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128章 百廢待興

“天皇皇,地皇皇,莫驚我家小兒郎……倭寇來,不要慌,有我軍爺會抵擋……”

 時光如梭,一晃眼便過了七天,時間也來到了三月初一。

 三月初,便是吉林這種地方的積雪也開始大範圍的融化。

 在吉林城裡,數千男女正在兩處工地上幹得熱火朝天。

 女的掘土,男的挑土,一些娃娃雖然小,卻也能將土往籮筐裡倒去。

 在工地上,皆為山東遷移而來的吉林城軍民們唱著民謠,而民謠之中提及的倭寇,也讓在城牆上圍觀的朱高煦想起了南邊。

 只是這種念頭很快被他驅散,因為他並不覺得那些沿海倭寇能從李景隆、楊文等人的手中逃脫。

 若說兩廣的倭寇,那還或許能有活路,但山東與遼東的近海倭寇只有死路一條。

 如此想著,朱高煦也坐在馬札上靜靜看著工地上接近尾聲的地基工程。

 “殿下,這分發了田地,講解了清楚後,大夥都幹得有勁了。”

 丈許寬的城牆上,穿著鴛鴦戰襖的張純笑著跑來,朱高煦也笑道:“我說我要下去幹活,你們偏不肯,若是我下去了,估計大夥能幹得更起勁。”

 “可別……”張純輕笑道:“城裡的大夥都將您視為聖賢,末將要是讓您下去幹活,今晚定有人往我院裡丟石頭。”

 張純的話一經說出,站在朱高煦身後的兩名兵卒也咧著嘴笑了起來。

 這倆人不是跟隨朱高煦從南邊而來的兵卒,而是吉林城的兵卒。

 但即便如此,他們也認為張純的話並沒有說錯。

 興許在後世人看來,朱高煦只是做了平常事,但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別說朱高煦親自幹活,哪怕他親臨工地,那都是要折了他們所有人壽數的舉動。

 在這個軍屯田糧食普遍上交,而餘田也要十賦三的時代,朱高煦不僅每個月給所裡的每個人發六鬥糧食,還將軍屯田分給了他們,哪怕只有兩畝地,卻也是了不得的恩情,更別提廢除丁稅、雜稅,僅收十賦二田賦的仁政了。

 如今這工程,張純與林粟都與軍民們解釋了清楚,那是給他們,給他們子孫學習讀書寫字的地方。

 若是放在以前,他們寧願不吃飯把糧食省下來,也要修出那麼一所書院來讓孩子成材,畢竟衛所軍戶只有兩條上升通道,一條是戰功,另一條就是科舉。

 可放在當下,自家殿下不僅自掏腰包買了書籍和紙筆硯墨,請了教書的吏目,還不收他們一分錢糧。

 面對這樣的恩情,他們只需要出一把子力氣即可,實在良心過意不去。

 可以說,雖然朱高煦只來了吉林城七天,但他這七天做的事情,比過去吉林城歷任千戶七年做的事情還多。

 眼下,即便朱高煦要他們之中的一些人去死,他們也覺得死得其所。

 朱高煦那從後世帶來的道德感,放在這個時代與聖賢無異。

 “殿下!我回來了!”

 馬蹄聲還未響起,城外就傳來了林粟的聲音,朱高煦和張純轉身看去,卻見林粟帶著十餘騎兵策馬歸來。

 不多時,他們入了城門,將馬匹交給城門的兵卒後,便往城上跑來。

 瞧著這一幕,張純也作揖道:“殿下,雖說吉林城按照衛堡規制建造,但畢竟算不得大城,您看要不要等春耕之後擴建,還有您的王府……”

 “不必。”朱高煦知道張純的意思,但他搖頭道:

 “今年不用忙碌這些,等明年人多了再弄,今年最主要還是在春耕過後練兵,開墾荒地。”

 “王府就這樣別動,城牆倒是應該往外擴建,加厚。”

 吉林城由於此前男丁少,畜力少而開墾荒地速度奇慢,現在朱高煦來了之後,他準備用那三百挽馬儘早多開墾荒地。

 不僅如此,他還要搶在秋收前進攻西陽哈。

 打西陽哈,不僅是為了消除潛在的威脅,也是為了擴充吉林城的實力。

 女真雖然是漁獵,但實際上也會耕種,加上與兀良哈交好,一些部落手中的畜力並不少。

 西陽哈所部萬餘人,所擁有的馬匹耕牛足有數千,歷史上周興和宋晟都沒能追上西陽哈,結果還是沿途俘虜了六百多人,馬四百餘匹。

 但凡自己能擊垮一次西陽哈,那吉林城就能一次性吃個飽。

 “殿下,換回來了!”

 在朱高煦謀劃怎麼打西陽哈的時候,林粟等人也上了城牆,背上還揹著一捆捆皮毛。

 “十石糧食,換來了這四十多張皮毛,東邊的善出堡還問我們下次交易什麼時候。”

 林粟說著自己的收穫,而他這次前往善出堡,也是朱高煦授意的。

 朱高煦想要看看善出堡的實力,因此讓林粟等十八人駝拉十石糧食前往善出堡,與之交易皮毛。

 如今看來,善出堡的實力不錯,居然換回了四十多張皮毛,其中還有熊、鹿、貂皮。

 “這些東西若是販給楊彬,恐怕能收穫八十來貫。”

 朱高煦蹲下看了看這一摞摞皮毛,雖然以鹿皮居多,但也有十幾張價值不菲的貂皮、熊皮。

 “這錢,足夠買二百石糧食了。”

 朱高煦感嘆著,同時也算是知道了為什麼明朝中後期的走私商人會那麼多,畢竟這實在是太暴利了。

 “你去看了他們倉庫沒?”朱高煦抬頭詢問林粟,心裡很是著急,畢竟楊彬會在五月前來吉林城收取毛皮。

 “看了!”林粟咧嘴一笑:“他們那裡囤了一年的貨,有幾百張鹿皮和百來張貂皮,十餘張熊皮和三張虎皮,以及一箱子的人參。”

 “善出堡的意思是,這些東西作價五百石糧食。”

 林粟報出了一個極低的價格,當然這是對於朱高煦來說。

 五百石糧食在朱高煦這裡做不了太多事情,但對於善出堡來說,卻是他們一個月的口糧。

 對此,朱高煦也沒有壓價,而是點頭道:“明日你帶二百個兄弟去府庫裡取五百石粟押送去善出堡,把毛皮和人參都給我換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