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188章 一夜暴富

“咩啊……”

 秋黃草原上,一座矮山凸起,成為了這片草原獨立於哈剌溫山脈的一座小山。

 這座高百來丈的小山,便是兀良哈人常年避難的兀良哈山。

 山上有小河流下,雖然徑流不大,卻足夠十數萬人日常飲水、放牧。

 在山下,一座由牧民們砍伐樹木修建的木寨門口,一名百戶看著已經落山的太陽,又看了看一旁木架上的繩子,轉頭詢問道:

 “三天了,烏蘭巴日他們怎麼還沒回來?”

 “應該是放牧太遠了,不用管他們。”坐在木寨門口,一名千戶不以為意。

 說到底蒙古人是遊牧民族,有的時候就近地方沒有充足的牧草,自然要往遠一些的地方去放牧。

 有的人放牧太遠,擔心回去後第二天還要走那麼遠,因此就會在原地搭建帳篷,直到把牛羊喂得圓滾滾才會回來。

 出去放牧三天沒回來算不了什麼,算算距離也就頂多放牧幾十裡罷了。

 “聽說南邊發生了戰事,好多人都往北邊跑。”

 那百戶聽千戶這麼說,也坐在了一個馬札上,說起了南邊的事情:“這麼一看,很多人估計養不肥牛羊,得被臺吉們懲處了。”

 “你管他們幹什麼,死了大不了往北邊去抓!”千戶咧嘴笑道:

 “只可惜南邊的南兵不好對付,不然南人才是最好的奴隸,他們個頭高大,有力氣,幹活是一把好手。”

 “我之前見過衛拉特(瓦剌)那邊的人,他們說青海的部眾經常能從山口去劫掠,劫掠回來的人,不管是蒙古的還是回回、漢人,長得都高大,四肢健壯。”

 “用他們種地,比我們的農奴要好……”說著,千戶看向了木寨裡。

 只見木寨之中開闢了數千畝田地,這些田地上都種植著穀物。

 在田間,許多剛剛結束一天活計的農奴正拿著石制的農具離開。

 他們的身材矮小瘦弱,別說比南邊的漢人,就是比東北的女真人都要消瘦。

 “不知道今年入冬能不能吃口羊肉……”

 望著那群農奴,百戶不免有些渴望肉味。

 與南邊漢人所想的蒙古人天天吃肉有所不同,在草原上,一天能殺一頭羊開葷的是臺吉的待遇,像普通的牧民,一年到頭也就能吃一兩隻羊,哪怕是百戶和千戶這樣官職的人,也不過每個月能吃一隻羊罷了。

 平常日子裡,他們的主要食物就是各類野菜,菌子,以及狩獵所得的小型獵物,還有從畜牧群裡獲得的各類奶製品。

 至於牛,這不管是在南邊還是在草原上,都是珍貴的勞動力,故不會輕易宰殺。

 用一個不嚴謹的比喻,牲畜是本金,提供的奶是利息,很少有敗家子吃本金不在乎利息的。

 畢竟草原上並非沒有農業存在,只是因為氣候緣故不能大規模普及罷了。

 即便是遊牧民,他們依舊要攝入碳水,一旦碳水攝入不足,先不提生育會變得困難,單單所生育嬰幼兒的營養不良,就足以讓一個部落滅絕。

 蒙古人南下滅金滅宋,佔據河北及天下的時間也不過一百多年,但就是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蒙古人從成吉思汗時期的八十幾萬人,迅速擴張到四百多萬人。

 傳統農耕區的穩定,是蒙古人能迅速擴張人口的基礎。

 只可惜,伴隨著紅巾軍起義、朱元璋北伐,蒙古人口開始不斷減少。

 尤其是元惠帝北逃時,關內大批蒙古人被拋下,最後導致北元治下的蒙古人,還沒明朝治下的蒙古人多。

 生活在明朝境內的蒙古人,依舊能夠正常繁衍生息,但逃回北方的蒙古人,許多人都在明軍多次北伐下家族滅亡。

 正因如此,儘管是當下漢蒙相互歧視的時期,卻依舊有蒙古人南下投奔明朝,因為二者相比較下,明朝的情況顯然要比漠北好太多。

 到了明朝中後期,由於內部腐敗,又有大量漢人北逃投靠蒙古人,因為蒙古人壓榨的沒有那麼厲害。

 兩者關係十分複雜,百姓之間並沒有那麼多家國大義,能過好日子才是他們期望的。

 所以在洪武這個時期,北方蒙古人南逃現象很是嚴重,許多蒙古人都被嚴加看管,就為了不讓他們逃跑成功。

 坐在木寨門口,百戶似乎都可以聞到木寨內貴族們吃肉的肉香味。

 嚥了咽口水,他繼續與千戶坐在寨門門口,而木寨外,是被隔絕起來的普通牧民。

 由於還是晚秋,所以許多牧民還在南邊遊牧,在兀良哈山的蒙古人並不算多,兵卒與牧民相加,也不過七八千人罷了。

 他們的警惕性很弱,因為兀良哈山已經許多年沒有遭遇戰火了。

 正因如此,當天色漸漸黑下來,他們之中許多人都偷懶的回了帳篷,即便千戶也只是安排了一百人巡營,便帶著其餘兵卒休息去了。

 在他們偷懶的時候,朱高煦他們卻已經吃飽喝足,順著烏蘭巴日等人放牧而來的糞便往兀良哈山尋去。

 從酉時走到子時,他們總算見到了地平線上的一片火光。

 “全軍後退五里休息,寅時出兵!”

 馬背上,朱高煦抬手示意全軍撤退,只因他們這裡距離兀良哈山下的蒙古營地太近,很容易打草驚蛇。

 由於營養得當,加上今夜的夜光敞亮,夜盲症這種病症很少在渤海軍中出現。

 倒是兀良哈人常因為夜盲症而無法發動夜襲,上次哈達嶺一戰中,許多兀良哈人也是尋著張純等人的火光找去,事後雙方戰至樹林時,許多兀良哈人都因為夜盲症而不敢上前,這才讓張純他們撐到了平安的支援。

 瞭解兀良哈人有夜盲症後,朱高煦自然不會放過夜襲這一手段。

 上次哈剌兀用夜襲來進攻哈達嶺,這次他就夜襲來掏哈剌兀老家。

 吩咐大軍撤退休息,朱高煦帶著林粟、張純小心上前,約在兀良哈營壘的東邊三里左右位置停下。

 “看著火光和帳篷的數量,應該有五千多人。”

 眺望營壘,朱高煦判斷著營地的情況,這時一名渤海兵卒用蒙古語開口,張純等人聽不懂,朱高煦倒是聽了個大概。

 他與張純等人解釋道:“甘八剌說,這外面的都是普通的牧民,在他們包圍的地方有一個木寨,那裡有幾千畝田地,居住這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