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124章 渡海登萊

“老二怎麼走萊州去了?!”

 元宵佳節,在這燕王府張燈結綵的日子裡,身穿一身緋袍的朱棣坐在一處宮殿裡,手拿著姚廣孝送來的書信,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在他一旁聽到這話的徐氏也搶過了書信,眉頭皺成了川字。

 “看樣子,陛下不希望二殿下與北平聯繫太深。”

 坐在二人面前右首位的姚廣孝一邊盤算佛珠,一邊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這看法與之前提過的一樣,只是當時朱棣不覺得自家老爹會這樣對自己。

 現在看來,他還是低估了他爹的決心。

 朱棣還在發愣,在殿內的其餘幾人也面面相覷。

 呼吸間,年紀較大的張玉也說道:“近來陛下調晉府、周府的兵馬去了塞北河套一帶築城圈牧場。”

 “原本末將還以為是陛下要削弱晉王的勢力,現在看來卻是將他們的兵馬給調去了河套。”

 “如果末將沒有記錯,現在的晉府和周府只剩王府的三護衛了。”

 張玉的話說出後,朱能也緊張道:“殿下,這晉府和周府都調了兵,下一個不會是我們吧?”

 “不會……”

 朱棣還未開口,姚廣孝便搖頭篤定道:“殿下與晉周不同,殿下一無外戚,二無姻親,再者前面還有秦晉二位殿下,陛下和太孫不管如何也不會針對殿下的。”

 “比起殿下,倒不如說陛下和太孫如今更在意二殿下。”

 “二殿下?秦王?”人群之中的一名五十出頭千戶疑惑開口,但姚廣孝卻搖搖頭。

 坐在這千戶旁邊的張玉也笑道:“丘福,大師說的是你的那個二殿下。”

 “我的二殿下?”丘福愣了愣,隨後才遲疑道:“你們說的是咱們府上的那位?”

 丘福作為燕山中護衛的千戶,常年在燕府戍衛,因此也與朱高煦打下了深厚的感情基礎。

 朱棣不在北平時,徐氏都會叫丘福去帶朱高煦、朱高熾學馬術和騎射。

 朱高熾不喜歡運動,因此常常推脫,倒是朱高煦總是拉著丘福縱馬城外,騎射狩獵。

 正因如此,張玉才會說朱高煦是丘福的二殿下。

 “你剛回來還不知道,二殿下如今被冊封渤海王,眼下已經在前往吉林船廠的路上了。”

 張玉對丘福解釋著,也經過他的解釋,丘福這才知道他去開平衛戍邊的這半年時間裡居然發生了這麼多事。

 “大過節的,按照老二的速度,估計現在已經到萊州了,頂多再過三天就能到登州,到時候他就走海運往遼東去了。”

 朱棣看著手中的消息,心裡有些惆悵,他沒想到他爹居然這麼防備自己和自家老二。

 想到這裡,他心裡說不出的感覺,但一想到朱高煦要去吉林,他還是對姚廣孝問道:“老和尚,我給高煦送點錢糧沒問題吧?”

 “最好不要……”姚廣孝停住了手中佛珠的盤算,對朱棣搖了搖頭:

 “二殿下的歲俸並不低,這說明陛下早就已經想好了一切。”

 “以二殿下的歲俸,估計需要三年才能撐起吉林,隨後才能練兵圍剿西陽哈。”

 姚廣孝說著正常情況下的發展速度,殊不知朱高煦已經和江南的楊彬談好了生意。

 不過他這話說出來,朱棣和徐氏都臉色難看,好端端的一個節日,偏偏被一封信給攪黃了心情。

 “好了,伱們都回家過節吧……”朱棣不想把壞情緒牽連到自己人身上,於是起身讓張玉他們退去。

 在他們退下前,朱棣也交代道:“記得春耕之後的巡邊事宜,雖說當下不用巡邊大寧,但開平衛那邊還是需要多巡巡的,尤其是如今北虜的大汗易了位置,說不定會南下犯邊。”

 “是!”張玉朱能等人聞言起身作揖,而後當著朱棣的面退出了殿內。

 到了最後,姚廣孝也行了一禮離去,殿內只剩下了伺候朱棣與徐氏的宮女內宦。

 倒是在朱棣與徐氏憂心忡忡的時候,南京城的朱允炆也得了朱高煦的消息。

 “到萊州了?”

 春和殿裡,朱允炆詫異開口,顯然沒想到朱高煦的速度會那麼快。

 由於朱元璋風寒復發,因此今日的武英殿理政取消,朱允炆也毫不猶豫的將理政地點改為了自己的春和殿。

 齊泰與黃子澄站在朱允炆桌案前三步等候議事,而朱允炆則是看著李權:“三日前就到萊州的話,今日能到哪?”

 “按時間來算,渤海王應該抵達登州了。”

 李權回答著朱允炆,聞言的齊泰也道:

 “太孫,依照常理,從南京前往登州一般需要十五日,而渤海王只花了十二日就抵達了登州,看來他急於就藩。”

 齊泰說的很隱晦,但殿內的眾人都聽出來了。

 齊泰還是懷疑朱高煦心懷不軌,但朱允炆一如既往的笑著起身。

 他走到齊泰面前,善意笑道:“我知道先生想要為孤鞏固地位,但高煦當下既然已經到了登州,那想來渡海也就在這幾日。”

 “以吉林之地意圖心懷不軌,先生還是太高看高煦了。”

 朱允炆還是一如既往的不歡迎朱高煦,畢竟這半個月來,幾乎是他自去年大教場考校後最高興的一段日子。

 不僅趕走了朱高煦,還剪除了晉王的許多羽翼,就連雲南平叛的事情也是連戰連捷,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這種時候齊泰的諫言,別說朱允炆聽不進去,就算他說給老朱聽,老朱恐怕也會嗤之以鼻。

 為了繞開話題,黃子澄也對朱允炆作揖道:“殿下,四川行都司及烏蒙等府已經派出了山工,想來只需要三個月就能探明當地是否有金銀銅礦。”

 “好……”朱允炆微笑頷首,如果他能確定朱高煦所繪的第二張礦圖也有金銀銅礦,那今年的秋稅就可以繼續以鈔抵稅了。

 想到這裡,他看向了齊泰:“先生之見,烏蒙等六府的土司勢力如何?”

 “若是當地探查出金銀銅礦,當地土司是否會如雲南土司般舉兵叛亂?”

 面對這個問題,對天下兵馬都司如數家珍的齊泰沒有過多猶豫,自然點頭道:

 “那烏蒙山、大雪山(大涼山)一帶羅羅甚多,動輒擄掠行人上山為奴,為人刁饞懶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