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176章 南北榜案

二月,南京內城無比熱鬧。

 至於原因,皆因這一月是大明建立以來的第六次科舉,而它也如期舉行。

 從天南地北趕來的士子們,極大促進了南京城的民間經濟。

 這其中,還有朝鮮、安南的部份讀書人,儘管他們在去年落榜,沒有獲得參與今年會試的名額,可他們也趕著來到南京城,只為看看今年科舉高中的是誰。

 “鐺…鐺…鐺……”

 洪武三十年二月初九,大明第六次科舉丁丑科如期舉辦,翰林學士劉三吾﹑王府紀善白信蹈為考試官,開始組織會試。

 對於這件事,朝野上下都尤為重視,畢竟這是大明朝第六次科舉,而這次科舉中錄用的進士,將在未來躋身官場,十數年後,成為廟堂之上的中流砥柱。

 因此,把握住了這批人之中的佼佼者,就能在未來更進一步的擴大己方的影響力。

 正因如此,許多佼佼者在會試還沒開考前,就已經收到了不少富戶的投資。

 然而還不等會試開始,朱元璋的《富民冊》便打斷了這一投資進程,大量富戶被登籍造冊,遷移南京,致使這一屆的許多士子在會試開始前,都沒有得到自己期望的待遇。

 不過這對於他們來說可有可無,畢竟能走到京師會試這一步的,基本都是家有餘財,亦或者視金錢為糞土之人。

 對於他們來說,眼下的錢財並不足以讓他們迷失,反而會激勵他們。

 只有登上廟堂,他們才能實現各自的抱負,所以參加此次會試的二百餘人,早就做足了準備。

 當南京城內晨鐘作響,他們便整理心情,自信滿滿的走進了會試考場內。

 他們被搜身,被檢查,最後坐到了自己考試的位置上,並且再度被檢查,直到開考前一刻,考場內都有巡邏的兵卒。

 這樣的環境下,心理脆弱之人往往會崩潰,但能走到這一步的,無不是意志堅定之人。

 不多時,考卷下發,所有考生閱覽卷目,並沒有任何一人對題目有所質疑,只是在片刻的沉默後開始研墨動筆。

 明代會試分三場進行,時間為二月初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一般較重視第一場。

 第一場會試題目是經義、四書義各一篇,分別限制在五百字和三百字以內。

 面對這兩篇文章,每一個士子都認真作答,先不提內容,單說文章的卷面就十分漂亮。

 劉三吾走在會試考場內,撫須看著那一名名考生,見他們卷面字體規整,大小一致,端莊有致,雍容有度,看上去賞心悅目,心裡十分滿意。

 一連三天,劉三吾都不曾離開考場,以八十五歲高齡和考生們同吃同住,直至二月十一考試結束,他才帶著七百二十三份考卷返回衙門,一篇篇批閱。

 在他批閱這些考卷的同時,王府紀善白信蹈開始主持丁丑科的第二場會試。

 這第二場會試,主要科考禮樂論,限六百字內容。

 一連三日,白信蹈也如劉三吾一樣未曾離開考場半步,直至十四日酉時科考結束,才帶著所有考卷返回衙門。

 翌日、會試第三場開始,此次科考的時務策。

 興許是因為兀良哈遭受重創,加上西北和西南叛亂不止,因此今年的時務策題,主要以平叛為主,對象不作限制,可以西南、西北、東北、倭寇為平叛目標,文章不尚文藻,內容規定在一千字以上。

 在這場策題回答中,許多人都在模仿著朱高煦的《平倭論》來對西南、東北、西北和倭寇來對應平叛。

 這並非說朱高煦的《平倭論》有多麼高超,而是朱高煦的《平倭論》得到了朝廷的認可,這也就說明朝廷是比較偏向這種平叛思路。

 藉助這種思路,許多人都寫出了自己認為較為出彩的策論文章。

 如此過了三日,待二月十七酉時結束第三場會試考試,作為考官的劉三吾通知了所有考生,於次日參加“騎射書律”的輔科。

 在後世印象中,古代的秀才和舉人都相當的文弱,手無縛雞之力。

 這不能說錯誤,也不能說正確,但至少在明代,秀才和舉人們卻是另外一種畫風。

 因為明朝科舉制度一個特別之處就在於,即使是文科儒生,也被要求具備軍事能力。

 早在朱元璋開辦科舉,制定《皇明立學設科分教格式》時就規定,參與科舉的生員必須每天在未時,習弓弩,教使器棒,舉演重石。

 為了鼓勵生員練習騎射弓馬,朱元璋甚至規定了獎勵制度。

 弓箭射的好的秀才,會得到喝酒的賞賜,而碰上會試,擅長射箭也被做為“加分”項目。

 騎馬弓射三箭中靶,這是洪武年間生員騎射加分的一個必須項。

 這也就導致明代文官普遍不文弱,有些文官甚至比武官更不怕打仗,而秀才以及舉人們遇到戰事也往往變成當地的臨時軍事指揮官,在沒多少正規兵的縣城尤其如此。

 在劉三吾的督考下,此次參與會試的考生紛紛在翌日前往外城的大教場,在大教場上進行騎射的科考,不少人因此而得到了劉三吾、白信蹈等考官的青睞。

 “好!”

 大教場上,看著一名白淨的南方士子熟練翻身上馬,縱馬左右開弓,連射三箭,饒是劉三吾這種老而持重的人也不由喝彩了起來。

 相比較下,許多北方士子居然馬術生疏,鮮有能連續中靶之人。

 坐在劉三吾一旁的白信蹈見此情形,也不由撫須道:“人言北人善弓馬,如今看來,南方考生反而文武雙全,北方考生卻是文才武藝皆不如。”

 “呵呵……”劉三吾沒有說什麼,只是輕笑一聲。

 儘管他們二人調侃過後,北方考生之中的軍戶、匠戶子弟開始上陣,不斷在弓馬上取得成績,壓制南方考生,可二人卻十分吝嗇誇讚,視北方考生弓馬精湛為應該。

 忙碌三日,待二十日酉時結束騎射書律等輔科,所有會試士子被安排入住會館,而劉三吾等人也開始帶領參與丁丑科的所有官員批閱考卷。

 由於劉三吾為主考官,所以對於批卷,他自然是以自己的三觀和感悟來批卷。

 至二月二十七日,劉三吾在白信蹈等官員的幫助下,批閱完所有考卷,並從七百二十三名南北士子中,取錄了宋琮等五十一名士子為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