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106章 會廳議倭

“咕嚕嚕……”

 正廳,伴隨著茶爐上的水壺沸騰,一隻手也將它抬下倒入兩杯蓋碗中。

 沸水將那色澤明亮、均整統一的茶葉沖刷泡起,所衝出的茶湯清澈明亮,空氣中還散發著一種淡淡的清香。

 不同於現代一些添加了香精茶葉的茶香,這種茶香是一種持久散發的香氣。

 如此場景,便是一個不懂行的人,也能看出這茶葉的品質不低。

 “這是新安的松羅,你嚐嚐與你平日裡喝的有什麼區別。”

 當李景隆的聲音響起,朱高煦也拿起蓋碗聞了聞。

 新安的松蘿茶,他前世也在領導那喝過,不過那茶香與這茶香簡直就是天差地別。

 只是聞聞茶香,都不用入口,朱高煦就知道這茶一定不是凡品,更何況這茶還是李景隆帶來的。

 想到這裡,朱高煦也問道:“這是若歙的松蘿茶吧?”

 “二殿下?”

 同樣的手法,如果朱允炆一開始就用在朱棣身上,那靖難恐怕還沒開始就要結束了,畢竟誰也想不到朱允炆敢對嫡親這麼做。

 林五六看到裡面放著的十根金條,眼睛瞪得和牛眼睛一樣,當即拿出一根咬了一嘴,然後掂量道:

 倒是不提朱高煦這邊,只說李景隆乘車離去後,他沒有直接返回自己在京的曹國公府,而是驅車前往了紫禁城。

 不多時,由寧正坐鎮西寧的聖旨便由武英殿下發。

 明初的遼東尚需要江南不斷輸血才能維持局面,想要繼續開拓那是十分困難的。

 “我常年在北邊對付北虜和西南對付西南夷,對倭寇確實不太瞭解。”

 “午時了,都下去休息吧!”

 只是他沒想到,朱高煦已經被禁足了快一個半月,自家爺爺才鬆口展露出了要對他解除禁足的態度。

 朱高煦三言兩語就將平倭的事情說清楚,這其中功勞在於他腦中大致有著一幅地圖。

 以當下的航海技術,想要直接從松江上海縣前往濟州島,那是極其危險的,便是當下龍江船廠所製造的最大船隻也不敢保證能平安無事的抵達濟州島。

 “老天爺啊……這十根起碼有一斤重了吧。”

 不待朱高熾說完,朱元璋便開口打斷了他,起身向外走去。

 正因大明在遼東的實力十分虛弱,哪怕李成桂奪權稱王,其內部依舊有著奪取遼東,和明朝開戰的聲音。

 明初的朝鮮可不是明末和清朝時期那廢物模樣,事實經歷了武人當國和蒙元干涉,以及圍剿紅巾軍的各種戰事,李成桂治下的朝鮮依舊能打。

 “你有推薦的人嗎?”聽李景隆這麼說,朱元璋便已經知道他想要舉薦人,特意詢問。

 今日一看,似乎是自己的提醒起了作用,倭寇只是在屠殺了中左所後便離去,想來傷亡不少。

 “此前魏國公在任時,楊文能頗有斬獲,想來是得到了你的提點。”

 朱高煦就像是皇帝手中的一塊試金石,至於皇帝用他來試誰,不言而喻……

 殿外的李景隆聞聲入殿,走入正殿後拐入偏殿,並在入殿後五拜三叩,作揖唱禮:“臣曹國公李景隆,參拜陛下,陛下萬福安康。”

 “我瞧他興許只是偽裝,等出來之後還要再犯。”

 朱元璋展露出了強硬的一面,他並不害怕和朝鮮撕破臉皮,況且他也不覺得朝鮮的李成桂會那麼傻。

 “自然得了陛下恩准,不然我怎敢來尋你。”李景隆輕笑,他能得到朱元璋的信賴,可不僅僅因為血脈和背景,而是為人處世和能力。

 “至於南邊,其實與我先前所說的《平倭論》無誤,只要按部就班就能清剿閩浙及兩廣倭寇,不過南洋的倭寇一日未滅,兩廣及福建則難安。”

 二人沒有一句寒暄的話,直到李景隆走出院門,朱高煦才轉身回了院子。

 想來,這次犯事的倭寇就在這些島嶼上藏匿。

 “臣領命……”李景隆沒有驚訝太久,下意識應下朱元璋的話後,便起身隨朱元璋走了出去。

 李景隆抬手作揖,以一個同輩人的身份和朱高煦交談。

 思慮再三,朱元璋還是準備先禮後兵:“讓禮部的人將金州和倭寇北逃的事情告訴李成桂,並告訴李成桂,若是朝鮮不願意天朝出兵圍剿倭寇,那就讓他們自己出水軍圍剿倭寇。”

 “皇爺爺,高煦……”

 李成桂對大明確實很恭順,但這是在大明不影響他利益的情況下。

 卻不想這閒暇時的興趣,到了這個世界卻成了他在平倭上的利器。

 在他回來的時候,一直蹲守的林五六也從耳房之中走出,手裡還抱著一個小箱子。

 “九江,起身吧,自家人面前不用那麼多禮數。”

 “曹國公是來詢問我防倭事宜的嗎?”

 只可惜他這樣的人就因為靖難和燕軍作戰,帶給了燕軍太大傷亡而導致他在永樂年間被針對。

 哪怕在當下,朝鮮也依舊不斷的向東北擴張,通過鐵嶺衛方向,不斷的對東海女真進行蠶食。

 這樣的局面下,大明突然說要圍剿倭寇,並且還要帶兵在朝鮮西面的近海地區圍剿倭寇。

 在大明的沿海沒有太多島嶼,反而是從朝鮮的全羅道到北邊的鴨綠江,再到遼東金州這上千裡航道上擁有著大大小小的島嶼。

 面對這個問題,李景隆沒有過多粉飾,直言不諱的將他所看到的小院情況告知了朱元璋。

 “可命平羌將軍寧正率兵坐鎮西寧,以備邊塞。”李景隆推薦了開國功臣的老將寧正,朱元璋也十分滿意的點頭,轉頭對身邊隨身太監吩咐。

 李景隆輕裝突襲開封,直接繳了他的兵權,這個過程中朱橚幾乎沒有反抗的機會。

 朱高煦倒是不管那麼多,只是吹吹便抿了一口,也沒發表什麼感想,而是直截了當的詢問李景隆:“曹國公來我這裡,可否得了爺爺的准許。”

 如果讓朱高煦在外行走,四處招搖,那這功勞到底是要算給他,還是算給東宮?

 前世朱高煦記得金州被倭寇入侵的事情,不過前世之中這件事情十分嚴重,倭寇不止屠戮了中左所這一個地方,還在金州的各地製造了好幾件血腥事件。

 這其中,新安若歙上貢的松蘿茶則是朱元璋的偏愛,便是朱高煦等人在武英殿處理奏疏時都很難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