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207章 晏駕歸去

“鐺…鐺…鐺……”

 晨鐘作響,五月的京城內外,不管是官吏鄉紳,亦或者是平頭百姓,他們皆在此時開始起床,為生活開始奔波。

 只是不同於平民百姓們為了生存而疲憊的奔波,官吏鄉紳們的奔波卻多了一絲沉重。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這是朱元璋病重以來的第七天,整個五府六部都陷入了壓抑的氣氛之中。

 五軍都督府內,李景隆穿著武官常服,看著眼前那堆積如山的奏疏獨自發愣。

 在他左右,一名都督僉事看著手中的奏疏,略帶感嘆:“這刀幹孟還真是軟硬不進的王八,居然能死守這麼久。”

 他口中的事情,顯然是眼下正在發生的西南戰事,李景隆聞言也回過了神來,向他看去的同時詢問:“戰事如何?”

 “西平侯遣都督何福與都督瞿能二人強攻景罕寨,叛軍憑藉有利地形居高堅守,大軍三月未進一步。”

 “官軍糧草將盡,叛軍卻士氣高漲,二位都督無奈,只能向西平侯請增援兵。”

 “還沒攻下嗎?”李景隆嘆了一口氣,心裡暗歎這段時間的糟心事著實太多。

 “國公,宮裡……”都督僉事小心翼翼詢問,李景隆卻在聽後搖了搖頭:“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確實”都督僉事下意識點頭,接下來的時間,二人都將話題引到了軍務上。

 湖廣南部瑤苗的叛亂,西北陝西行都司的防務,西南與麓川的拉鋸,還有大寧方向的大軍巡邊……

 這一件件事情,光是聽起來都讓人頭疼,可這樣的麻煩事,卻已經持續了三十一年。

 自大明開國以來,各地叛亂的事情就從未停止過。

 經歷了元代那種混亂的秩序,許多人都不甘心於接受大明這樣教條式的秩序。

 土司們不喜歡朝廷管他們太嚴苛,地主鄉紳們不喜歡大明又要他們交稅,又要限制他們。

 北方的韃官、色目官員們與漢人官員矛盾嚴重,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外部的繁雜之事。

 這樣的事情,李景隆已經處理多年,本該信手拈來,可朱元璋病重的消息,卻讓他慌亂了陣腳。

 面對這些奏疏,他心裡十分煩躁。

 朱元璋對於他,不僅僅是皇帝,還是對他照顧有加,十分栽培他的舅爺。

 他下意識的不希望朱元璋出現什麼事情,因為他很清楚大明朝這艘船還沒有駛出風暴,還需要他這個掌舵人繼續維穩。

 只是有的時候,人越不想來什麼,便越要來什麼。

 急促的腳步聲在五軍都督府內響起,那聲音在來到李景隆的衙門前停下,李景隆也下意識抬起了頭。

 來人是內廷的太監,他的臉色並不好看,這讓李景隆心底有了不好的預感。

 見到內廷太監的不止他一個人,還有五府其餘的都督,以及六部的尚書,武英文華等殿閣的大學士。

 得到了消息的他們,急匆匆的從五府六部及各處宮殿前往了乾清宮門。

 只是半個時辰的時間,他們已經全部聚集到了宮門前,緊張的看著那扇還未打開的宮門。

 在他們的注視中,那扇宮門最終緩緩打開,從裡面走出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對眾人作揖。

 “陛下有旨,傳諸位入乾清宮養心殿。”

 “臣等領旨……”

 當入乾清宮都需要用‘旨意’來傳召時,在場的眾人便都有了預感。

 他們回禮後起身,低著頭眼觀鼻、鼻觀心的往乾清宮道走進去。

 一字時的時間,他們在一聲聲傳召中走進了養心殿內。

 此時,養心殿內已經站著不少人了。

 除了太孫朱允炆和燕世子朱高熾外,還有東宮帶班太監李權,以及司禮監秉筆、掌印兩大太監。

 當然,這些人的出現都在眾人的預料中,他們唯一沒預料到的,就是一個不該出現在這裡的人也出現了。

 一個三十幾歲,頭戴鳳冠九翬四風,身穿太子、王妃常服的女人出現在了這裡。

 能出現在乾清宮,並且有此穿著的人,也只有朱標的繼妃呂氏了。

 “都來了嗎……”

 “臣,參拜陛下,陛下萬福安康!”

 蒼老的聲音響起,群臣紛紛跪下,行五拜三叩之禮。

 拔步床上,朱元璋緩緩側過頭去,看著十餘位重臣,目光放到了李景隆與鬱新、齊泰三人身上。

 “九江與鬱新、齊泰,你們三人上前來,還有允炆你也上前來……”

 朱元璋稱呼李景隆的小名,對另外二人則是直呼其名。

 “爺爺……”

 朱允炆跪在了拔步床前,儘管他很早就期盼著這一天,可當他看著滿頭白髮、形容枯槁的爺爺時,心中卻生出了太多的不捨。

 他想要權力,可他並不想讓自家爺爺離開,但他很清楚,自家爺爺不離開,他永遠掌握不了真正的權力。

 “咳咳咳!!”

 這時,朱元璋突然劇烈地咳嗽起來,直咳得整個腰身都成了一個弧形。

 見狀,朱允炆趕緊伸手為朱元璋撫背,持續許久後,朱元璋的喘息才略略平止。

 他伸出那條瘦骨嶙峋的胳膊,輕撫了撫朱允炆的頭,可他的目光並不是像在看朱允炆,倒是更像在追憶著什麼。

 他是個工作狂,很少娛樂和休息,對於內廷往往疏於管教,將子女教育和嬪妃管理的重任交給了馬皇后。

 馬皇后離世後,他將內廷交給了朱標的繼妃呂氏來管理,自己則是與兒子朱標繼續奮鬥在第一線。

 只可惜,朱標的猝然離世是他未曾預料到的,他布了大半輩子的局,最終沒能派上用場,便要佈置下一個局了。

 如今,這第二個局總算用到了。

 他接手時的大明朝是一個滿目瘡痍、流民遍地的天下,而如今他交給朱允炆的天下,是一個北控關外、南抵南海,西至大磧,東達東海的天下。

 經過二十多年的剪伐斫削,大明天下終於接近了他所想的天下。

 整個社會天下太平,民生恢復,基業穩固。

 雖四方不太安定,但最主要的敵人蒙古卻已經被壓制在了漠西一隅,天下有實力挑戰皇權的豪強勢族已被消滅,經濟迅速恢復,社會日漸穩定。

 這一年,大明的人口為六千零五十四萬,超過了元代最高的人口數字。

 這一年,全國的田賦收入僅米麥一項即多達三千二百餘石,算上二千二百餘萬石的軍屯籽糧,合計比元朝歲入一千二百萬餘石增加了四倍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