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160章 一騎當千

“把牛羊往北趕,所有人在帳中蹲守,一旦明軍甲騎前來,用弓箭面突!”

 兀良哈營壘處,當哈剌兀騎馬返回此處,他第一時間就是把牛羊往北趕,其次便命令在營兵馬準備設伏。

 他們忙活許久,大量牛羊被二百普通胡兵驅趕往北方而去,最後剩下一千二百多胡兵。

 等待了一刻鐘,脫魯忽察兒也帶著三千人抄近道返回了營壘。

 在入營後,他立馬就猜到了哈剌兀的意圖,因此主動找到了哈剌兀。

 “你是要設伏?我看那南兵不過幾百人,需要把我調回來嗎?”

 脫魯忽察兒詢問哈剌兀,但此刻在大帳內坐著吃肉的哈剌兀卻不著急,而是丟出一把小刀示意他來吃。

 脫魯忽察兒也沒有著急得到答案,因為此刻的他確實因為翻山加上奇襲哈達嶺明軍西營而飢餓疲憊。

 他坐下吃起了肉,那哈剌兀也順應解釋道:“這次出來的是數百甲騎,不然我也不會召你回來。”

 “數百甲騎?”脫魯忽察兒愣了一下,緊接才頷首:“怪不得,不過就憑我們這點人,想要設伏數百甲騎也不容易。”

 數百甲騎,這個概念或許不是特別清晰,但如果橫向對比,這點數量可一點都不少。

 能負甲者不一定能乘騎,能乘騎者不一定能負甲,即便能負甲騎射,也不一定能有載得動他們的馬匹。

 哪怕是兀良哈這種放牧馬匹十數萬的部落,卻也因為豆料不足而不善養馬,尤其是養軍馬。

 正因如此,搜刮整個兀良哈,甲騎也不過四百餘眾罷了,即便算上另外兩部,也頂多湊出八百甲騎。

 即便是哈剌溫山脈西邊的瓦剌和韃靼,也不敢說能拉出萬餘甲騎,而明軍甲騎更是隻有幾千。

 這其中原因涉及經濟,瓦剌和韃靼有足夠的馬匹,但他們沒有穩定的豆田來培育軍馬。

 大明有足夠的豆田,但他們沒有足夠的馬匹。

 兀良哈的問題和瓦剌、韃靼一樣,所以他們手中甲騎並不多。

 正因如此,脫魯忽察兒和哈剌兀才會對雞西堡明軍能拉出數百甲騎而驚訝。

 數百甲騎,若是使用得當,那完全可以利用步卒鑿開敵陣,在步卒掩護下於萬軍之中衝殺。

 哪怕是遼東都司,能拉出的甲騎也不足千人,這很難不讓脫魯忽察兒讓這批甲騎聯想到遼東都司。

 “沒想到遼東那邊居然把這麼多甲騎放在吉林城,看來他們早就做好北征的打算了。”

 “這次若不是我們先發制人,恐怕等肇州築城成功,我們就得面臨遼東和北平的圍追堵截了。”

 脫魯忽察兒將甲騎的來源歸到了遼東都司的身上,畢竟他並不認為朱高煦能在這麼短時間拉出那麼多甲騎。

 “所以設伏這支甲騎,足以重創遼東都司。”哈剌兀也不緊不慢的吃著肉,說著自己的想法。

 對此,脫魯忽察兒的面色也凝重起來:“需要我做什麼?”

 見他認真,哈剌兀也放下刀,擦了擦嘴:“你率甲兵埋伏他,一旦他陣腳不穩,我率甲騎橫擊,你帶甲兵持槍將他們全殲!”

