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103章 歸北不遠

時光如梭,只是眨眼間,半個多月的時間悄然而過。

 伴隨著朱高煦禁足的日子來到九月末,似乎許多人都忘記了他這位曾經獲得皇帝青睞的未來郡王,將目光放到了‘以鈔抵稅’的蘇松二府上。

 如朱高煦當初在武英殿內說的一樣,伴隨著‘以鈔抵稅’的政策開始執行,江南百姓不再似上半年一樣抵抗寶鈔。

 面對每日價格都在增長的寶鈔,許多百姓都選擇出手囤鈔。

 只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面額一貫、實際價值只有四百文寶鈔價值回升到了六百文。

 九月二十八,伴隨著江南秋收開始,蘇松二府稻田裡的水稻開始成批被收穫。

 二府的官吏難得沒有拖延時間,地方鄉紳富戶也積極配合。

 只是三天時間,蘇松二府的賦稅就已經登計造冊了三成,速度之快,可以說是大明建國以來蘇松二府造冊最快的一次。

 “蘇州府稅糧八十七萬六千四百餘石,松江府三十七萬五千三百餘石,加上其餘雜稅,合計折錢六十四萬三百二十七貫餘三十七文……”

 十月初一,武英殿內的銅爐已經添上了香料,殿內太監和門口兵卒也換上了冬裝。

 在這繁華的南京城,他沒辦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是!”聽到朱高煦發話,林五六等人立馬把桌上的錢摟走,然後火急火燎的跑向了後院。

 朱允炆面露難色:“近來,雲南金銀銅礦的消息流出,永昌、麗江、臨安、麓川等地土官皆蠢蠢欲動,即便西平侯在永昌屯兵三萬也沒有震懾住他們。”

 “……”聽到朱允炆的話,殿內的朱高熾三人側目而去,表情詫異。

 自己為傅友德求情的事情應該已經傳開了,儘管朱允炆不在意,但廟堂上那些東宮黨卻恨不得弄死自己。

 一路上,他在馬車裡想到了無數種朱高煦的遭遇,心裡擔心的緊。

 拖到了今日,好不容易準了一次,卻還是因為老朱要問朱高煦事情。

 “爺爺,按照往年的二府交冊時間來看,今年第一本糧冊比往年快了十天,估計再過十天,二府的糧冊就都能交上來了。”

 按照這條路子繼續走個幾年,寶鈔應該就能回到它面額上的價值。

 別說把他們三個聚到一起,就是單獨讓他們出鎮雲南一角,也能讓當地土司不敢妄動。

 不過他也只是失落片刻,很快就重新振作起來,上下打量了一下朱高煦,笑呵呵的說道:“我這次來就是為皇爺爺傳話,順便看看伱有沒有被苛待。”

 “可……”朱允炆還想再說什麼,但對上朱元璋的目光,卻還是閉上了嘴巴,最後只能乖乖作揖:“孫兒知道了。”

 “來人!給張武、王洪換班,接著打牌接著喝酒!”

 如今看來,這個政策確實有用,最起碼江南一帶的寶鈔價格都維持在六百文,而偏遠一些的湖廣、山東等地的寶鈔價格也漲回到了五百文,更偏遠的雲南等地也有四百文。

 哪怕他們之中只有一半的人利益燻心,那也足夠雲南動盪數年了。

 “我乃燕府嫡長朱高熾,奉陛下口諭前來責問燕嫡次子煦。”

 擁有這樣的本事,即便他只是一個郡王,卻得以一個王世子的身份來對待。

 二人唏噓的模樣被朱元璋看在眼裡,但這就是他要的效果。

 瞧見他這麼說,朱高熾也不傻,當即就明白了朱高煦的意思。

 他們不安分是正常的,畢竟麗江納西族的木氏土司僅靠北部一座金銀礦就養活了幾千木氏木瓜兵,如果永昌、臨安境內的金銀銅礦消息屬實,那佔據一座金銀銅礦,就能讓他們養更多的兵馬。

 至於何福就更不用多說,與黔寧王沐英、西平侯沐春都是多年的老搭檔,挫敗麓川入侵雲南,平定越州叛蠻阿資都有他一份功績。

 “我該走了”

 朱濟熺與朱尚炳對視一眼,似乎都覺得自家爺爺在利用人這件事上還真是不留餘力。

 “只是北邊苦寒,你這次回去恐怕要和爹上戰場了。”

 “眼下西平侯在滇西北脫不開身,那廣南土司儂貞佑,寧遠土司刀拜爛也與臨安府王弄、阿迷州等土司眉來眼去。”

 王子想要回封地本就困難,何況朱高煦這樣的王子。

 “恐怕他們為的,都是近來勘察出的金銀銅礦……”

 雖然羨慕朱高煦,但在朱高熾看來,他依舊覺得具有江南煙雨的南京城更繁華,居住起來也更舒服。

 “……”朱高熾沉默了,他沒有多說什麼,點點頭後便轉身上了馬車。

 不過他也很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他腦中還記得的地方金銀礦已經不多了,這看山點礦的本事能保自己一時,卻保不了自己一輩子。

 朱允炆坐不住的走上前來作揖:“爺爺,如果要派那麼多人,想來魏國公也就沒有必要去了。”

 朱高煦幾乎咆哮著開口,只因這是他今天贏的第二局。

 說好的禁足呢?

 至於瞿能、何福、顧成,這三人也是常年在西南平定叛亂的名將。

 只是他的好心,在朱允炆看來卻有許多問題。

 “嗯……好……”朱高熾還沒回過神來,接過杯子就喝了一口,但下一秒又吐了出來:“怎麼是酒?!”

 “是!孫兒稍許就去辦!”聽到自家爺爺終於讓自己去見老二,朱高熾立馬跪下叩拜回禮。

 待朱高熾唸完,朱允炆才率先對位置上的朱元璋遙遙作揖:

 “現在看你都好,我也就放心了。”

 卻不想他那馬車剛剛來到前院,便聽到了院內傳來打牌的聲音。

 朱高熾侃侃而談,表情卻很是認真。

 若是讓旁人去問朱高煦,朱高煦不一定說,但派朱高熾去,朱高煦說不定一時心軟就交代了。

 朱高熾心思活躍,不免有些羨慕道:“你若是能回北邊也好,爹孃身邊只有大姐小妹她們四個,身邊沒個男丁總是不方便。”

 瞧著眼前這一幕,朱高煦咧嘴一笑,這才是他想象中的郡王生活。

 朱高熾皺眉擔心,隨即下了馬車後又換了一副面孔,端著臉對門口的兩名戌字百戶兵卒道: