出工不出力,那朱高煦估計即便沐春還活著,西南兵團也要與刀幹孟打到入秋才能結束戰事。

 打到入秋,然後再接受調令前往中原,算算時間,等他們抵達中原戰場已經是建文二年了。

 自己必須得抓住機會,在建文二年前拿下遼東,並且讓吉林船廠的船工在遼東造出足夠的舟船才行。

 只要把吉林船廠和軍械局搬到遼東,屆時即便徐輝祖率領西南兵團抵達中原也無礙。

 他們與朱棣在中原鏖戰,反倒能給自己創造機會。

 “得加緊了……”

 朱高煦看向殿外,心裡也不知道在想什麼。

 亦失哈見他沒了要交代的,便退出了殿去,將手頭上的事情與王府長史孫鋮。

 孫鋮是最早隨朱高煦來吉林城的吏目,雖說只是吏目,但好歹也通過了童子試,是上元縣的生員。

 原本他只是想來吉林城做工一年,隨後帶著二十貫錢返回南京繼續鄉試。

 只是來到吉林城後,他親眼所見吉林城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因此便將參加鄉試的時間一拖再拖。

 曾經十七歲的少年人,如今也二十有一了。

 雖然年輕,但孫鋮已經在亦失哈手下擔任了三年的副手,由於亦失哈不能擔任王府長史,因此王府長史一直是孫鋮代理。

 將事情交給孫鋮,亦失哈是十分放心的,因此在交代了一切事物後,他便在翌日帶著百餘名女真兵卒前往了東邊,準備讓弗達哈帶他們走南邊前元時的東寧府。

 東寧府,對於這個名字許多人或許十分陌生,但放在前世的歷史上,這地方將在靖難之役結束後,被朱棣設為建州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