 “好!”沒有任何問題,脫魯忽察兒直接答應下來。

 聞言,哈剌兀也與他繼續吃肉,享受起這戰前的休整。

 時間在流逝,一點一滴。

 朱高煦也帶人牽馬步行緩步走了數里,時不時停下休整。

 由於身處敵軍回援路上,他們沒有人敢脫甲,只能這樣緩慢的趕赴兀良哈營壘。

 此刻的他們不知道哈達嶺是否被攻陷,也不知道他們的蹤跡是否暴露。

 他們只知道一點,那就是如果搗營無法成功,那不管哈達嶺能否守住,渤海軍都將面臨滅頂之災。

 只有搗營成功,焚燬兀良哈人的糧倉,放走牛羊馬匹,兀良哈才會因為缺糧而撤退,吉林之圍才能解除。

 “加把勁,還有二里地。”

 朱高煦對身邊人招呼著,咬牙起身,繼續牽馬步行。

 不知過去了多久,當他們前方的營壘火光越來越大時,朱高煦這才抬起了手:“準備繞營放火箭!”

 “放火箭?”人群之中,許多兵卒面面相覷,一名百戶官不安的作揖道:

 “殿下,我們均為甲騎,馬力不足,若是繞營放火箭,一旦馬力耗盡,恐怕難以突圍。”

 “況且,我們不應該直取敵營嗎?放火箭恐胡兵有所防備。”

 百戶官道出了所有人關心的一點,但朱高煦卻沉聲道:

 “縱是你我也無法判斷敵營之中有兵馬幾何,若是胡兵營中兵馬甚眾,你我身陷囹圄,又當如何?”

 朱高煦並不知道哈剌兀在設伏,他擔心的是早前撤離兀良哈營壘的那兩支隊伍。

 白天兀良哈都擺出要撤退的陣仗了,可晚上突然襲擊哈達嶺。

 若是先前撤走的兩支兵馬也只是虛晃一槍,那他們現在衝營豈不是要被上萬人包圍?

 五百甲騎是可以橫行一些戰場,但那是有步兵掩護兩翼的情況。

 當下朱高煦他們只有甲騎,且軍馬只有一人一匹,萬一失陷營中,那便只剩下追悔莫及。

 他很惜命,更惜渤海軍所有兄弟的命,因此他不願意犯險。

 只有用火箭試探出營壘之中的兵馬數量,他才會決定是否衝營。

 這是老朱奇襲橫山澗元軍的辦法,不過當時老朱是為了威嚇敵人,迫使元軍投降,而自己則是用來探查胡兵數量。

 “上馬!”

 不等那百戶官再次詢問,朱高煦便翻身上馬,雙重甲與兵器加上朱高煦的體重,近三百斤的東西壓在身上,饒是赤驩已經成年,卻依舊被這重量壓得後退了兩步。

 “倒是苦了你了……”

 朱高煦伸出手在赤驩脖頸處安撫,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上次赤驩中箭流淚的景象,朱高煦轉身對眾人吩咐:“注意胡兵砍馬腿。”

 “是!”

 對於如何預防敵軍砍馬腿,明軍有著自己的手段,不過也僅限於持槍護腿,加上平日裡與軍馬的一些聯合訓練罷了。

 只是一些動作,就能提醒戰馬抬收左右腿,以此來減少被砍馬腿的窘迫現象。

 不過即便如此,到了真正拼殺起來的時候,還是會有人注意不上,因此遭了敵軍的道。

 在朱高煦的號召下,五百渤海軍將長槍掛在了得勝鉤上,取出未上弓弦的騎弓,將弓弦費力搭上後拉動試了試。

 再往後,眾人翻身上馬,將普通箭矢放在箭囊前部,將綁好火棉的火箭放在了後方。

 “上!”

 沒有其它激勵的話,朱高煦一馬當先帶著精騎緩步向兀良哈大營走去。

 一里、三百步、二百步、一百步……

 “嗶嗶——”

 當放哨的胡兵吹響木哨,朱高煦單手持丈六長槍,另一隻手舉起了整支隊伍中唯一的火把。

 他繞到了隊伍側方,舉起火把,身後精騎紛紛催動戰馬,一手持火箭,一手持弓,從他身旁掠過的同時,用手中火箭從朱高煦手中火把的火焰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